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普通高校保健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校体育保健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实验,探讨对病、残、体弱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效果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保健班学生实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能有效地改善心肺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身体素质是体育水平提高的基础。学生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有了体育成绩提高的资本。素质练习对学生的重要性犹如鸟的翅膀对鸟儿起飞重要性一样至关重要。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让学生通过多种身体素质练习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从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对新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素质练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怎样加大课堂容量,加大素质练习强度,甚至这节素质练习课能否使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达到极限,实现超量恢复,都是素质练习中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随班就读体育教学与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方法:本文将基本情况相当的四川大学2005级特殊需要学生72名,男37人,女35人,随机分为2组(A组、B组),A组开设保健体育课,B组同学分散随各自所在体育教学班随班上课。经1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A组、B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且B组所测多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随班就读和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班就读体育教学的影响效果更显著,是特殊需要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随班就读是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教学模式对特殊需要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随班就读体育教学与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方法:本文将基本情况相当的四川大学2005级特殊需要学生72名,男37人,女35人,随机分为2组(A组、B组),A组开设保健体育课,B组同学分散随各自所在体育教学班随班上课.经1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A组、B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且B组所测多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随班就读和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班就读体育教学的影响效果更显著,是特殊需要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随班就读是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课课练的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有些简单易行,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教材,要争取课课练,使之有适当的密度和运动量。”这是对素质练习的新提法。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好某项或某几项身体素质的练习。下面就我的实践谈谈课课练的内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能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素质练习,以及素质练习的内容和素质练习与主要教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对体育教学中加强素质练习重要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安市部分(20所)高蒋及学生(随机抽取陕西师大99级、2000绵学生437名及已经参加体育保健班的学生患者的12 5%,并且只有24 5%的参加者认为现行保健班参自己的康复有作用。开设保健班的高校仅占80%,并且教学上有欠规范,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师资达不要求。结论:高校保健康复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学应在中学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应强化身体素质练习,按学生兴趣开设科目,提高教师素质,增加场馆设施。  相似文献   

9.
对南京邮电大学2004-2008学年不同专项班的新生身体素质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发现不同专项班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较大差异性,并呈现一定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特点为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普通高校女生球类专项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97 级140 名女生入学及第一学期5 项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发现女生球类专项课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效果不显著,有些项目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因而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课堂结构,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体育练习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选择体能练习与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和考试内容,注重发展体育方面的技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我国目前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班教学情况着手,分析了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证了健身气功可以有效弥补当前高校体育保健班教学的不足,助其走出困境,并系统探索了开设实施健身气功的方法,以此为体育保健班教学注入活力,进而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德国,流行于欧美、大洋洲等地的保龄球,是一项集娱乐、趣味、抗争和技巧为一体的“高雅运动”,能给人以身心和意志的培养与锻炼。为使学生能在学校体育课堂中初步了解此项运动,借助篮球和手榴弹等常见器材来模拟此项运动的练习,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练习中发展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课程目标的重新审视,以及项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发展耐力素质;主项与副项相结合的、有效地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定向运动是—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体育项目。定向运动作为比赛项目,大部分只开展在训练队当中,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不足,使这项大众化的运动显得不够大众。在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降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耐力素质的训练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学生在练习中怕苦怕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练习负荷。本文结合体育游戏与定向运动进行研究与创新,我们经过不断实践,创编出一系列适合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校园定向游戏。在提升课堂氛围的同时,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耐力素质的训练中去。  相似文献   

15.
<正> 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途径有各种各样,遂昌县小学采取五结合的办法,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五结合是 1.广播操与身体素质操结合。我们根据小学教材内容,选取一些提高身体素质及培养正确姿势的辅助练习,编写了几套简单易做的素质操,在做完广播操后进行练习,每次一套(五节)。素质操内容多样,运动量适中,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并按季节变化而异。这样能充分利用广播操时间有效锻炼身体,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 2.课内与课外结合。每堂体育课都从基本教材的需要出发,以身体素质练习为辅助教学手段,作为“课课练”内容安排,保证每课有一定的密度和运动量。并规定各班在每次课外活动时由班主任指导,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第二学年大众健美操、篮球、排球、武术班的142名女生学习前后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等指标以及课外锻炼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众健美操班学生的5项锻炼指标平均成绩、心肺功能指标平均值、课外体育锻炼的周次数及时间与篮球、排球、武术班相比较,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大众健美操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并对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培养以及掌握终身体育的手段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 ,全国各高校的教学改革正在深化 ,为了进一步提好高校体育专业的各项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拟对高校体育专业一年级篮球专项男生 4项身体素质测验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为体育院校系科搞好今后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从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 99级本科 139名男生中 ,随机抽取 4 6名各专业男生进 4项身体素质测验 ,将其中 2 0名篮球专项男生作为研究对象 (表 1)。表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指 标 x sMaxMin身高 (cm ) 176 95 8186 5 168年龄 (岁 ) 19 65 0 812 119训练年限 (年 ) 1 881 2 160 0 81 2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与数理统计方法对有关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测试指标 :身高、10 0m跑、纵跳摸高、相对力量等 4项。2 结果与分析在对 4项素质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后 ,得出各项素质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每个男生的T总分 (表 2 ) ;以 4项成绩的T分和 (不加权 )为效标要用了“合成效标”(T总分 )的方法检验各项测验指标的有效性。表 2  4项素质测验结果编号 ...  相似文献   

18.
对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体育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东省部分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对体育认知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他们有渴望象常人一样参加体育运动,并从中获得重塑身体、愉悦身心的一面,同时,又有表现为自卑、压抑、内向的心理特征的一面。认为:加强体育保健学科建设,尤其是加强对体育师资的专门业务培训,是体育保健教育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孙浩  高华 《中华武术》2024,(3):44-46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速度素质是反应人体移动快慢的素质,是衡量身体素质的主要标准之一。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在教学实验中使用三种常用的训练手段对商丘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以总结适合该群体的训练方法,提高身体素质。通过教学实验发现除了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对学生短跑成绩都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固定组合练习手段提升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双手前掷实心球是中小学生发展身体素质的一项较好的锻炼项目,也是很多地区体育中考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它是以身体练习活动为主要手段,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腰腹、肩背部力量和身体协调素质。但该项目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较高的积极性。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几个能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