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作鹏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91-96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产教融合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双高"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应以深化产教融合逻辑为主线,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据,对接产业调整和岗位需求,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同时,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并建设与岗位能力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课堂革命,同步推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实体化职教集团等部门为载体,主谋技术技能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以专业群建设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色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的凝练。  相似文献   

4.
钦州学院服务地方实现自身办学能力提高的办学实践昭示:只有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地方高校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以服务求发展、以“为”求“位”是地方高校立校之根本。钦州学院转型发展要面对如“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转型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和困难。其路径与策略是:改革学校治理结构,顶层设计产教融合;对接产业构建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对接产业岗位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为核心,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积极争取资金,保障转型发展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秉持依托优势特色专业(群),服务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挥专业队伍优势,凸显社会服务能力的办学特色。国家示范校和国家优质校建设以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落实,"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确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一、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建立"三级"产教融合机制和产教融合平台1.完善"三级"产教融合机制—总会对接产业,分会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企业  相似文献   

6.
产业学院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及服务地方的重要平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依托产业学院建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十分必要。以山西大同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为例,论述了依托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实践路径和成效,为进一步研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13-117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产业和教育在资源、信息方面充分融合,而新工科是随着产业发展变革而成长出的新兴的工科领域。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如何建设和地方产业需求高度吻合的计算机类专业群是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立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政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探索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路径,推进跨学科专业深度融合和探索开放共享的新工科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8.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职"双一流"院校建设重在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动态调整可使人才培养能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可有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进而进一步提升高职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专业群品牌效应.建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应坚持以下理念:努力突出学校特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以专业群协作组织为重点的合作模式,如政行企校合作模式等;要准确及时预测专业群人才需求;在资源建设中应形成校企、校校、专业群间以及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享模式."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应以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1月,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与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眼健康产业学院。校企双方构建符合丹阳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12345”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即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三个融合:育人融合、研发融合、文化融合;四个共建: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评价体系;五个对接:招生与用工、课程与岗位、实习与生产、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的对接。学院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逐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人才的专业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创新和丰富产教融合办学形式,积极探索产业学院这一校企合作办学新样态,对其赋予将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再融通、促进校企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但在现实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还面临责权利边界厘定不清、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运营管理中企业角色弱化、设置地点脱离企业、学生权益保障不足等困境。需要形成“深融合”“同治理”“共发展”的建设理念,以建设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为逻辑起点,实现产业、教育、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展;以促进“四维度”耦合为建设向度,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跨界”组织优势获融合“乘数”效应为目标导向,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吕丽青 《广西教育》2023,(33):132-135
本文阐述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数字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论述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数字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打造数字传媒现代产业学院,以“双学院”制调动基地培养活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完善产学研协同的体制机制,促进合作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坚持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改革任务,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文章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学合作、实现区域经济联动等方面的现存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在深入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集群及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运行管理机制等环节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与区域产业集群紧密结合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建设产业学院是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有效举措,也是高校结合办学定位、面向行业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建设途径。目前,产业学院建设存在政府引领与行业协会指导有待加强、投资主体合作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急需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的“三链融合”新生态、多主体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新机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同频共振”新模式,从而打造定位准确、亮点突出的特色产业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构建地方区域大学应用型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建设与地方产业群建设对接和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对接的方式与途径;创新性地引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岗位标准,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行业、企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满足区域应用型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把人才、教育和产业链条有机链接起来.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还存在产教融合资源分散、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脱节、人才供给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汇聚校企合作资源,就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多元协同产...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需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达成"新工科"建设共识,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工程,要求高校"新工科"教育体系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系统的开放性、融合性与创新性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搭建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地方高校应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构建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地方高校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关键和痛点问题,以新工科产业需求为牵引,以培养程序设计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为目标,提出并实践了“能力为要、个性教学、AI赋能、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新型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创新路线。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实施了“以练导学、以学定教、能力导向、设计驱动”的程序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方法,探索了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依托跨校课程组和虚拟教研室实现东西部高校协同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对新时期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时代背景下,制造业正逐渐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转变。环杭州湾区域产业发展亟需智能制造方面应用型创新人才。地方高校的根本发展在于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突出地方性、应用型和创新性,论文以嘉兴学院浙江省"十三五"智能制造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群课堂教学改革为主体内容,聚焦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等几个方面对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炼了产教协同模式下"一转变、二结合、三拓展"的教学改革成果,5年办学成果表明,应用型地方高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群产教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正确,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