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师范大学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研究通过对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分析和体育锻炼干预的实验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效应,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个案研究法,选择3个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且无器质性痰病及体育锻炼史的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被试,根据被试的个体特点合理实施体育锻炼并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10周的试探性矫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3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显著的矫治效果,能非常有效地较大幅度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各种量表、问卷、试验干预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试验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较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和认知行为疗法手段的综合运用,比单一采用一种干预方式也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运用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体育锻炼情况问卷对13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尊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体育锻炼情况得分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体育锻炼、自尊与其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而且体育锻炼比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锻炼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河南两省的3所高等院校的7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全国常模、高等学院进行了比较,另外还研究了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486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揭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和体育锻炼后的感觉与心理健康关系明显,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与心理健康关系不明显;(2)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贫困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省3所新建院校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显著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基本不存在差异;贫困生的锻炼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体育锻炼水平与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等,以舞龙舞狮运动为锻炼手段,将36名大学生4个月前、后的身心健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经过舞龙舞狮训练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指标有明显改善,长期练习舞龙舞狮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并实施了贫困生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方案。结果证明,贫困大学生参与健身俱乐部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分析表明,课余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能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建议高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角度对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4个视角,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试图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辽宁省中学骨干教师与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运用SCL-90量表进行测评,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辽宁省中学骨干教师与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常模,在教师内部,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以及体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作用的分析,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体育课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在防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塑造完善人格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因此,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操作,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大学生体育健身、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现行的体育健身、生活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数年后的今天,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生活方式无论在精神层面或是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些适应性的变化,并显现出了诸多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大学生体育健身、生活方式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前提,提出了若干加强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管理与调控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东北地区高校大学生运动坚持性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白锐 《冰雪运动》2009,31(3):75-78
健康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健康必须通过东北高校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才能获得。通过问卷调查,对影响学生冬季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现状,影响锻炼相关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研究高校教师的身体状况提供基础。方法:选取47名湖北省某普通高校人才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体质测试和心理问卷调查,利用统计方法分析该群体的身心状况。结论:新入职青年教师总体健康、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较差,在学历、性别、婚姻状况方面整体不具有差异性,但结婚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功能;在超重或肥胖率上存在严重风险;在安静心率和血压方面存在风险;身体素质较同龄全国标准其他成年人群有差距,如柔韧性和平衡性不好、力量弱等体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