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力箴  肖葱 《软科学》2000,14(1):1-3
一、供给低效是中国通货紧缩的深层原因1997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通货紧缩。国内经济学者对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进行解释时,一般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治理通货紧缩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实施结果表明,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低靡,物价下跌,经济增幅回落的状况没有大的改观,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治理通货紧缩的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中国通货紧缩的发生机制和发达国家不同,不是由于需求不足,而是由于供给低效。中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利税率和资金利税率从1990年的1352%、1220…  相似文献   

2.
宋昱雯 《科技与管理》2002,4(2):59-61,64
通货紧缩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其治理的难度绝不亚于通货膨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1998-1999年产生通货紧缩的原因与目前中国经济现状对比分析入手,阐述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仍不免存在着通货紧缩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稳步进入新一轮景气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重阳  李国斌 《预测》2000,19(2):1-7,18
本文讨论了目前中国经济通货紧缩的国内外经济主导力量及其近期显著的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宏观经济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等变量的近期演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今明两年的相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九问厉以宁     
最近,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在北大发表了题为《1999~2000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的主题演讲。素有“厉股份”之称的厉以宁教授妙语连珠,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精辟透彻。一问:通货紧缩会不会结束物价上涨不一定带来总需求的上升,通货紧缩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即将出版的《1999~2000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说,200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次高增长态势。只要国际国内在政治、经济上不发生特别逆转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 ,我国经济一直处在通货紧缩的影响之下 ,自 1 998年以来政府一直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工具 ,对实现经济目标 ,稳定经济形势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 ,当前在我国积极的宏观政策实施中 ,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影响了宏观政策实施效果。本文在结合当前普遍的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潘文卿  张伟等 《预测》2001,20(3):1-4
经济增长不仅受供给要素的推动,而且受需求因素的拉动,本文通过分别建立供给导向与需求导向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对21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与展望。文章指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供给要素只说明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大小,在生产能力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时,需求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需求管理应当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的一项长期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的20年中,虽然有过波动,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宏观经济从早期的“通胀”状态转变到了一个稳定增长率附近。究其原因,我国刺激消费的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与改革带来的经济“驰管制”政策相互补充,并相得益彰,经济没有衰退,也没有“滞胀”,经济增长政策无疑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危机后各国政策实施的现状,实践证明目前传统与非传统政策的实施都不十分有效。梳理了目前经济长期停滞的现状及成因,技术进步率下降,劳动人口比重下降、投资需求不足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因素影响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许多文献表明当前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实践方面都需要做出改进。理论上,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需要加入金融因素,以增强对现实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度。实践中,是否要将金融稳定纳入到货币政策目标中仍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日本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向日本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将中国的通货紧缩输出到日本,导致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投资乏力,股市暴跌,物价连续走低,通货紧缩压力增大。所以,日本有人认为,人民币低估了,应该升值,从而治理好中国通货紧缩,日本通货紧缩也就自然消亡了。人民币真的该升值吗,中国到底该执行怎样的汇率政策,中国该对全球通缩负责吗?日本自己得病,硬要别人吃药,真能治好自己的病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999年以来山西省专利申请情况的分析,特别是对2006年以后申请量高速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得出,多年来全省调整经济结构工作初见成效,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近年来山西省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推进了专利申请量的迅速增加,今后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相似文献   

12.
李永乐  吴群 《资源科学》2008,30(5):667-672
利用1999年~200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在经济增长初期,耕地非农化水平随经济增长逐渐增大,但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的程度,耕地非农化水平随经济增长会逐渐减小,即随经济增长耕地非农化水平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土地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变动以及国家政策对耕地非农化亦有影响,研究表明:①耕地非农化在人均GDP达到31468元(1999年不变价)时出现拐点,若经济以目前速度持续增长,预计2018年前后,“吃饭”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将得到缓解;②借鉴环保观念和措施,建议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完善土管制度,建立三级目标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3.
倪广来  祁京梅 《预测》1998,17(3):13-18
平稳增长仍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倪广来祁京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若干次由热到冷的周期性波动。1984年和1985年经济超常高增长,导致了1986年的“双紧”政策;1988年耐用消费品工业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14.
徐宏源 《预测》2001,20(1):1-4
1  2 0 0 1年中国经济的初步展望2 0 0 1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既面临着机遇也有着严峻的挑战。从有利因素方面看 ,一是中国政府通过持续 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积累了一套治理通货紧缩的经验 ,对通货紧缩的危害上下都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中央政府最近宣布在 2 0 0 1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这对进一步扩大内需、改善基础设施环境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无疑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如不出意外 ,中国将于 2 0 0 1年初加入 WTO。无论是从促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还是从促进经济发展来看 ,加入 WTO都将利大于弊 ,尤其是促进行政管理体…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沌经济学的我国通货紧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峰  张伟  康莉 《预测》2001,20(1):7-10
本文运用混沌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近几年的宏观经济状况,证实了我国宏观经济系统出现了混沌,并指出我国近两年发生通货紧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混沌经济系统内部机制的不健全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减速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经济周期下行问题相互交织,使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面临困难。基于课题组近期在浙江和江苏进行的调研,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14,(6):21-24
正1中国经济金融监测预警与政策模拟系统项目概况数学院预测中心研究团队与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经济金融监测预警与政策模拟研究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在经济金融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景气信号灯、货币政策分析与模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模型、含金融模块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开放经济的动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GE模型的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政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翱  刘纪显  吴兴弈 《资源科学》2014,36(7):1452-146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增加,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国内很少有文献系统地研究碳排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比较了相同减排目标下,没有碳排放政策、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上限和碳税四种不同碳排放政策的优劣,分别分析了在20%和40%的减排目标下,这四种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稳态值的影响,并利用1980年到2012年的我国碳排放量和GDP数据模拟了正向的技术冲击和污染中间产品效率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的碳减排目标下,碳排放强度政策较其他政策更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达到稳态值损失的社会福利最小。碳排放上限政策和碳排放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相同;②两种冲击在没有碳排放政策的情况下对经济均有长期的影响,且技术冲击的影响程度更大;③技术进步和污染中间产品使用效率的提高具有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减速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经济周期下行问题相互交织,使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面临困难.基于课题组近期在浙江和江苏进行的调研,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海云  周骏宇  金娟 《情报杂志》2004,23(6):31-32,35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总结了在当前信息量空前扩大和信息传播速度大为提高的背景下 ,信息与一些传统的宏观经济变量 ,如总供给、总需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就业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