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数字鸿沟"在全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世界的建立,要想从根本上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就必须分析其形成原因。信息资源的差距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差距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直接原因,二者分别从"信息拥有"和"信息使用"方面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间接原因,分别从"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意识"方面发挥作用。这5种原因以特定结构系统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引言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数字鸿沟"问题的谈论多起来了.通常认为,数字鸿沟是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国际上,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在国内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许多档案馆(室),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与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沟"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息化主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也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数字鸿沟"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三十年农村信息化实践历程,农村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在建设模式、信息资源、"最后一公里"、参与主体等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与做法,值得探讨,尚存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及其利用在不同地域和群体间的扩散存在不平等,由于身体和认知局限,较低的计算机和信息素养以及对技术采纳和运用的障碍、恐惧等原因,很多老年人不仅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还加深了与时代的脱节感。数字鸿沟问题在老年人群体中表现突出。数字鸿沟是指不同地域之间、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对于各类新兴信息与通信技术等存在设备普及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信息鸿沟,又称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它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同人群及不同区域间的信息化差距问题正日益凸显. 由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基础设施、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对互联网、手机等的使用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象,制约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城乡发展新的"剪刀差".国内有专家据此认为,信息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引言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数字鸿沟“问题的谈论多起来了.通常认为,数字鸿沟是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国际上,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在国内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许多档案馆(室),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与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沟“的策略和方法.   ……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数字鸿沟”问题的谈论多起来了。通常认为,数字鸿沟是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国际上,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在国内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许多档案馆(室),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与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实用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引言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数字鸿沟”问题的谈论多起来了。通常认为,数字鸿沟是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国际上,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在国内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许多档案馆(室),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与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  相似文献   

9.
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社会中,因为对新兴信息技术拥有和应用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信息分化现象,包括接入鸿沟、能力鸿沟和创新精神鸿沟。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信息质量感知的调节作用下,信息质量感知和接入鸿沟对政务微信的使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能力鸿沟和创新精神鸿沟对公众使用政务微信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将为我国推广使用政务微信,更好地实现和改进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在信息化社会中建立信息和谐机制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15,(Z2):24-25
<正>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对公众生产生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设"天地图",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沈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共享交换,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集中管理、更新、维护,实现全市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消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实现了"全市一张图",各级政府领导可以通过"图+文"的方式,以及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方法,科学、直观地进行宏观决策。通过调研,我院根据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层次,将用户分为三类:专业用户、政务用户和公众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11.
Informatization is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the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used as a means for further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n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an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informatization strategy in very recent years has provided an alternative to previous strategies of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India is an example of such a shift, as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of 1991 opened the nation's borders to global competition and encouraged a change from state‐owned institutions to private businesses. Several high‐technology cities like Bangalore and Hyderabad helped India become a major player in the computer software industry. The privatization of Indian television promoted consumerism, capitalism, and other Western values. One result of informatization is a growing digital divide between the majority of India's population versus the 100 million urban, elite information workers. Comparisons are made with Singapore's road to informatization.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老有所养”“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特色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工作.但老年群体在获取网络信息、使用信息科技能力上相对落后,在利用数字资源参与公共生活方面明显存在差距.如何弥合“银色数字鸿沟”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
Informatization is shown to be important at the regional level and influence information needs. The system of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consists of three main subsystems, including information needs, information potential, and infrastructure, which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conceptual model. The existing methods for estimating informatization efficiency are considered; a hierarchic model of the system of factors used to estimate the level of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i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数字图书馆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图书馆杂志》2005,24(6):49-52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多方资源的支持与运用,其中包括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于企业信息化具有较大的意义。然而,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ERP系统具有不适应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体系结构与功能,为此需要进行升级性改造,以建立基于数字图书馆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信息时代,农民阅读需求的不断提升,对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挑战。构建农家书屋信息化阅读内容,丰富阅读资源,提升阅读质量,满足阅读需求,保证可持续发展,从而拯救阅读危机,助推全民阅读。[方法/过程]基于对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农家书屋运行中存在设备不达标、管理员大多为兼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在信息中心配置、资源购进渠道、内容评估机制和交互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构建模式。[结果/结论]在农家书屋信息化的升级与建设中,必须建立信息化内容构建的长效发展机制,保障资金投入,坚持资源更新与共享,建立多元合作模式,突显地域特色资源等。为农民提供丰富适用的阅读内容和优质的阅读服务,是推动农家书屋不断前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回顾国内外关于城乡数字鸿沟测度的已有研究,指出相关测度指标存在的问题,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与利用的现状,从信息获取与利用环境、信息意识与能力、信息利用水平3个方面,构建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消除数字鸿沟提高信息素养——以上海社区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尽管近几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数字鸿沟仍没有缩小的迹象。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中将起到核心的作用。本文通过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电子服务,展示图书馆员与其他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承担着提高市民信息素养的重任。图书馆员将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在消除数字鸿沟、创造数字机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主要任务,而营建一个和谐的信息社会,解决信息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矛盾,是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担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数字鸿沟已成为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重大障碍。本文剖析了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我国数字鸿沟的状况及其对和谐信息社会的危害,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e digital divide is severe in sub-Saharan Africa (SSA). The prevailing digital divide will continue to exist and def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sub-region as it influences, along with other concerns,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end-users in the sub-region. The model of information needs of end-users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observations and theories from the literatur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show that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end-users in SSA are for information content that is relevant for day-to-day tasks and that is adequately accessible and effectively usable within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s) that they possess and their level of skill in manipulating the ICTs. The model of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end-users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presents the nature of user tasks, the state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use, and user experience in using the electronic resources as factors giving rise to information needs of end-users in a 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he principles of least effort, satisficing, utility and accessibility particularly give support to the argument of the paper: that end-users need information content that is adequately accessible and effectively usable within the capabilities of ICTs currently in use by the end-users concerned. Recognizing the nature of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the end-users of SSA will help in meeting their needs as well as in selecting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in addressing the digital divide in the sub-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