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学生,其自我评价(SA)、自我体验(SE)、自我控制(SC)均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被分裂的主体也会有所区别。让学生“给自己画一幅像”,首先应该画好由自我意识决定的“主体我”。因为由“主体我”的思想、认识、观察、判断来决定的“客体我”往往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2.
陆彩萍 《福建教育》2006,(11A):12-12
当我的教学走入故步自封的境地时,我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想方设法使自己跨越这一阶段。1.在“认识自我”中开始。“认识自我”,就是对自己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是种比较痛苦的“自我解剖”。我首先找到自己近三年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之后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进行自我专业发展设计,自己提出发展意向,以避免领导“一厢情愿”地“要我”发展。在此基础上,每一季度我都会进行专业发展目标对照,回顾本季度得失,分析原因,并写下季度工作计划,包括工作重点、措施办法、预期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哲学论域中的自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或“我”曾一再成为哲学沉思的对象,孔子曾提出“四毋”的要求,从认识论上看,“毋我”含有消除主观成见之意;就价值观而言,“毋我”则意味着超越小我,道家对于“我”,也以有而无之为立场,道家的这种无已说,惟有联系其自然原则,才能得到较为具体的理解,相对于儒家对礼乐明的礼赞,道家更多地表现出崇尚自然的趋向,佛教所说的“我”,包括“人我”与“法我”,前与人的存在相联系,指作为个体的“我”,后则涉及人之外的一般对象,与之相应,无我亦包含“人无我”与“法无我”二重含义,相对于佛教,休谟通常所谓的“自我”,不过是相继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作为实体的自我只是一种“虚构”,当自我被理解为“知觉的集合”时,它便推动了本体论上的实在性,从毋我、无我到质疑自我,对自我的消解和否定构成了其中共同的趋向,但作为具体的存在,自我既以意识与人格的综合统一为特点,又以感性生命为存在的前提;既有个体性规定,又包含着社会的内容;既经历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又内含着时间中的绵延同一;在总体上表现为身与心、天与人、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阶段与过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张岚 《陕西教育》2007,(1):66-67
课标渗透: 1、“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5.
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自我观:概念分析与实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洛 《美中教育评论》2007,4(2):1-23,29
研究者探讨文化封自我观念的影响。经概念分析建立了“个人取向自我观的概念架构”与“社会取向自我观的概念架构”,分别包含了自我观中有关“本体性与结构性”及“功能性与运作性”的内涵。依此两套概念架构,研究者遵循心理计量的程序,编写了两套题库,另纳入其它相关量表,编制成正式问卷,对台湾大学生及社会成人追行大样本施测。以回收的83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自我观的心理内涵皆为四因素的结构。据此结果选题后,编制成标准化的“社会取向自我观量表”(44题)和“个人取向自我观量表”(41题)。初步分析已确认两份量表之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俱佳。社会取向自我观的四个分量表与既有的“互依我”测量间的相关较高,而个人取向自我观的四个分量表则与既有的“独立我”测量间的相关较高,初步显示两份新编之自我观量表的区辨及辐合效度亦佳。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 在学习《纲要》的基础上,我尝试设计、开展了“小手动起来”这一区域活动,力求发现问题,及时剖析寻找对策,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合作、引导”的理念,让活动区活动更“活”,真正成为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赵婧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4):11-13,16
本文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分析陶渊明的人格结构,认为陶渊明的本我是“性本爱丘山”的闲适淡如;自我是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仕与隐、贫与富等苦闷中的“履运增慨然”;超我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刹那间濒临顶峰的审美体验与“纵浪大化中”的释然。陶渊明的人格精神影响深远,是因为他没有囿于自我,而是在努力实践人格最高层次的部分——超我。  相似文献   

8.
盘点“炫”     
韩志湘 《现代语文》2006,(8):110-110
可以说,近二十年关于“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词汇的更替,如同电脑升级、手机换代一样,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当你还在以为自己是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人,整天念叨“酷”“秀”等词时,其实你已经“out”了。时下最“in”的词,是“炫”。(说到这里,我也有点心虚,说不定我已经“out”了。好在我是在对“炫”进行总结,奇怪它为什么没有向其他词那样生命短暂,还没有“out”。)  相似文献   

9.
女性“自我”意识虽然是女作家以个的名义进行的故事叙述(即第一人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武断地将作品中的“我”等同于作本人。当然,这并不排队这个艺术形象上所呈现出的作本人的经验(他人的或个人的)特征,同时,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女生“自我”形象与其它类别的女性形象的区别。它是关于“自我”的言说(第一人称叙事并且这个“自我”必然地折射出女性作家的心灵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人所讲的自我在六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一,“自我”含义的大小有差异;第二,对自我核心内涵的认识有差异;第三,对自我结构的认识有差异;第四,研究自我的角度有差异;第五,无我与重我的差异;第六,对自我最高境界追求态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自我”与语言是分开的,自我是无语言的,从“发声”到“不发声”是自我“流浪”的过程。观念、世界、劳动等是自我消除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上,费希特是直接从康德出发的,他企图在主观唯心主义“自我”哲学的基础上,解决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提出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的命题,开始把人的认识当作一个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加以考察,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对后来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我”的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以往各种理论对“自我”这一术语概念内涵的看法进行了述评,归纳出:1.“自我”与“我的”、“大我”、“小我”等概念的关系;2.自我活动的内在机制;3.自我内在冲突与统一;4.自我作用的积极与消极等四个问题做为线索,得出结论,与其把“自我”规定为某个实体,不如说自我是人──这一生物实体的某一类内在活动与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涉及相应的心理过程、状态、内容以及社会事实。且本文更注重的是通过回答以上线索性问题来诠释“自我”,采用高度概括与必要的诠释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文的思索。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宜昌市“化学探究教学的评价”课题的实施,我承担了“学生自我参照性评价”的子课题。“学生自我参照性评价”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等为参照点,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新意识、新理念。现以三年来我对考试评价的研究,来说明自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的。  相似文献   

15.
崔洁 《现代企业教育》2007,(6X):103-104
许多维多利亚小说的主角都是孤儿,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孤儿形象对于维多利亚小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自我心理学磊角度出发,认为在两部经典维多利亚小说(《远大前程》、《简爱》)中,孤儿都充当了其他主要人物的“客观我”,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与客观我之间的关系在这些人物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存论意义上的“我”与语句世界中的“我”有所不同,前者指向有个性的,在特定际遇中的“我”;后者是被约化为普遍必然性知识的,无个性的“我”。西方哲学的古典形态将“自我”的本质认识为“普遍者”,无视真实的个人生命的存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动,则成为对普遍主义的“自我”解蔽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鲜明地标志主体意义,能产生特殊抒情效果的符号,李白诗以“我”字领起最多,其使用频度在唐代诗人中最高,这一突出的创作现象反映出李白诗歌强烈的自我确认意识,折射出浓厚的狂放色彩,体现出李白的自我主体意识的高扬在盛唐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修炼、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呢?我以为必须过好“三关”。一、读书关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  相似文献   

19.
“专业自我”理论着重研究人的自我意识对其专业的理解,教师专业自我强调个人在与专业情景互动中形成的对“我是谁”“我将成为怎样的幼儿教师”的理解。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学分银行在其影响下关注到学生内在自我,以人性化的评价体系激发出师范生的自我潜能,并坚持以促进学生教师专业自我为主线,依托“岗课赛证”实现分层多元评价,凝聚合力营造良好评价生态,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是记叙中常用的人称。“我”在记叙中可谓“千姿百态”,或当主角,或充配角,时而自我“广告”,时而赞美别人等等。就因为章的思想、内容不同,“我”在中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