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爱的教育     
爱是人性的基石,道德的根基,是一个人的修身之本、立业之基,是“人之为人”的起点。爱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爱心是这种情感的载体。心中有爱的人仁和宽厚,充满同情,乐善好施,扶贫帮困,见义勇为,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身边的一切,爱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懂得爱的人,才可能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爱。爱是人类共同共通的情感,是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和谐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因。《论语》中多处讲到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表达爱的意愿和方式,把对父母的爱落实在平时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陆娟娟 《考试周刊》2014,(11):185-186
<正>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爱他人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家庭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有了爱他人的情感,才能为培养高级情感——爱人民、爱祖国奠定基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不少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没有同情心等行为。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  相似文献   

4.
万美 《今日教育》2010,(5):38-38
爱是心灵的交融,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情感。在我园开展的市级科研课题“幼儿关爱情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活动中,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修一条爱的小路,让他们在小路上享受爱的温暖、爱的幸福,让爱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别渴望也需要旁人的关怀与支持,于是我们决定带领孩子们走进残疾儿童的世界,以此来帮助孩子们真正学会关爱他人。  相似文献   

5.
真言唤真情     
由于独生子女的“孤独性”,使他们非常爱和同学交际,愿意结伴玩耍。但由于种种原因,又使他们只知自己,不知他人,不会交往,缺乏友情。为改变这种现象,我在前几堂情感教育课的基础上,组织了一堂情感活动课《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6.
黄荣元 《广西教育》2008,(16):36-37
教学内容:教科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P54-55。教学目标:1.情感:教育每一个孩子热爱自己的家人,懂得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2.能力: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其创新意识的培养。3.知识:引导孩子在了解长辈生日的基础上巧妙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7.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8.
同情心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情感,它是儿童以“被爱”为基础,以“爱他人”为前提培养起来的对不幸者的“恻隐之心”。家庭教育在儿童同情心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充满爱的家庭心理气氛是儿童同情心生长发育的“土壤”,丰富的情感经验是儿童同情心发展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美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怎样通过美育来实施爱的教育,发展人们的爱心和爱的情感呢?一要进行性爱的教育;二要进行爱他人的教育;三要进行爱自然、爱人类生态环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为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成长而作的精神投入。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众星捧月似的关照下一天天成长,但是他们从未认真体会过长辈抚育自己的辛苦,更不会主动地去关爱他人。而幼儿期是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的萌发时期,也是一个更多的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时期。培养孩子爱的情感,是幼儿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情感性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爱、尝试爱:  相似文献   

12.
隋艳苹 《生活教育》2014,(13):101-102
"生活德育"是德育回归主体、回归规律的体现。作为德育的主体,学生在"衣、食、住、行、人际交往"等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验、生成和发展"爱生命、爱自己、爱他人、爱环境、爱艺术"的道德情感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杨娟 《现代教育科学》2009,(2):126-126,86
一、从培养幼儿爱家人入手,培养幼儿爱他人、爱集体的情感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苗,一家人都围着这棵独苗苗转,使他们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他们根本不懂得关心家人,更何况去关心他人和集体呢!因此,教育幼儿爱家人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从多方面引导幼儿了解家人的生活,观察父母的劳动,让幼儿谈谈爸爸、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爱的教育     
刘希娟 《辅导员》2010,(4):21-21
世上有一样东西,在给予他人的同时,越分越多,那就是爱。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抓住一个“爱”字,就要从情感上做文章,用爱来感染他们,用爱来打动他们的心灵,用爱来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并形成对其关心、支持、援助的情感。同情心是个体重要的人格品质。具有同情心的幼儿更能体会他人的情感,更容易融入社会。同情心也是人类的财富,一个充满同情心、充满爱的社会才会和谐而温馨。  相似文献   

16.
社会感是指社会性的积极情感,它包括爱、同情、关心、尊重他人的情感,对他人的责任感,与他人的友谊感和亲和感。优胜感是指人们在面对他人、与他人比较时产生的优越感、自豪感、荣誉感。当下,整个基础教育倾向于培养优胜者,造就了众多的优胜感极度发展的人。为使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社会感的发展;为此,教育者对学生的期待应从优胜期待为主导转向人格健全期待为主导,教育评价应从重相对评价转向重绝对评价,师生关系应从主客关系模式转向主主关系模式,教育者对学生的爱应从"父爱"转向成熟的爱。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   《他为什么哭》是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中的内容。理解、尊重他人,关心、帮助他人,是我国传统的做人美德,更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立足之本。本班 36名幼儿中, 98%的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的过度关爱,使有些孩子不知道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家庭中、在集体中缺乏理解和尊重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选取教材《他为什么哭》开展此活动,是因为:主题来源于幼儿生活,发生的事情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易被幼儿接受。因此,也是引发幼儿主动活动的活教材。   爱是幼儿健…  相似文献   

18.
"绘本"贴近幼儿生活,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文章主要阐述如何在绘本教学实践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探索有效的绘本教学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教学延伸活动,帮助幼儿去感受爱、学习爱,并向他人表达爱,让幼儿成为有着丰富情感的人。  相似文献   

19.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全华在《江苏教育研究》(2011·12A)提出,基础教育应注重学生社会感的发展。所谓社会感,是指社会性的或指向他人的积极情感,它包括爱、同情、关心、尊重他人的情感,对他人的责任感,与他人的友谊感和亲和感。优胜感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他人时的优越感、自豪感、荣誉感,它往往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对教育现实加以审视,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让孩子学会爱,在家庭教育中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爱的情感是可以迁移扩大的,孩子出生后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因而爱——她存在于父母和孩子接触的每一项具体活动中,让孩子在和父母的最初交往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友爱,并逐渐产生关心周围人和事物的情感,进而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