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章明硅  俞震豫 《科技通报》1991,7(6):326-329
在研究的红壤类土壤样品中普遍存在着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作用,供试样品中针铁矿铝替代量为0.14%~27.21%(摩尔百分数),平均为8.77%。红壤亚类、黄红壤亚类和黄壤亚类平均依次为10.32%、9.79%、1.30%,其中红壤、黄红壤亚类与黄壤亚类之间差异明显,这反映了成土条件的差异。土壤中针铁矿的铝替代量与粘粒中铁的游离度正相关,与土壤粉砂粘粒比负相关,说明针铁矿中铝替代量随土壤发育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是南方低丘红壤分布的主要省份之一,土壤粘重,土质板结,渗透力差,土壤抗蚀能力弱,容易遭受侵蚀。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各地的土壤进行取样,测试土壤有机质含量、渗透率、土壤导水率、土壤养分(N、P、K)、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水分含量等特性指标,分析土壤的养分特征及物理和化学环境特征。为了解我省土壤可侵蚀性变化规律及水土保持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参照Terchenek 和Oades的方法,对云南几种主要植烟红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植烟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大小呈现以粉粒级为主的特征,土壤有机碳主要结合在粉粒级复合体中,不同粒径复合体量的差异与耕作施肥有关。 在0~20cm耕作层,长期施化肥的土壤与长期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相比,同种土壤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物相比,<0.002mm.粘粒复合体量有增高趋势,同时>0.002mm复合体量降低。通过计算红壤<0.002mm。粘粒级复合体与0.01~0.25mm 粗粉细砂粒级复合体的比值,称为复合体解离度,长期大量主施化肥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单施化肥处理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化肥配施秸秆、有机土壤改良剂处理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红壤与红壤性水稻土中磁性矿物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升高 《科技通报》1999,15(6):409-413
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第四纪红土母质上发育的红壤和红性水稻土中磁性矿物的数量、粒度和类型。结果表明,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软剩磁、硬剩磁、非滞后剩磁和饱和等温剩磁等磁性参数有显著差异,磁化率的粒级分布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各粒级的磁性均受到破坏,以粘能降低最多,认为其磁性演变的主要机制是红 水稻土中超顺磁性和稳定单畴磁性颗的破坏。红壤性水稻土中基本不存在超顺磁性和稳定单畴态铁磁性矿物。  相似文献   

5.
红壤对稀土元素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元根  袁可能 《科技通报》1998,14(3):203-208
对不同母质来源的红壤样品和粘粒矿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吸附、解吸和吸附动力学实验,并进行了三种吸附模式和六种吸附动力学模式的数学拟合⒚结果表明,测试样品对稀土元素的吸附过程可用 Langm uir 吸附方程和 Langm uir 吸附动力学方程来描述⒚  相似文献   

6.
红壤对磷吸附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4种发育于不同母质上的红壤对磷的吸附等温线,探讨了红壤与磷酸盐反应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红壤对磷酸盐县有很高的吸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红壤中含有大量游离的铁、铝氧化物的缘故。改变红壤的pH即引起红壤对磷的吸附量的变化,这种现象可以用红壤中交换性铝量的变化加以解释。红壤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简单的Langmuir等温式进行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红壤中高岭石结构无序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明奎 《科技通报》1998,14(1):17-21
用XRD、IR对我国红壤中高岭石结构的无序度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中高岭石以无序态高岭石为主,高岭石结构的无序度有很大的变化,母质类型对高岭石结构的无序度有明显的影响;无序度的大小顺序为:泥页岩、变质岩、玄武岩和凝灰岩等发育的红壤大于Q2红土、Q3红土发育的红壤大于石灰岩、石英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表土高岭石结构的无序度一般比心土的大;随着土壤的发育,红壤中高岭石结构无序度减少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李庆逵主编的《中国红壤》一书,于198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一次印刷后已销售一空,1985年6月已再版发行。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是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它广布于长江以南14个省(区),面积约2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2%。红壤地区热量充足,雨泽充沛。10℃以上的积温可达4500-8500℃,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炎热、多雨为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红壤上的生物物质循环旺盛,季雨林下残落物量可达 1500斤/亩·年。  相似文献   

9.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对浙江省低丘红壤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以地形、土壤以及气候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综合得分,并将潜力值分为四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适宜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不适宜开发的低丘红壤资源分别为150916.31、183877.23、230796.59和1923219.13 hm2。评价结果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开发潜力与土壤质地和坡度存在强相关。实地考察显示,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
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施肥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应用GIS技术,结合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高程、坡度、坡向图,选择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代表性的土壤,对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K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的分布上,耕地>林地>园地,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粗骨土;在低缓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陡坡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海拔范围内,缓坡>陡坡,阴坡>阳坡。土壤有效N水平的趋势和有机质大体一致。土壤有效K的分布状况为:耕地>园地>林地;红壤>水稻土>粗骨土。此外,本文还对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驱动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四个驱动因子(土壤养分属性自身的特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不同的高程、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分析,得到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的规律,结合研究区的土壤养分现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施肥策略,有利于改善现有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11.
我自1953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工作,特别是对热带土壤发生分类及资源评价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热带土壤具有古风化与现代红壤化两种对立的过程以及红壤分类的定量化指标,系统总结我国土壤资源的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覆盖可使南方红壤坡地桔园冬季土温提高0.9°c-2.1°c,地表温度提高1.5°c-3.1°c,春季地膜覆盖使桔园土温回升快,夏季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桔园土温。桔园土壤含水量增加0.3%-0.4%。使柑桔耐受干旱危害的时间延缓4d-10d.稻草覆盖和草加膜覆盖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地膜覆盖提高了土壤中N、P、K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覆盖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量和比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覆盖可促进柑桔营养生长,提高坐果率和单株结果数,并增大果实体积,从而提高柑桔产量品质。吴灌溉条件下红壤坡地桔园以采用草加膜覆盖最佳,其次是地膜覆盖;有灌溉条件下稻草覆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在南方红壤丘陵区传统种植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水旱轮作、旱地同作等方式,发展玉米生产,建立“粮食-经济作物-饲米”三元复合结构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还能促进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将新模式和传统的较好模式轮换种植,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开发限制因子进行分析。主要限制因子包括人、土壤、水、温度、饲料、粪肥和燃料。为了改进和协调限制因子,必须进行水利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发展畜牧业。系统方法对流域开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举 《资源科学》1998,20(7):24-31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定量地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开垦利用为水田、旱地、桔园、马尾松、湿地松、杉树、天然林、枫香、牧草、荒草、竹丛林等多种土地利用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位观测,建立了千烟洲土壤信息系统(QYZSIS)和土壤变化数据库,方面而有效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定量评价、监测和制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C、N等养分含量以及降雨、林冠透雨、树干流、径流和淋溶引起的元素输入和输出。提出了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并且依据土壤RSQI的变化值△RSIQ较好地研究和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红色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本研究以红壤丘陵区典型区域——长沙市为例,首先探讨了SEIM(Soil Erosion Index Model)模型的基本结构以及相对应的各个参数的取值;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SEIM模型,研究了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征及动态变化,并对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SEIM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现状的总体趋势;而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研究表明,红壤丘陵区总体的水土流失量较小,轻度和微度侵蚀面积达到95%以上,中度以上侵蚀范围不到5%。红壤丘陵区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程度总体上来讲在逐步减弱,而局部地方,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土壤侵蚀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40年在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土壤学的研究工作,我早年曾提出华南红壤类土壤主要是古土壤和红色风化壳的残留以及红色冲积洪积物的堆积的观点,这个观点从土壤侵蚀和沉积学以及华南不同时期玄武岩上红色风化壳特征的对比研究中获得了证明。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土壤剖面的对比观察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质地黏重,透水性差,季节性降雨分布严重不足,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加剧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制约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79年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桃源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区域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建立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的技术体系与优化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耕地地力提升和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系统分析南方潜育性和次生潜育化水稻土的形成原因,为我国潜育性水田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红壤稻田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力与系统健康的协调机制,为稻田生态系统持续、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系统解析驱动稻田N2O和CH4排放关键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理,为我国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系统解析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和主要驱动因素,为大尺度刻画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机构及生态功能奠定基础;研究猪日粮功能性氨基酸代谢与生理功能调控机制,提升我国科学养猪水平和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探明了多年蔬菜连作对土壤氮素转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调控措施,为蔬菜土氮素的调控提供强有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养分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丘岗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氮磷拦截与生态消纳模式和稻田流失氮磷生态湿地消纳技术,为防控农田生态系统氮磷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南方丘陵区坡地种草养羊与农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并开展示范推广,服务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桃源站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指导下,将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红壤是一种很贫瘠的土壤,因为含有较多的氧化铁矿物质,颜色是鲜红或棕红的,所以叫做红壤。这种土壤肥力很低,缺乏有机质和植物生长与发育所需要的无机质养料,并且结构不良,保水保肥能力薄弱,植物很难在上面生长,因此一般人认为是难以利用的不毛之地。红壤多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如湖南、江西、福建一带,广东、广西南部及云南,贵州地区,占的面积很大。在江西可以开垦的红壤荒地约有1,500万亩,相当全省稻田面积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国发展农业生产,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外,扩大耕地面积是主要努力方向之一,因此开垦红壤荒地在农业增产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