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伦理价值观指儒家思想在伦理道德领域中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儒家伦理价值观主要有德主刑辅、以德王天下、内圣外王等政治伦理价值观;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经济伦理价值观;守成创新、和而不同等文化伦理价值观;天人合德、天人相通、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价值观。从价值观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是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本质超越。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合理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主要的传统文化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2.
纲常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原则 ,它的实质是道德、伦理、政治的一体化。纲常产生于中国传统宗法等级社会的历史基础之上 ,它和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是相适应的 ,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序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应与维护传统政治的纲常也得到了历代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 ,并在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文教举措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使中国传统政治呈现出浓厚的宗法伦理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与伦理之间内在的价值关系看,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对政治伦理的工具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探究;从政治伦理的理论结构看,它应该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内容;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论特征和影响看,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看,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加快制度伦理建设、树立全球政治伦理意识等,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忠""孝"在中日传统伦理观念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与"孝"在中日两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地位迥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忠"则是日本传统社会固有且基本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差异的产生,与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家族制度联系之异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其民主思想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目标,提出了以"民主共同体"为理想的政治哲学思想。杜威的"民主"和"民主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符合社会道德传统。"民主共同体"思想的目的是使人类达到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三代以内的小家庭取代传统的宗法制成为社会政治的基础,非家庭本位的官僚系统成为社会政治的治理主体,这对家庭伦理以至社会生活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秦汉时期以三纲为代表的儒家家庭伦理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皇权的获得、传承都依据家庭伦理;作为政治治理主体的官僚阶层虽然是非家庭本位的,但在治理的目的和治理的方式上都要依据家庭伦理;一般民众在家庭内外的生活中都是依据家庭伦理做人做事,把家庭伦理置于治道以至皇权之上。秦汉时期奠定了其后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伦理的基础,在今天的社会大转型中,作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和社会政治指导思想的儒家学说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际政治伦理载体的价值观外交是一种外交方式,也是一种国际政治现象。在国际政治演进过程中,全部的外交政策与国际政治行为无一不是价值判断与道德选择。价值观外交源自国际社会自身的规范性价值体系,根植于西方社会的人文理念与宗教价值之中,构建于其国内政治生态与国民伦理认同的基础之上,具有集利益负载和价值负载于一身的特征。国际政治伦理冲突源自对主权原则之于维系国际秩序的重要性的伦理认知差异、多元化的国际政治伦理主体在道德发展水平上的非均衡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政治伦理共识的有限性。从国际政治伦理冲突的目的、过程与结果来看,价值观外交折射出三个层面的国际政治伦理冲突——权利伦理冲突、行为伦理冲突和责任伦理冲突。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家哲学,特别重视道德自觉.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与伦理的一致性,道德规范的政治价值居于伦理价值之上.汉代的道德规范(伦理纲常)即如此,强调政治功效,认为人应该抑制个性而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实际上忽略了道德行为的自愿品格.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思想,注意到了道德行为是自觉与自愿原则的统一,一定程度解决了汉代儒家伦理的困境.道德行为的自愿特质,即是尊重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在道德实践中形成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9.
《大学》一文是关于儒家思想的体系性著述,是西汉儒家对先秦儒学思想的总结、概括,其提出的"八条目"以心物、心身、群己关系贯通人生、社会政治,"物有本末"的家庭本位的等级社会的伦理政治秩序及其相应的道德情感构成其价值前提.《大学》的"八条目"把儒学由讨论实质性的伦理政治秩序及其相应的道德情感转向探索对这一价值前提的认同,但这一修养论倾向的真正实现是在宋明新儒学,这同时也标志着儒学在实质性思想层面生命力的衰颓.  相似文献   

10.
伦理政治观是古希腊与我国儒家政治思想的共同特征。文章从解读其伦理政治思想的内涵入手,着力比较其异同和特色之所在,进而剖析其对各自民族精神及历史传统之影响,以从中揭示政治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从家庭伦理成为政治伦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孝以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双重作用于中国传统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网络行为之所以会对社会伦理产生负面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网络社会缺乏体系完善的网络伦理加以规范与引导.而要完善我国的网络伦理规范,追求一个结构严谨的网络伦理价值体系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一网络伦理价值体系由目的价值、基本价值和工具价值有机构成,其中目的价值处于核心地位,工具价值处于辅助地位,基本价值既是目的价值又是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孝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论述了孝伦理的产生及嬗变,运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剖析了传统孝伦理的合理内核及其扭曲,并指出了作为社会伦理观念的孝伦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意义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政治伦理与伦理政治--析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本,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表达着一种非常好的政治伦理,却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官本"--一种非常不好的伦理政治并行而不悖.深入到民本学说之中去考察,就会发现传统民本学说的内在理论缺陷民本的政治伦理所建基于其上的"伦理结构"是内在冲突的,从而导致民本学说空有美好的政治伦理,却不可能发展为如何把这一政治伦理落实为政治制度的政制学说.进而,民本学说的政治哲学天命说及其道德理想主义更是从根本上弃绝了任何政治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显性政治哲学维度,而且具有内蕴的伦理价值维度。艾思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从历史与理论的双重逻辑,分析了社会政治运动与启蒙的内在关联,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解放与新启蒙运动的双重视域,通过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的民族转型和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的根基重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形态———"大众哲学"。大众哲学的要义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新启蒙,改造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且在于通过革命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及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应寻求教育决策与伦理的价值同构,通过各种伦理因素激发大学生的潜能,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决策目标,建构合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多元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及传统政治理解合法性的丧失无疑是哈贝马斯话语政治思想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话语政治理论也是交往行为理论自身合乎逻辑的发展。所谓话语政治,就是在公民社会和政治公共领域的交往过程中,在话语合理化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制度化的法律媒介,以旨在实现生活世界合理化和对传统的价值和规范进行占有为目的的民主意见和意志形成程序。话语政治为我们的生活世界注入了理性和理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中西伦理传统差异及对中西政治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中西方伦理传统的根本差异在于价值标准和人性论方面,由此进一步形成权利观、价值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及人欲观、人的价值实现方式、伦理政治色彩与宗教色彩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中西方不同政治理念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化具有的多元性和通约性,决定了中西伦理传统和政治理念可以而又应当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形式.从而促进中西伦理化和政治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重伦理,古往今来对此研究颇多。章太炎把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伦理思想相糅合,对近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重构这一历史性课题作了艰辛的探索。把章太炎置于各种政治、经济、化因素交织的社会网络体系这一宏观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就可动态地把握章氏伦理思想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发现章太炎伦理思想的特点与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化之间的相互促动及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伦理政治是中国古典社会典型的社会政治模式。原始儒家在建构伦理政治理论的同时赋予其以世乱文治与天下归往的社会模式、无讼去刑的政治精神与德主刑辅的治国原则、典范政治中的君子人格诉求等范导功能。但因其过于强调伦理的核心价值地位,致使伦理政治理论具有道德理想主义性质和泛伦理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