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薛俊生  王旭 《新闻爱好者》2008,(12):154-155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行业,一般包括图书报刊市场,表演艺术市场,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工艺美术等。它属于第一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经典图书是精品性、人民性、精神性的集中体现,是经历史锤炼与时间考验的文明成果.出版机构开发经典图书选题是立足时代发展、调整出版结构、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纵观当前我国经典图书出版市场,普遍存在选题种类单一、质量良莠不齐、传播效果欠佳等问题.出版机构可从强化精品出版意识、建立选题评价标准、丰富产品形态、开展全媒体营销四个方面调整经典图书的出版方向,促进经典图书出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宣传营销的工作方式弊病渐显.与此同时,市场对知识文化的强烈需求又要求出版社必须尽快做出改变.因此,图书出版行业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改革创新既是行业的需求,也是市场的需求.本文从图书出版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网红经济”的优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两者相结合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可能性,以期为图书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出版业已走向营销时代,我们将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随着出版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图书营销能力已日益成为出版单位彰显实力、提升品质的重要课题,出版  相似文献   

5.
报刊动态     
据1月14日京华时报报道,在A股上市的辽宁出版传媒即将以收购或增发的方式再将四家出版机构纳入上市集团公司旗下。这四家出版机构分别是:以经营畅销儿童图书产品见长的辽宁少儿出版社;以主打文学畅销书市场的春风文艺出版社;以文化、教育图书为主,引进世界著名出版公司图书的辽宁教育出版社及专业出版音像制品的辽宁音像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图书出版作为传统地域文化传承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图书出版造成冲击,图书出版必须从优秀地域文化中挖掘更多的可用资源,不断推动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内涵、现状及转型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靖 《编辑之友》2011,(11):77-79
目前,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出版业。它是继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方式之后的又一种新型出版形态,是传统出版形态和样式的全方位变革,将对期刊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数字化出版的内涵目前,出版数字化、数字化出版、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传统企业销售产品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而社群是连接企业和用户的关键,社群的力量将推动企业变革和品牌再造,企业和品牌社群化将成为下一个潮流.网络社群营销影响着各行各业,出版产业也不例外.可以说,社群营销已经成为图书零售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图书编辑不得不重视和研究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网络出版是继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之后的又一种出版形态,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它以互动、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应用互联网作为出版、发行平台,是一种颠覆传统成本结构、出版流程、参与人员生态的全方位变革。网络出版由于其特有的检索方便、易于更新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将对传统出版物构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起,相对于基数巨大的需求市场,图书出版业却出现了滞胀现象。图书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有其独特的性质与机制,同时作为大众传媒也负有不可推托的社会责任。图书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策划整个过程的源头,因此有关图书选题策划的分析对于出版业的现状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社会文化和传播的功能,从文化本体、文化结构和文化价值三个维度,试析了文化与传播因素对于图书选题策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滕斌 《出版广角》2013,(7):50-51
营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图书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不应仅局限于营销部门。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出版社已从单纯的出版事业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的经营性企业,图书市场也早已从供不应求的产品时代演变为今天的多元化营销时代。图书的刚性需求持续下降,依靠学生数带来外延式增长的条件不再存在;政策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书业市场的竞争、整合进一步加剧;网络数字技术对阅读、购买行为进行颠覆性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出版已进入一个产品数字化、业态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出版载体正在从传统的纸质、磁带、光盘向专业数据库、交互电子书、电子书包等全媒体出版形态转变,流通渠道正在从传统的有形书店物理流通向互联网、通讯网及电视网络为主体的数字化信息流通转变,这一切正在冲击着传统出版产业。在我们无法抗拒的数字出版时代,作为传统出版业的编辑如何在"科技"与"出版"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定位编辑角色和出版意识,成为我们的新课题。传统的出版业多以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有形的实物作为出版物的呈现形态,出版产业链还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背景下图书选题策划的立体化方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工作的源头和核心.一个好的选题是在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心理,了解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及媒介发展趋向,并对市场动态作出前瞻性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今天的数字出版背景下,"图书"的形态已经大大延伸,知识的表达方式和传播体系越来越多样,读者的文化需求也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张天竹 《出版参考》2012,(12):12+11
正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为要素的4P理论是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数字化出版通过拓宽少儿图书内容和市场扩大了图书营销范围、丰富了图书销售渠道,价格低廉的优势不仅适合数字时代的消费模式更降低了读者成本,同时  相似文献   

15.
文化营销,"顾名思义是将企业的文化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营销之中,用文化的方式来经营销售企业的产品"①。它通过激发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属性,来提升其附加值,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市场交换。例如,麦当劳里卖的不只是  相似文献   

16.
吴襄 《出版经济》2001,(3):13-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文化需求水平的提高,我国图书出版业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发展,图书市场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和品种多元化的繁荣局面.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图书出版产品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低基数、低起点之上的,随着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形势的要求,甚至会威胁到出版企业的生存.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出版社一窝蜂地出名著、赶热点,最后造成销售不畅、图书积压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迫切要求图书出版企业及时调整经营行为,采取更为科学的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出版产业迅速发展,买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情况下,出版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一方面,跟风出版、同质化出版的混合出版现状制约了出版企业特色的形成.另一方面,人们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对文化产品呈现出深层次的需求趋势.出版企业发展要想有所突破,必然是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市场营销.STP 营销是现代策略营销地核心,包括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ing)、目标市场选择(Market Targeting)、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运用STP营销有利于为企业的目标市场营销活动导航.在数字时代,注重开发利用数字出版信息资源是企业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能使出版企业更加方便、快捷地制定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改善企业决策品质.  相似文献   

18.
金莹 《出版广角》2015,(16):54-55
全媒体时代下的图书出版能融合不同媒介,充分体现出版内容的价值。在全媒体环境下,营销类图书的出版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出版者工作者应把握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全媒体技术,精准分析市场信息,掌握图书出版需求,建立全媒体营销渠道,并通过便捷的新媒体平台落实信息反馈,完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营销类图书出版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吴红 《出版广角》2021,(1):65-67
为了实现自媒体时代的用户导向模式转型,不少出版企业采取了多种方式,尽可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对出版内容的个性化需求.然而,在具体的图书营销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出版企业有必要通过建立统一的用户图书需求相关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出版行业平台,打造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用户网络互动营销模式,建立完善的自媒体作者发掘和合作机制等方式,构建图书营销中用户导向模式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20.
韩英 《出版广角》2014,(14):68-69
图书策划是指出版人以图书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读者的阅读心理为依据,并在对所策划图书进行准确读者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对图书出版各个环节的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精心运作,使图书投入市场后迅速得到市场认可,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明显经济效益的出版行为,近年来。图书策划成为出版行业创新文化产品、扩大市场行销、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成功的图书策划,涉及传播观念、方法论等深层问题。本文以独特的视角管窥图书策划的操作要义,结合大量典范实例阐释新闻运作与图书策划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辩证关系,提出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