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告诉我,先前调查"国民读书习惯"时,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本书"作了尴尬回答的人,给的理由,一般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前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答复,大多是年龄不大的人给的:"我一看书就头晕."为了健康而不读书,理由十足.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谋事”与“谋心”——兼为功利性阅读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对大众阅读中普遍存在的功利性倾向表示担忧与不屑,有位学术明星在一次书展活动中干脆提出:对他而言,读书是无用的,读书只是为了"谋心"……这里,这位学术明星提出了"谋心阅读"的概念(在此之前,也有人撰写过倡导"养心阅读"的文章),我想,与之相对应的当然是"谋事阅读",也就是功利性阅读.  相似文献   

3.
我时常这样想,如果小时候祖父辈没有帮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等到他感觉读书的重要性时才去读,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像我这年纪的人,最好的读书时间,基本上都被"文革"给荒废了。小学时还能  相似文献   

4.
张怀涛先生的《读书有方》一书蕴含了丰富的读书观和阅读方法论,文章从家庭阅读、校园阅读、阅读方法、"读书诗"等几个方面论述此书的主要阅读理念,并感悟张怀涛先生提出的大家盼望着的"全社会人人读而不知、天天读而不觉的常态之日".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讲题《阅读的力量》,来自一副我比较喜欢的翁同龢写的对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也就是说,读书是天底下最好的事。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推广"新教育实验",在我最近出版的《新教育阅读观》  相似文献   

6.
知识奠基与文化给养:作为“终身学习者”楷模的孙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12,(9):45-52,22
从阅读文化学角度,系统解析著名作家、藏书家孙犁爱书、读书、藏书,由"知识奠基"转而自觉追求"文化给养",是孙犁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也是引领其由小说创作转向读书札记写作的内在动力,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何永炎 《今传媒》2007,(3):32-32
报刊审读工作给我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一种乐趣.它使我的"工作并快乐着"的人生主题曲又可以继续快乐地唱下去.我本来就有爱读书看报的习惯,现在叫"审读","读"之前冠之以"审",实际上是多了一份政治责任.虽然现在媒体大多是政治上强、学有专长的人在办,但有一份责任在肩,我的书报刊阅读就要特别留神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位老同学特别喜欢查字典。在校读书时,"字典是不吭声的老师"这句话就常常挂在他的嘴边,一本字典都给他翻烂了。走出校门后,他坚持了这个好习惯,受益匪浅。可是,有一次他却因为查字典被领导斥为"书呆子"。事情是这样的:这位领导在职工会上批评说:"我布置了的工作总不能及时完成,这种政令不通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同事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喜爱读书、嗜书如命。即便是戎马生涯,在面临危境、紧急转移的时候,依旧不放弃阅读,不舍得扔掉随身携带的书籍;而在和平年代,读书不辍,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在晚年,他曾长期住中南海"游泳池",陪伴他的是好几排书架。据其身边图书管理人员徐中远撰写回忆文章称,毛泽东晚年阅读小字困难,"毛主席看用新闻纸印的书,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2014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隆重播出。30本年度好书入选"2014中国好书",其中文学艺术类9种入选,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排在第一。看完颁奖典礼,我当夜一口气将纳入读书计划的《瞻对》读了大半,尽管对各类文皱皱的奏折和皇帝的批示读起来还有点拗口、理解起来还费点脑筋,但它是用文学手法对  相似文献   

11.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马上到来。世界读书日事实上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读书日的宣言指出,不仅是要使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读到书,都能享受到文学大师创造的知识文化成果,同时号召人们保护版权。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读书话题也会更受关注。所以今天我的题目就是"全民阅读:精神的全民健身"。拟定这个题目,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2011年8月初,中央在一定的范围内征求对起草中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草案的意见。当时我还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民阅读问题的关注者,笔者曾在不同的场合和媒体上呼吁: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否在关注学生各科考试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学生或一代学生是否具有难以更改的阅读"惯性"和通过这种惯性将书本内容源源不断地转化成自身能力的本领,远比较高的考分更管用,更难能!让我们痛心和焦急的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第四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表明,恰恰是处在18~19岁读书好年华的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没时间读书,更多的则是不习惯读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才使我对这方面的哪怕是一鳞半爪的信息格外关注,而恰恰在这时,我读到人民日报8月29日第16版的一个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习近平阅读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习近平阅读生活,系统阐述习近平"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九字阅读理念和所包含的阅读价值、阅读主体、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方法五方面的内容。习近平阅读思想深刻回答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大阅读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是当代中国的"劝读篇"。  相似文献   

14.
《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的形体和内涵的丰富多样,给我们提出了"多读书"和"读好书"的阅读推广任务。阅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现代人必须养成读书、阅网、观景三结合的阅读生活习惯。"全民阅读"这一理念覆盖阅读客体、阅读主体、阅读本体三个重要领域,凸现了"大阅读"观的时代价值。《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一书推介古今阅读理论的精华和中外阅读实践的经验,不仅总结了有关阅读的传统理论和成熟经验,而且展示了阅读实践的新方法和新进展,是一部开卷释疑、读之益智的重要工具书。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学刊》2011,(5):4-5
8月17日-23日,为期一周的2011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掀起阅读热潮,28.2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参加了这一文化盛典上海书展第一次升级为国家书展,本届主题是"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传承经典,谱写辉煌",共推出15万余种图书,举行文化活动440余项,全国500余家出版单位参展。上海的夏天因阅读而更加美好,书香从上海飘向全国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国电视台采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新华社电)习主席关于读书这段谈话,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榜样。他告诉人们,应将读书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和需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任务和负担。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增强精神能量。因为能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图书馆在双休日推出的,旨在倡导高雅的休闲方式,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进而营造健康向上的书香社会的"休闲时光话读书"系列讲座,以及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青睐和好评,被专家和新闻单位称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如何组织策划行之有效的"读好书"活动,引导全民"好读书",以江西省万安县图书馆开展"读好书"活动、营造"好读书"氛围为例,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位杂志主编,相信阅读需要分享;一位在读博士,在群体中品读经典的甘醇;一位自由职业者,在网络上发出“书评人英雄帖”……他们是热爱读书的普通人,也是分享阅读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们打过赌,他说,“姐,我不想读书了。”我气汹汹地大声对他喊,“不读书,没出息。”他撅着小嘴不服气,“哼,我将来赚的钱肯定比你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