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校教育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课程与地方民族文化暌违,学校的双语教育流于形式,同时各中小学没有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应从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文化主体创新意识培养及回归民族教育本质等几方面来使学校教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和“多元一体化教育”理论是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可通过开展双语教育、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等三个途径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走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三个方面;途径主要有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如何传承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元素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不是文化的同质化,而是文化的一种和谐生存状态。在传承的路径选择上,民族地区重视少数民族自身、民族节日,以及家庭、牡会、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志颖 《教育评论》2012,(1):111-113
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是一种基于民族文化和传统,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满足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为旨归,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各种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形成和开发出来的课程。它的功能集中体现在满足少数民族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巩固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民族地区学校特色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上述内涵与功能,是其民族文化意蕴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现代性危机的境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本研究构建了学校教育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联动共生机制,以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链出现的断裂,从而实现两者间和谐互动、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多依赖于民族群体自发的教育活动,例如民族节日、民族习俗、民族宗教活动等。这种原生态的、内生的教育活动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少数民族儿童适应了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在主流文化的巨大冲击之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只依靠少数民族自发地传承活动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来完成。当前,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民族学校是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本文主要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学校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以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形态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文化选择、传承、创新。从教育的视角出发,传承与发展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发挥学校在保障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强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我国和东盟国家都是多少数民族的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比较类似的困境。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与有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和东盟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模式上的简单对比,试图建立起一种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的合作,来促进我国及东盟各自的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并希望以此推进双方在教育、文化以及经济方面更深入广泛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视角,探讨了多元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认为作为民族文化遗传方式的民族教育应当体现自己的民族性,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德育,都是应当研究的对象;强调要防止、克服任何民族歧视观念,确立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积极态度学习、借鉴、吸收各个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2.
对僾尼服饰图案的色彩特征、图形特征、工艺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出设计原理与法则,从色彩运用、图形系统、工艺融入等方面指出几条设计重构的可能路径。针对僾尼支系服饰图案的现状,结合当今设计的法则趋势,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是多方面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的 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民族间的交流与吸收。民族关系的友好与冲突会影响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和管理好少数民族经济逐步成为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领域内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少数民族经济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傣雅服饰的族群意义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调查,认为: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族群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渗透到其核心文化中,族群认同除了表现在文化独特性、竞争和冲突之外,还表现在合作和互惠中;傣雅人的斗笠是彝族人编织的,傣雅人的重要印染原料一土靛,也是彝族人提供的,傣雅服饰作为族群认同的核心标志和文化元素渗入了彝族人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现代性和国家干预能使民族传统出现潮流性变化,服饰文化随着历史和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但它在族群认同中的核心作用没有改变.以上两点,为我们研究族群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民族高等院校实施民族法学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建设法治国家理念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急需民族法制专业人才。为民族地区担负培养高级人才任务的民族高等院校应该实施民族法学教育。民族高等院校通过开展民族法学教育,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掌握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民族法制方面的知识,为他们到民族地区工作奠定民族法制的基础,以便更好地利用民族法律法规,保障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特殊权益。  相似文献   

17.
怀化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存在资源破坏严重、文化遗产备受冷落、民间艺术人才断层等诸多问题。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文化重构方式增强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命力,并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民族文化转化为产品和商品、满足游客需求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民族文化的加工与重塑,动摇着民族文化存在的基础.只有在开发中实现民族文化开发、保护的良性互动,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存在、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方性知识强调所有知识的平等与特性,反对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文化中心主义。任何一种民族地方性知识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和优势,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得到不断的彰显。由此唤醒了民族地方性知识的"文化持有者"——民族地区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性知识载体民族文献信息收集的自觉,以便使民族地区青少年一代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种民族地方性知识,成为民族本土社会的建设者,保证民族本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妇女是旅游从业人员中的主力军。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少数民族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低、收入少、家务劳动沉重及社会地位较低。而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民族旅游,对少数民族妇女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增加、社会地位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等多方面,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云南省弥勒县西三镇可邑村民族旅游对阿细妇女的影响颇具典型性。客观分析民族旅游对少数民族妇女产生的影响,对于激发少数民族妇女参与旅游业的热情和创造力,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妇女参与旅游业的能力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