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使的眼睛     
小小的儿子拿着一本画册来问我:“天使为什么长着一对翅膀?”我说:“因为天使在传播爱,人间太需要爱了。”儿子想了想,摇摇头说:“不对,天使太小了,他做不到。”儿子又问:“他为什么要拿着箭?”我说:“天使的箭射穿两个人的心,他们就会相爱。”儿子又想了想,摇摇头说:“把心射穿人就死了,怎么去爱呢?”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反驳他,因为这是他的眼睛从画面上得到的最直观的印象。但是如此直观的东西,大人怎么就忽视了?突然就想起一本书上说过的话:面对孩子的眼睛就是面对上帝的审判。在《皇帝的新装》里,指着不可一世的皇帝说“他没有穿衣服”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勇士。报纸上也有过这样的报道,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自己洗脱得天衣无缝,但是,公安人员拿出作案现场的一件凶器时,孩子马上说:这把钳子是我爸爸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将爸爸送上了断头台,因为他是孩子。孩子眼睛里的一切,既没有主观臆测也没有人为虚拟,只有事实,连灰尘也不可能掺进去的真实。所以,我很害怕孩子的眼睛,它流出的不管是欢喜或者悲哀,都会让人的灵魂哆嗦。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等等加在一起,也无法诠释现代文明的方...  相似文献   

2.
经历     
一个人一生中有许多经历,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撼天动地,有的过后即忘,有的永久记忆。 有人问我,做“焦点”记者这么些年中,哪些经历记得最深?我说,关于孩子——被劫持的孩子,被拐卖的孩子,被解救的孩子。 这是实话。 这几年,我采制的“焦点”节目将近两百期,涉及面很广,经历的事情应当说很多。但说起来,还是解救被拐卖的孩子及解救被歹徒劫持的孩子的节目最令我刻骨铭心。因为,那每一次都让人经受一次感情的“炼狱”……  相似文献   

3.
侯立颖 《大观周刊》2011,(6):184-184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的确,作为一个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又马上走回高中校园的“新老师”,我初出茅庐,没有精湛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多,我很难过”“没有粮食吃饿死人,没有精神食粮吃,也要饿死人。害死人。现在的孩子是处于半饥饿状态。饿,就饥不择食,手抄本就到处流传;青少年犯罪多,原因之一就是看手抄本。胡德华同志说,她有负疚的心情。这个话语重心长,我听了很难过。”这是陈翰伯十年前在庐山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上讲的一段话。当时,他以一个老出版工作领导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良知。大声呼喊:救救孩子,希望编辑出版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作家们,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他说:“希望工作不是在这次会上结束,而是在会后开始。希望会后迎来一个春天,这是孩子、父母、教师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5.
一天,太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我看见两个小孩,指着太阳说:“看,太阳掉下来了。”他们嘴里说出来的那个“掉”字,一下子击中了我。“掉下来”多么生动,多么有画面感呀!我们成年人,已经长大的孩子,通常会说太阳落山或者太阳下山,根本不会想到也想不到“太阳掉下来”这样充满灵性、充满生气的词句。“掉”是唯有孩子,以天真的眼睛看待世界的孩子嘴里才可能蹦出来的字。  相似文献   

6.
王乾荣 《传媒》2001,(8):22-23
一个孩子说,他的玩具能放一个小仓库。 一个孩子说,他每天看二三个小时电视。 中央电视台青年节目主持人问几个中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中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又发生地震,这是一条让人揪心的不幸消息。可有的媒体仍觉得不够劲、不过瘾。4月1日的《环球时报》转载了美国“政治漫画网”的一幅漫画——《败兴》,说的是媒体扛着采访设备兴冲冲赶到海边,却颇失望地报道:印度尼西亚又发生地震,但没发生海啸——这不由使人想起一则耳熟能详的外国“名人轶事”:一位名人路遇一位乞讨的母亲,听说她的孩子得了不治之症,慷慨解囊给予资助。事后,有人告诉名人:你上当了,这孩子根本就没有病,是他母亲骗人!谁知,名人不仅没有懊恼,反而非常高兴地回答:哦,孩子没得不治之症,这是我本周听到的最好消息!相…  相似文献   

8.
我与505征文     
我有位邻居陈大夫,5年前的重阳节生了一个儿子。他为孩子取名也很有趣,不叫“重阳”。却叫“九九”。于是,满院的人们,见了这孩子都叫“九九”,外人不知就里,感到奇怪,怎么大人向小孩子叫“舅舅”呢? 小九九很聪明,很可爱。有一次他仰着小脑袋问我:“叔叔,风是从哪来的?”我反问:“你说呢?”他想了一想说:“风是从树上摇出来的吧?”虽然他只有5岁,却很会动脑筋。但是小九九也令人可怜。他一出生,食欲就不好,吃东西很少,体弱多病,很消瘦。5岁多了,体重只有12公斤。身为大夫的爸爸却治不好他的病。为了给小九九治病,夫妻俩想了很多办法,带他去看过名医,但收效甚微。又找人给九九挑疳积,把孩子痛得声嘶力竭地叫喊,他的父母心痛得撕肝裂肺,院里的人听了也都很为这孩子的健康担心。  相似文献   

9.
1、留心听,保持冷静,要相信孩子说的话(如果父母拒绝相信,对孩子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他若不敢再说出来,就会继续受到侵犯)。 2、安慰他说:“你没错。” 3、鼓励他说:“告诉我,我会想办法保护你,帮你。” 4、肯定地说:“我会阻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标题中提出的问题,可能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有的孩子家长说,希望孩子读到一些积极明朗、对健康成长有指导作用的诗;另外的家长则可能说,希望孩子读到具有较高艺术水准,能够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诗。有的家长说,孩子读一些中国古典诗词好,能够提高孩子的传统文化修养;有的家长则说,更愿意让孩子读一些现代诗,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作为诗人北岛的助手,在协助编选《给孩子的  相似文献   

11.
江南的橘子     
很小的时候就学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文章。 最近我们做了几期教育的话题,请了孩子、家长和教育专家,家长普遍都说现在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毛病多、不安心学习,又和家长没有办法沟通。做教育的专家们是非常让人尊敬的,他们努力地思考和寻找着解决的办法:有的从自  相似文献   

12.
老师帕得班纳坦说,不久前政府派人来这里预报说,可能有新海啸到来。当时课堂里的孩子一下子都放声大哭起来。“许多孩子的心灵都受到了伤害”,帕得班纳坦说。她指着旁边一个紧紧抓住另一位老师胳膊的6岁的小姑娘德尔格·德维“她本来是个爱说爱唱的小姑娘,但经历过海啸之后,特别容易受惊吓,很少开口说话,动不动就躲到别人的后面”。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诱因,我想到了谈这个值得重视的题目。前些时候,电视屏幕上播出一则相声,令人捧腹。其中有这么一段:某教师家访,考问一学生:“圆明园是谁烧的?”“老师,圆明园不是我烧的”,学生答。孩子的妈急作旁证:“这孩子从不说谎,说不是他烧的就不是他烧的。”孩子的爸也接上茬:“孩子,是你烧的就认了,好汉做事好汉当,烧了,咱赔!”捧腹之余,思绪不免兴起一阵苦涩的波澜:那小学生和家长说得真诚,却昧于无知。大概都没有学过近代史,不晓得当年洋人打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事,更不知遭焚劫的竟是一座堂皇富丽  相似文献   

14.
刘迪 《新闻天地》2011,(3):14-14
最近,东京四谷有所“中华学校”人气飙升。小一入学考试,37个名额,竞有63个孩子来争。据悉,人气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该校使用中日双语教育。据该校刘校长介绍,这所学校规定,校内孩子之间讲话,一定要用中文。不要以为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中国人,刘校长说,“其实,不少孩子双亲都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至于父母一方为日本人的,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5.
《浙江档案》2004,(11):42-42
奋斗一生求和平童年:英雄早熟亚西尔·阿拉法特出生于1929年8月4日,在7个孩子中排行第六。阿拉法特4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童年的不幸养成了他固执、坚韧的性格。他的大姐伊娜姆说,阿拉法特从10岁左右就显示出了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不论在玩的方面,还是在感情方面,他都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二战爆发后不久,亚西尔就把这一地区的阿拉伯孩子组织起来,分组进行操练。他手执棍棒,敲打那些不服从他命令的人。他也喜欢在我们家的庭院里野营。”青少年:投身革命阿拉法特17岁之前就参与反抗英国人和犹太人的斗争,将武器…  相似文献   

16.
我正在北京学习。老程来开会,捎来妻子做的酱牛肉、鲫鱼和辣椒酱。他告诉我,海萍带着孩子上学,一天要骑车五六十里路,晚上把孩子哄睡了才能做作业。一觉醒了,还见你家灯亮着。一个人带孩子读书,累坏了。刚结婚时,谁不说她脸色红艳照人,三年功夫她就脸色黄苍苍的,颧骨也高起来了。末了,老程风趣地说:“海萍带的是两个孩子,小的是棉棉,大的是你,不冤枉吧?”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说当一个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有不少客人前来祝贺,第一个客人说,这孩子以后是要当官的,结果主人很高兴,给了赏;第二个人则说,这孩子以后是要发财的,结果也看赏;第三个人却说,这孩子以后是要死掉的,主人大怒,几板子便把这个长着乌鸦嘴的人打了出去.我觉得这第三个人虽然说的是真理,但是还有一个是否合时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这天,我们一行9人在王院长带领下驱车150余公里来到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偏僻村庄北阳沟村医疗扶贫。刚一下车,我们就听到人群中有一个孩子喊“:那个大官给俺看过病!”稚嫩的声音显得既兴奋又自豪。两个月前,230医院扶贫医疗队下乡曾到过北阳沟村。当时也是王院长带队,院长是上校军衔,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大官”了。那一次,我们刚把诊治桌椅和药品摆好,一中年妇女就抱着一个孩子来到王院长跟前,焦急地说“:大夫,快给孩子看看吧,他发烧两天了!”大家仔细一看,孩子嘴唇发青,脸色煞白,两眼微闭,言语不清,一测体温:39.4℃—…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孩子在一次意外中双目失明,苏醒后他深深地烦恼,认定这是老天对他不公平,感到一辈子都完了。亲友、社会的关怀和照顾并不能使他开心。 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因为上帝特别喜欢它的芬芳。”  相似文献   

20.
在一九八五年安徽省好新闻评选会议的签到簿上,有这样一个签名:《农村孩子报》刘夫培。这是安徽新闻队伍中的新伙伴,我不由产生了访问的念头。这天晚上,会议已近尾声,多数同志去看录像片了,房间里空荡荡的,门一开,进来一个人,自我介绍说:“我叫刘夫培,农村孩子报社的。”来人三十出头,粗壮的双臂和厚实的双手,微黑的面孔,一说话就带着笑意,显露出憨厚而朴实。我心中暗想:真是典型的淮北农民的形象。从交谈中得知,刘夫培家住灵壁县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