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是抗生素发酵培养基中的重要营养来源,对抗生素菌体生长和抗生素的合成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四环类抗生素发酵中,发酵液中磷浓度作为抗生素开始产生的限制性因素,对抗生素的起始合成量和最终的产生量有重大的关系。同时,相同磷浓度的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种类的磷源构成对抗生素的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发酵培养基中磷的来源可以分为有机磷源和无机磷源,有机磷源主要是黄豆饼粉、玉米浆等,无机磷源主要是磷酸盐的化合物,如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等。本文讨论在发酵培养基中磷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两类不同的磷源对抗生素产量的影响,以及如何将两者进行合理配比解决一些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平行实验,考察了三元能量处理后的妥布拉霉素(TOB)诱变高产株在不同组合培养基中的发酵水平及主组份含量,实验结果表明:5株三元能量处理后的高产菌在A、B、C 配方培养基中,以C配方培养基为最适,从而使发酵单位提高了 85.12%,主组份含量由 41.35%提高到 56.08%。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核黄素、玉米浆)对粘红酵母2.102的生物量以及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碳源、氮源、pH值等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30g/L麦芽糖,10g/L酵母膏分别作为碳源和氮源,pH值6.0,添加0.03‰的核黄素和0.6%的玉米浆为最佳的培养基组成。在上述条件下,28℃振荡培养72h,类胡萝卜素产量最高可以达到10.21mg/L。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嗜酸乳杆菌菌株LAl、LA2在低pH值、高胆汁盐、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胆盐利用等指标的分析来评价嗜酸乳杆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茵菌株LAl、LA2在低pH值条件下’活茵数存活率分别为96.9%、72.1%1在高胆汁盐的条件下存活率分别为77.9%、62.9%1对几种常用抗生素的耐抒『生比较高;在含有4-706%/LTDcA的MRs培养基中,对TDCA的吸收率分别为94.8%、78.2%,而在含有2.2663g/LTDCA的MRS培养基中,对TDcA的吸收率分别为42.5%、40.4%。综合评价分析,菌株LAl的发酵特性优于LA2,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唐良华  夏黎明  苏敏 《科技通报》2006,22(5):622-627
利用均匀设计法对Bacillus sp.ZJU318产酶的最佳培养基进行了快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产酶培养基为:3.28%黄豆粉,0.023%蔗糖,0.075%K2HPO4,配制时的pH为12(灭菌后pH为8~9);此外,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接种量20%,摇瓶装量20mL(250mL三角瓶)。在最适的发酵条件下,脂肪酶的发酵水平可达24.7U/mL。Bacillus sp.ZJU318脂肪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40℃保温1h,活力几乎没有损失;但是,在50℃和60℃的条件下保温1h后,酶活降低得比较明显;酶作用的最适pH为9.0。在pH7~10,该脂肪酶较稳定,但是在酸性的环境中,酶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格尔德霉素发酵工艺的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摇床转速、不同碳源、不同葡萄糖含量等以发酵效价为指标对格尔德霉素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NH_4Cl、磷酸盐、(NH_4)_2SO_4、MgSO_4、ZnSO_4、CoCl_2、NoCl、FeSO_4、MnSO_4等无机盐对三元能量处理后的妥布拉霉素(TOB)诱变菌株发酵水平及主组份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NHCI的影响最为显著,K_3HPO_4次之,NaCI最小,用正交方法研究了几种无机盐之间的交互作用,以Zn~(2+)与Mn~(2+)之间的交互影响最为显著,选择出了最适有机氮源,获得了三元能量诱变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从而使发酵单位提高了41.06%,主组份含量由40.53%提高到53.40%.  相似文献   

8.
盛慧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325-F0003
为了降低成本,增加产孢量对绿僵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本实验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了玉米粉、豆粉、麦壳、麦麸、小米与绿僵菌发酵培养基参数间关系的经验数学模型,确定绿僵菌M126较优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9g,麦麸22g,麦壳126,豆粉5d,小米0.5g。在此优化培养基条件下25℃培养七天,绿僵菌M126产孢量可以达到0.59×10^11个/mL。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生物氮素在红霉素发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生物氮素替代黄豆饼粉比例、黄豆饼粉与生物氮素的比例、不同厂家生产的生物氮素进行了考察。生物氮素比例为1:0.8时效价提高率最高;代替比例为百分之五十五时效价提高率最高;使用生物氮素可以减少原料的使用量。生物氮素应用于红霉素发酵过程中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羽毛为底物发酵产角蛋白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成岗  郑晓冬 《科技通报》2009,25(4):451-455
以角蛋白酶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以羽毛为底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D-N2生产角蛋白酶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含量为0.5 g/L,MgSO4含量为0.2 g/L,KH2PO4/K2HPO4含量为0.35/0.7 g/L时有利于角蛋白酶的产生,验证试验证明发酵24 h时角蛋白酶活性为(66.5±2.04)U/mL:各组发酵液pH值均呈上升趋势,发酵残留物重量也随发酵培养基组成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表明以羽毛为底物发酵产角蛋白酶为一复杂过程.以天青角蛋白和酪蛋白为底物对酶活测定的结果表明了实验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发酵通用培养基中添加了不同比例的豆饼粉和麸子粉,根据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的变化,对几种配方进行多次筛选试验,最终确定了通用培养基+1.5%豆饼粉+1.0%麸皮为最佳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发酵培养基配方,即改良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板蓝根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三种提取方法(1水煮醇沉法2渗漉法3超滤分离法),以总氮含量及靛玉红、靛蓝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对比考察研究。结果:水煮醇沉法有效成分含量最低,70%的乙醇渗漉法对靛玉红的提取效果较好,超滤法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及含总氮量的均很高。结论:从结果比较可知,超滤法工艺稳定性好,并且可全面的提取到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麦角固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证实黑曲霉中含有麦角固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用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麦角固醇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表明,料水比是影响发酵的显著因子,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0,初使PH值7.5,发酵时间66h,碳源(麸皮)和氮源(豆粕)此8:2。最佳发酵条件下麦角固醇产量可达0.983mg/g干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王咪庆  周晓云 《科技通报》2004,20(3):194-197
研究了用米曲霉W10和啤酒工业的废酵母泥固体发酵啤酒废渣生产多酶蛋白饲料添加剂。在最适温度30~35℃范围和培养基初始含水量66%时,粗蛋白含量增加20%~25%,β-葡聚糖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最高分别为14000U/g、7000U/g和2000U/g,提高了啤酒废渣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诱变选育之江菌素产生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之江菌素产生菌玫瑰黄链霉菌杭州亚种93-15-32菌株为出发菌,研究离子注入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各剂量N^ 离子注入之江菌素产生菌的总变异率达42.4%-73.0%,其中正变异率达5.8%-38.2%。通过9批诱变实验,筛选到一株高产菌株94-49,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4倍多。通过5代传代,产素性能能稳定遗传,并通过了400L发酵罐中试。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处理是一种有潜力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多杀菌素的产生菌刺糖多孢菌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探索不同浓度的碳源、无机盐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经过试验,最终筛选到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250ml的三角瓶中装量25ml,消前p H7.0,转速220r/min,温度28℃,移种量为8%是最佳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混凝土强度、氯离子含量、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外部湿度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影响。研究发现钢筋腐蚀速度随氟离子含量提高而增大;氯离子含量在0.1%到0.8%,腐蚀速度增加缓慢;氟离子含量在0.8%到2.0%,腐蚀速度增加显著。氯离子含量0.1%时,混凝土强度对腐蚀速度有影响;氯离子含量2.0%时,强度、湿度、保护层厚度对腐蚀速度都有显著影响,湿度的影响强于强度和保护层厚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发酵工程技术在药用真菌培养上的应用和药用真菌发酵方式、发酵菌和发酵培养基对药用真菌发酵水平高低的影响。展望了发酵工程技术在药用真菌培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红枣为原料,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乳酸发酵试验,探讨红枣乳酸发酵饮料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对产品加工工艺条件试验,最终得出枣浆最佳发酵条件为: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分别为:黄原胶0.09%,海藻酸钠0.06%,CMC-Na0.15%;杀菌条件:温度85℃,时间10min,饮料pH为5.7。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备抗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首先采用碳二亚胺法合成了环丙沙星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效价最高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HAT培养基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化,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检测结果显示,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平均102条,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1.28×10^3,单抗腹水效价达1:1.024×10^6,IC50为68.31ng/mL,属于IgM型,轻链kappa,CI—ELISA法显示单抗对环丙沙星有高度的选择性,提示获得的单抗可望用于环丙沙星残留物的免疫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