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开放的生成机制等问题。省属师范大学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离身问题,形成了“身体”转向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师德教育具身,凸显身体主体;专业知识学习具身,注重身体体验;专业能力培训具身,重视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具身,着力构筑开放.  相似文献   

2.
德育的具身性或称具身德育,是指道德主体的身体与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德育范式,它具有情境化、自省性、实践化等特征。具身德育概念的提出,是当代西方学界对自身传统离身德育的一种反思。而我国传统的儒家德育不仅强调"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不仅具有具身德育的显著特征,而且其实践化特征中的理论内涵还具有一种德福一致的圆融取向。因此,儒家德育具有显而易见的具身性。传统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和主客一元的认识论,使得传统中国人一开始就将身心视为统一的整体,重视身体在德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为儒家具身性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天然而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而且这种社会结构也强化了"乡绅阶层"作为差序格局社会中中心个体德性对群体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成为儒家道德教育具身性特质形成的基础。儒家具身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毋庸置疑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技能、思维、记忆、方法、情感与态度是在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塑造出来的,依据具身认知理论,物理教学需要经历三个转向:从"离身"到"具身"的身体转向,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转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体转向。主要的教学策略有:创设情境,"具身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设计实验,"具身参与",提高认知体验;总结归纳,"具身生成"拓展认知方式;提高进阶,"具身交互"思维延伸应用。  相似文献   

4.
具身德育针对传统的"离身"倾向和现象,明确了身体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德育中的不可替代性,能有效克服德育知行脱节现象。本文从具身道德的概念隐喻、具身道德情绪、具身道德情境三个方面论述具身道德领域的脑科学研究前沿成果,为具身德育新理念提供认知神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呈现出"离身"的课程观:与师生的经验、情感疏离,与复杂的工作情境割裂。"具身式"专业课程是研究团队以"具身认知"的哲学视角重新审视专业课程的内涵,全面认识课程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应用性四个核心特征,强调把身体、情境、过程及内容还给职校生,提倡职业院校主动牵手行业企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入具身经验,追求职校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36):136-138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身体为认知主体,注重身体体验和情境互动生成所产生的认知。而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认识,具身认知理论的提出无疑给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新方向。从该理论视角看,当前的历史教学表现出一定的"离身":忽视身体在课堂上的表达作用、缺乏身体与历史环境的互动、教学内容缺乏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缺乏对具体身体的关照。基于这一理论,可对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包括改变教师观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身体和环境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的核心作用,具有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特征。目前教师职后培训走向了离身困境,表现为培训目标离身化、培训内容忽视参训者实际需求、培训方式采用"填鸭式"讲授、培训地点去情境化。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教师职后培训,应坚持培训涉身化,强调"全人参与";培训情境化,增强"互动体验";培训生成化,凸显"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然而,由于受到离身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束缚身体,忽略儿童认知的具身性;脱离环境,忽略儿童认知的环境性;互动不足,忽略儿童认知的生成性等问题。基于此,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兼顾具身性的教学主体、构建情境性的教学内容、创设动态性的教学环境和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路径来改善以上问题,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需要尽快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转型,通过具身认知让学生主体“在场”。离身认知的主要教学表现有:重抽象,轻具体;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而具身认知是一种整体性认知,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更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感知、想象等。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具身认知,教师要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开展评价,激活学生具身认知的外在、内在和活化因子。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程思政在传统“身心二分”离身认知理论影响下面临着忽略主体互动、缺乏内化生成和脱离生活经验的困境。从“离身”转向“具身”,需秉承身心兼修的整体发展观,遵循内发外铄的动态生成观,强化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观。高校应将“以生为本”融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以“互动创生”促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用“生活情境”扩大课程思政衍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元宇宙提供的交互技术、虚实融合等技术为课程的情境创设“赋能”,使学习者的课程情境超出物理时空的限制,为未来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情境创设依托具身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生成主义知识观等,对学习者的具身认知、情境学习、创造生成而言意蕴深厚。由此,职业教育课程观亦将发生转变与重构:从离身认知走向具身认知、从脱境学习走向情境学习、从表征主义走向生成主义。依托元宇宙,职业教育的课程实践路径也将从教学、实训、环境、评价等方面得以赋能。  相似文献   

12.
由当下"填鸭式"教学想到教师对学习主体的漠视.具身认知理论诠释了新的认知理念,它强调学习者的身体、经验以及所处的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对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初探:变革课堂常规要求,为学生的身体参与认知创造可能;创设贯穿全课的认知情境,为学生身体参与认知搭建平台;开展体验型教学,为学生身体参与认知提供机会;构建合作式教学,为学生身体参与认知营建氛围.  相似文献   

13.
传统认知科学的身心二元观点在面对人的复杂认知时产生了教学的离身困境,即教学观念的离身性、教学设计的预设性、教学环境的封闭性三重困境。文章以国内外具身认知思想下的认知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梳理,从现象学、生物学、技术学三个视角的研究实例中归纳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特征,进而提出教学应从体验性具身技术开发、生成性具身课程设计、交互式环境构建三个维度促进认知科学的具身转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范式,具身认知对于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健康、主动、整全地发展具有至为重要的价值。在此理论关照下,课堂教学的"身体"转向已日趋明晰。具身性、生成性、动力性及情境性将成为未来课堂有效教学的应然态势。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科的核心在于培育学生的心智技能和理性精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三会”理念,体现了“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两种学习范式的融合,以此达到身心合一的目标。教师从“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相互融合,实现两种认知方式统一的角度出发,探索儿童心智学习模式的改进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场域、课堂场域、想象场域等丰富多元的具身学习场域,改进心智学习模式,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费幼文 《学苑教育》2023,(8):12-13+16
具身体验与传统的离身式教学方式不同,它更注重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身心共振。本文以一堂书法优质课为例,通过建构“景·情·趣·创·评”五段式具身体验课堂,引导学生“以眼察之,以言表之、以手创之、以身展之、以心悟之”,创设学生喜欢的“具身体验”书法课堂。  相似文献   

17.
“双减”要求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公众关注点聚焦于作业时间、总量,却鲜少问津学生身心是否适应,具身认知理论重视学习者认知与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分析当前学生作业“离身”现状,探讨具身认知与初中语文作业的适切性,进而从表达、阅读、写作三个方面的作业示例对初中语文具身作业设计进行建构,旨在促进语文作业设计理念的更新,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提供新的作业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具身认知揭示了传统认知的重要缺陷——对个体身体的忽视,突出了认知的涉身性、体验性与环境性特点。根据具身认知生成的路径,可以分为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此为教学带来新的启示:从纯粹大脑认知的传统教学转到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师生互动的身心融合为生成式学习达成了路径,情境教学则为加强身心体验的重要教学方式,消除对学生和教师身体束缚的负性具身效应。具身认知观还为教育教学评估提供了体验性、参与性与生成性的评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具身德育强调学校德育要时刻关注学生真实生活。学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声有色的校外实践、应知应会的课程学习,融身、融入、融通,引导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实践中涵养德性,提升品格。将德育过程具身化、体验化的具身德育理应成为新时期聚焦德育实践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校本化积极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课堂的"离身性"使得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彰显.面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所遇到的"离身性"挑战,应呼吁"具身性"的回归,构建身心交互发展的课堂.本文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尝试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