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女儿朵朵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她妈妈在摘蘑菇,一边摘一边说:“今天给朵朵吃小鸡炖蘑菇。”朵朵就问:“小鸡给谁吃啊?”  相似文献   

2.
正当媒体广泛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时候,笔者在北京图书馆邂逅一位德国专家。他不解地问:“‘好军嫂’真是了不起!可是这么好的人,你们为什么让她吃那么多苦?”他这个问题足以使我们语塞。你总不能回答说: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她不吃那么多苦,你怎么见出她的了不起呢? 《光明日报》曾载文《孩子,你要接过我的教鞭》,报道一民办教师三十多年如一日,献身偏僻乡村的教育事业。引岁临终前他嘱托女儿:“你要接过我的教鞭,不要让孩子们退学,不然,我们村只有穷。”在这篇小通讯里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自生自灭的个人在一个自生…  相似文献   

3.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4.
古语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这是讲下棋的道理。其实,图书选题策划,也有个谋“势”与谋“子”的问题,这就是整体与局部、战略与战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4,(2):63-63
张维斌、张继芳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20世纪60年代末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农村青年经过体检、审查应征入伍。然而,刚到部队第二天就“复员”了。原因是他参军的思想动机有问题。据说,他到部队吃第一顿饭时,两眼盯着香喷喷的白面馒头,自言自语地说:“我就是为你来的!”一句话反映了他思想深处的从业观。这话传到部队首长耳朵里,他被责令脱下了刚刚穿上的军装。  相似文献   

6.
水样的年华     
晓凡 《视听纵横》2002,(6):104-104
记得老子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人生在世,该如柔水一般,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至善若水。“至善若水”是我想达到的境界。在《健康援助》的一年.对我,就是365天水样的年华.  相似文献   

7.
做有心人     
新野县食品公司温卫平,是位善抓新闻的有心人。 1984年5月,他路过(?)庄乡食品站门店吋,见门前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原来,有位农民因办喜事急需几十斤肉,营业员梁富善见架上的肉已有些变质,怕人吃后得病,执意不卖。买肉人说:“有点味那好办,用开水一揉照样能吃。”营业员说:“你要是吃出啥毛病,俺心里可咋下得去?”买肉人又说:“咱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梁富善还是没把肉卖给他。看到这儿,小温深为梁富善的高尚品德所感动,经深入采访,及时写出了小通讯《不卖变质肉,不赚亏心钱》一稿,很快被河南日报和人民日报采用。小温不仅眼尖,而且耳朵也特别灵。去年植树节,他栽完树回到家,听在上港乡工作的邻居说:“我们书记真会  相似文献   

8.
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乃《伊索寓言》里的名篇,广泛传播,世界享用,可以说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可若按辩证法来看,事物往往有两面性,狐狸吃不着葡萄,有时说它是酸的,有时也会又想那葡萄也许很甜。尽管“这一面”《伊索寓言》里好像没讲,可事实一再证明辩证法没错。 被誉为世界球王的巴西的贝利,有一则已成名言似的“轶事”:当别人问他哪一个球踢得最好时,他总是说:下一个。按贝利这种逻辑来推理,他永远踢不出“最好”的球。当然有人会说这话里有谦虚也有矫情,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也是一种机智。 如果说贝利的…  相似文献   

9.
“文史一家”,这话讲得有道理。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新唐书》说他“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大师,恩格斯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法国‘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都说明了“文”等于“史”。而我国古代两部历史名著——《左传》和《史  相似文献   

10.
不争而善胜     
老子讲究“不争”,但他不是让你在竞争中失败,而是让你了解、运用、掌握这道道,从而正如他说的“不争而善胜”!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相似文献   

11.
“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鲁迅的这句话,被我们一个同行应验了。此人名叫刘放,原是河北省《女子世界》杂志社的编辑,他无中生有地编造了一篇“桃色案件”的新闻,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已调离新闻工作岗位。刘放原负责编辑《女子世界》的“社会剪影”专栏。一次,《女子世界》派他到广州去搞发行,他却擅自到桂林游山玩水。在饱览山水风光以后,跑到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亮出记者证,声称要了解一些有关妇女犯罪案件,便把一份《刘斌盗窃、引诱卖淫案判决书》中的犯罪事实,竟戴到与此案毫关系的桂林市旅游公司“业务科长”的头上。说这个“业务科长”接受一个港客五百圆港币,为其“介绍”姑娘,遭到两位“导游员”拒绝后,竟将自己的女儿“介绍”  相似文献   

12.
磊雨 《出版参考》2005,(11):5-5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403—444)在著名的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中讲了一个故事,说东晋的蔡谟(他因被授以司徒,坚不肯就而被免为庶人)在江南见到一种状似螃蟹的蟛蜞,弄来烹煮了吃,吃后腹泻大吐,狼狈不堪。他后来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谢尚。谢尚说:“阁下一生劝人博学苦读,自己却连《尔雅》也未读透。”他的意思是指《尔雅》中本有“蟛蜞”条目,说明那不是螃蟹,是吃不得的。  相似文献   

13.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09,(10):28-29
女儿的担忧 刚出生的儿子对婴儿用品过敏,因此,每次洗完澡后我都给他抹橄榄油。 有一天,4岁的女儿看着我为儿子抹橄榄油,显得很不安。她忧心忡忡地问:“妈妈,你想把他煎了吃吗?”  相似文献   

14.
1994年下半年,《语文学习》准备在10月号上发一组文章纪念爷爷叶圣陶诞辰100周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爸爸至善先生,约他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内容由他自己定。爸爸那时候在做26卷《叶圣陶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他对我说:“小妹(注:爸爸、爷爷经常叫我“小妹”,叫我弟弟永和为“小弟”),你来写一篇吧。”我很少写文章,要写有关爷爷的纪念文章,更觉得题目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觉得非常为难。  相似文献   

15.
论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赋,自古及今为之探源辨流者代不乏其人。东汉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他认为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梁代刘勰同意班固的说法,但又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是说,除了《诗经》之外,楚辞也是它的一个源头。以后明代徐师曾、清代刘熙载、章学诚等都大抵承袭班固、刘勰的说法,并且使之更具体化。他们声称:“言情之赋本于《风》,陈情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骚为赋之祖”。(刘熙载《艺概·赋概》)“古之赋家者流,原…  相似文献   

16.
关捷 《今传媒》2006,(10):54-55
有人说,如今,中外游客到兰州,除了看黄河之外,最重要的景点,就是《读者》编辑部。他们都想揭开一个秘密,就是一个仅有40位编辑的小小杂志社是采用什么神奇魔法创造出890多万份的月平均发行量的?《读者》的老总彭长城的解释是“我认为这取决于读者,他们有真、善、美的强烈追求,我们顺应他们的要求,把真、善、美播洒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做的是中国人的心灵读本。”那么,读者接受了这种心灵馈赠了吗?一位盲人的“阅读”,引出盲文版的诞生1996年底,北京。一位失明的老大爷,每天在晚上临睡前,都要让他的小孙女给他读《读者》里的文章。听到振…  相似文献   

17.
屈原与儒家     
雷鸣 《新闻爱好者》2008,(12):142-143
屈原思想归属哪一流派在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把屈原归人儒家、墨家、法家者皆有,但更多的是将之归人儒家。《史记·屈原列传》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王逸说:“《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离骚序》)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说:“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清戴东原也说:“其心至纯,其学至纯,其立言指要归于至纯,二十五篇之书,盖经之亚。”(《屈原赋注·序》)陈澧《东塾读书记》更明确指出:“屈子之文虽为辞赋家,其学则为儒家。”  相似文献   

18.
信息四则     
台北出版业者诧异——《毛泽东语录》如此热销【台湾消息】台北出版业者杨一峰投身出版业只有三年时间,最近他在岛内出版界做了一件倍受关注的事——出版《毛泽东语录》。该书在台湾出版后热销,一版再版,迄今已出第四版。这样的业绩连他自己都诧异:“本以为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此热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杨一峰说,出版像《毛泽东语录》这样的书,就是要填补学术“拼图”上的空缺。他认为《毛泽东语录》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且不论它在政治上的影响,就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智慧对做好企业管理就很有帮助。他还举例说,“甚至毛主席还在书中告诉了…  相似文献   

19.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贺岁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释  陈强 《现代传播》2004,(1):114-117
关于贺岁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影片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观点 ,即“类型说”、“档期说”和“模糊说”。所谓“类型说” ,就是认为“贺岁片是喜剧类型片”的观点。持这种观点者有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电影学专家胡克、《大众电影》杂志社总编辑蔡师勇以及北京新影联公司经理高军等人 ,这种观点有成为主流观点的趋势。所谓“档期说” ,就是认为“贺岁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是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而已”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为数不少 ,最为突出的当数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的制片人刘沙 ,他是贺岁片《美丽的家》的制片人。所谓“模糊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