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6,(11):22-22
这也许是一种简单的快乐,与同事相处,在工作中感受着快乐,我希望这份快乐不要背负过多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吴洪林 《新闻传播》2007,(9):33-34,36
一提到演播,人们往往会把目光聚集在这个“演”字上,因为“节目主持人要不要表演”这是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的焦点。观点一:主持人要坚决杜绝表演,一表演就虚假;观点二:主持人不可能没有适度的表演;观点三:主持人该表演的就表演,不该表演的就不要表演。对此争论如何分辨?如何明确?我们先来谈一谈“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不要表演”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3.
从“长篇大论”中浓缩出的精品王星桥今年年初,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收到联合国分社发来的一篇专访,题目是《不要盲目崇拜“奥斯卡”金像奖———访著名电影导演谢飞》,这篇2000多字的专访,主要是肯定正在美国推出的中国电影《黑骏马》,并告诫读者不要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4.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嘴边长了一个小泡,千万不要认为这只是“上火”而大意了。专家提醒,小泡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期征兆。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的风骨,既有思想作风、采访作风,又有作人之骨,文章之骨,说到底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记者应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作“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记者。作人不要有软骨,对上不要有媚骨,对下不要有傲骨,这就是笔者认为记者必备的风骨。三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三者兼备,才能堪称名副其实的新闻记者,才能使记者的人品新闻作品谐调统一,光彩照人。   记者不要有软骨。——骨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骨头,骨气也,即做人应有的正气,浩然之气。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强化自己的骨,善养吾…  相似文献   

6.
编辑交给一篇命题作文,写点关于按需印刷的东西,这是个热门话题,应该容易写,便欣然应允,孰知真到下笔时,方知这是一个貌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题目。于是憋了自己若干天,只盼不要辜负了编辑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薛芳 《出版参考》2010,(3):35-35
有一种春,是无法守候的。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却只是一种苏醒。这样的苏醒,如偏僻乡村篱笆上的野玫瑰,花朵开得烂漫,意象上却单单只有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 不要以为意象上的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容易得到。更不要以为有了偏僻乡村,目的就八九不离十了。不是的。这种意象不是浅显的看图说话。  相似文献   

8.
当变化来临     
《出版参考》2004,(3):38-38
不要错误地以为战略计划仅仅在公司里发生;不要以为战略计划更适合于发生在密封的房间里,伴随着咖啡、百吉饼、图表、激烈的辩论和头脑风暴。这仅仅是战略制定的一种方式,这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许多外部环境因素对你公司战略的制定有着更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看战略制定中最重要的三种因素:客户、动态的市场和竞争状况。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何时起,一种被成为“娱乐节目”的怪兽带着西半球的霸气,横扫大陆,“让你轻松”是这匹怪兽的口头禅,“不要去思考什么吧,不要去探索什么吧,我们的生活已经充满了压力,让我们尽情娱乐吧!”。于是各种低俗的游戏节目、智力节目、情感节目纷纷登场。起初,观众,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观众,他们果然很“娱乐”、很“高兴”。  相似文献   

10.
关于编辑要不要改稿,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要改,一种认为不要改。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编辑不改稿行吗?”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编辑就是要改稿。这当然是主张编辑要改稿的。主张不要改的,又有种种说法。有的说,编辑不要改稿;要改,让作者自己改去。也有的说,名家的稿子编辑不要去改。同是认为不要去改的,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名家哪儿会有错儿,所以压根儿用不着去改。一种认为名家也难免出错儿,可是你不要去改他的。你改了他的,他还会以为自己本来就不错呢!这对名家没有  相似文献   

11.
“今日新闻”是平面媒体中晚报所特有的,也是晚报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显著特征之一。但是.近年来,“今日新闻”这一理念,大有弱化之势。晚报还要不要坚守“今日新闻”这一新闻理念,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维系晚报生存还是消亡的大问题,对每一位晚报人来说,这是无法绕过去的一个“缘”和“结”。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日报、扬子晚报2001年12月5日分别刊登消息批评《时装》杂志2001年第9期载出的赵蔽穿酷似日本军旗装的照片。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要求“无论是赵蔽个人还是杂志社,他们必须向所有中国人道歉”。 赵蔽的嫂子兼经纪人陈蓉辩护说:“那不过是一件道具而已,不要赋予它特别的意义。”《时装》杂志社社长助理赵志宏也说:“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件事情往军国主义方面去想,不要把这件事情政治化。” 12月6日北京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就此事告诫国人,必须注意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切不可忘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 据…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眼下各大媒体关注的一个重大主题,也是当前读者所关注的主流新闻。地市晚报作为地方性生活类报纸,同时也是地方主流媒体,对这一重大主题,不是要不要报道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创新报道方式,提高报道影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要展现,不要单纯讲述”,这是消息写作的一个要领。消息的基本写作方式就是叙述,但是叙述必须有结构,即文章的骨架。展现,便是通过结构安排得到的一种文字之外的逻辑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林帆 《新闻记者》2005,(2):55-55
题目这句话(大意)是从电视节目里听来的,乍听觉得语焉不详,也许是告诫大家不要让广告越界做成宣传品罢。  相似文献   

16.
一、消息要不要有情感?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这是客观要求。既然是用事实说话,那么写消息还要不要讲究情感呢?新闻作品的生命力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来自两大因素:一是历史价值,一是美学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的历史价值要求新闻完全真实,新闻的美学价值要求新闻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无疑新闻的文气、风格、情感等等因素都是充分条件。美学界知名人士屈稚军说:“美感在本质上就是情感活动”,没有情感,消息作品何谈之美?情感,是消息作品获得生命力的条件,也是记者表达思想、立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无地自容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从小我就树立了这样一个信念:不要相信任何人,如果想做最后的赢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人说某事可干,你可以考虑;当两个人说可干,你就快干;当三五个人说可干时,你就不要干了。”这是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大原对他的接班人传授经营秘诀时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品中要不要流露记个人感情,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新闻不是学,记不应该为见证了重大事件激动,产生参与的错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闻同样是人学,客观描述不足以表达出感情,也不能满足读感情上的需要。特别是人物通讯,适当的议论、抒情会使作品更精彩、抓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地方“名人传略”的编撰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几个层面问题:一是要不要为反面人物立传,二是参传名人要不要突显地方特点;三是对传略文体天生的刻板格式如何修饰润色;四是对于参传名人除了写出真实的历史面貌外,要不要力求表现出其精神与人格。在如何把握和处理这些问题上,2005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沧州古今名人传略》(上下)一书具有很高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