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以"深海探珠"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国家骨干和广东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为平台,创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跨专业对接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专业技能型教师,共同开发实战型教材。组建现代服务业外包研发中心,为培养创新、实战、服务、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服务。以此确定"校企合作,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形成"注重实践、复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拓宽"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新途径,完善"注重质量,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团队以全面提升自动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目标,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驱动"和"狠抓落实"——四结合的发展理念,以产教融合和专业岗位建设为核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专业岗位"和"双创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导向对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对学科体系的课程改革,与工作过程导向对接开发课程,将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导向对接开发课程,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必然途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4.
依托多种资源,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合作教育视角探讨了池州学院经管类专业"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合作办学,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及经管类专业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资源整合问题;构建了经管类专业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以能力为平台的课程教学体系;基于地方智库、产学合作平台建设、职业技能培养三类合作教育模式,探索总结池州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专业与生产岗位对接为切入点,根据机电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逆向设计法"重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机电专业控制基础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相似文献   

6.
岗位实习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的适应期,也是学生职业能力的蜕变期。学生从学校到实习单位,需要经历身份认同、生活状态及思维方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也给学生带来了种种不适,甚至在实习中与学校和企业产生一些矛盾。烟台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与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世)五年的岗位实习合作,摸索出一套“全过程、全身份、责任联动”岗位实习管理模式,形成了校企、师生、师徒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实现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实现了生、校、企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教育的产学研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的产学研模式 ,是以学为主导 ,以产研为依托的开放的循环系统。在系统的循环中 ,学与产相互引导 ,激发了高校知识体系的更新 ,加速了社会知识经济的形成 ;学与研相互转换 ,孕育了学生科研的产生 ,推动了“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嬗变。高校现代人才的全面发展 ,就是在学与产研的良性循环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行业先导人才培养模式是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它一改商务英语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以英语交际能力+商务管理与业务能力+行业知识技能为特色的崭新的订单式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和岗位针对性强,是高职高专就业教育的最高形式。希望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产学合作经验,为校企共同培养高职商务英语行业人才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模式等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高职教育如何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从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分析研究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的现状,思考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知识能力和满足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大,表现出有形无实的状态,同质化倾向严重,如何持续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与丰富。扬州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梳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入手,构建并探索了以"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项目、学生对接岗位"为特征的三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关键,职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并探寻实训基地的功能特征,研究出科学的较为理想的构建方法,目前我院职训基地形成了以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产学、研、业共同运作的模拟真实岗位职训平台,职训基地成为高职教育教学与产业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调研外贸新业态典型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优化实践教学等路径来实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微信""微博""微平台"等为代表的"微时代","微时代"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平等性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代环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学院专业特色,针对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改革发展,结合"微时代",合理设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利用"微环境"进行多元宣传,培养学院的创新创业氛围;借助"微平台",搭建多元创新创业体系;实现"微合作",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开展"微竞赛",结合科技活动月,以赛促学,多位一体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政产学用协同育人理念,把人才培养主动融入杭州市发展十大产业、打造"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创新政产学用合作机制、拓展政产学用合作途径与平台,共建师资队伍和共管共评实践教学,构建了政产学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为深化产学合作、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职院校真正将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紧密联系的为数不多,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差距较大。本文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问题进行研究,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要求、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对接,指导一线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校企精准对接培养卓越创新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主体,以竞赛平台为载体,结合竞赛特点将建模竞赛项目与数学课程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基于任务引领及理实一体理念,强化数学实践、重组实践模块,完善数学实践教学,"教研践学"四位一体,双能双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提高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精准育人,为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就业导向下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从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提出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实操能力为核心,同时结合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为其量身构建提升其岗位能力和深度知识应用能力的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旨在实现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起点高、岗位角色转换快、职业纵深发展好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活动设计只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已经不满足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在知能课程理论指导下,结合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本身学科特性、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等各种因素,设计了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方案。主要环节包括是重新定位其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时空特点,从实践层面开展"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设计了包含"课前—知""课上—能""课后—思"三个教学活动在内的知能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总体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财经管理类专业在办学思想上,应变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应用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应"变单纯认知过程为综合能力实践过程";考评标准上要"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具有什么能力";应采用分专业能力项目学分制的专业岗位能力模块教学,使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体现课程学习的岗位性,实用性,内容上体现岗位思想、技术、文化的综合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会计在各行各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岗位,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只是以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对企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对接企业工作岗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是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主要案例,对“1+X”制度下会计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并提出改进人才培养方式,重构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等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