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楚明媛 《河北广播》2006,(C00):54-55
三个月前,经过初试、复试层层选拔,还是一名大四学生的我.有幸成为河北音乐广播的一员。对于这份来得有点突然的工作.我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从学生到广播人,不仅仅是角色的转换,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一切都是新的”,是我来到音乐广播最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王伟  李炳寅 《新闻前哨》2003,(12):53-53
舞剧是一种舞台表演的戏剧艺术。是以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音乐伴奏、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美术为辅助手段,来刻画人物、展示剧情和主题的综合性艺术。 舞剧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它的传播方式是“以看为主,以听为辅”。而广播文艺中舞剧音乐剪辑却恰恰相反,它完全抛弃了所有的视觉形象,将它的接受方式完全转向为,依靠听觉的形象思维。如果让人们在广播  相似文献   

4.
叶帆 《中国广播》2011,(9):57-58
广播的收听与使用方式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从半导体、随身听、MP3到“网络广播”和“应用程序(如音乐生物钟)”,从汽车广播的车内移动收听,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随意移动收听,“听广播”已日趋发展演变为“用广播”。听众对广播音乐的消费需求已逐渐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5.
广播改革一直步履艰难,对于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而言.每一次改革因影响面大.微调微动的谨慎调整一直是改革的主要特色。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改革的步伐不得不加快.力度不得不加大。此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以第三套“音乐之声”.第二套“经济之声”.第七套“华夏之声”为代表的频率专业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音乐广播是满足人的精神审美需求的专业广播媒介, 它通过广播的物载形式以音乐为主要传播内容,把音乐创作者的一度创作,经过广播工作者的二度创作,实现听众欣赏的三度创作,充分展现广播音乐的独特魅力。音乐与广播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天然的“好兄弟”。从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声音阶算起,我国的音乐文化有8000多年的历史,无线电广播的诞生至今也有100年的历史。广播的出现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传输工具,改变了原来音乐以短距离的声波传送和乐谱的书面符号传播为主的传  相似文献   

7.
洪岩 《中国广播》2011,(3):53-55
近年来,具有交通信息资讯优势的交通广播在各类城市广播中脱颖而出,在收听率、市场份额、广告创收等方面傲视群雄。在这样的形势下,其他的广播频率该如何“绝处逢型”呢?本文从工作一线的实际经验出发,从树立良好公益形象、强化频率差异性定位、打造品牌栏目品牌主持人、创新整合、敬重和激情的力量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厦门音乐广播面对竞争和压力的进取之道。  相似文献   

8.
用广播传播音乐,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从调幅到调频,从综合电台到专业音乐电台,广播传播音乐一直保持着它的独特优势。历经百年之后,面对当今众多的先进现代传播媒体,广播音乐的现状是否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是否还保留着昔日的优势、新世纪的广播音乐将如何发展?本文将就这些看似很大、但却具体实际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进入90年代,广播音乐出现了以主持人为中心采、编、播合一的直播音乐节目。特别是调频文艺台、音乐台在城市盛行后,保真度高的立体声调频音乐广播,全天不间断地播放听众喜爱的古今中外的各类音乐,许多栏目开…  相似文献   

9.
广播艺术常被称为声音的听觉艺术。听觉艺术的声音包括语音、音响和音乐,它们是广播艺术表现手段中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广播音乐主要是指广播剧、文学、专题类节目以及广告等节目的配乐。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被综合运用在广播艺术中之后,便开始赋予了广播新的内涵,它承担起为广播艺术服务的重任,于是形成了现在的广播音乐。  相似文献   

10.
音乐广播节目怎样创优--北京音乐广播"四连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音乐广播在过去每年一度的“中国广播文艺奖”评奖中,已连续四年荣获最高奖。  相似文献   

11.
洪岩 《东南传播》2010,(11):130-131
近年来,具有交通信息资讯优势的各地交通广播在各类城市广播中脱颖而出,在收听率、市场份额、广告创收等方面傲视群雄。在这样的形势下,其他的广播频率该如何“绝处逢生”呢?本文从工作一线的实际经验出发,从树立良好公益形象、强化频率差异性定位、打造品牌栏目和品牌主持人、创新整合、敬重和激情的力量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厦门音乐广播面对竞争和压力的进取之道。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2日开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已经度过了它的初创阶段.开始步入一个成熟发展期。一年多来.“音乐之声”作为一个现象,在频率专业化改革研讨中.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同时也引发了全国广播界新一轮的频率专业化改革。在剥离了成功光环之后,再来解读“音乐之声”的改革历程.侧重评估它对传统文艺广播经验的颠覆.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从音乐广播看广播面临的受众需求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音乐广播作为一个综合类音乐频率,从1993年起,已经整整走过了15个年头。从建立之初,北京音乐广播的频率定位就是“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引导时尚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化音乐广播。15年过去了,频率定位日渐清晰,从各种调查数据来看,音乐频率的这个定位也是符合市场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音乐广播是音乐艺术和广播这一传播手段的结合,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物质基础即诉诸于人们听觉的声音的时间运动。只不过音乐是听觉艺术,广播是听觉媒介,就  相似文献   

15.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6.
刘叶波 《传媒》2016,(17):54-56
当前,广播频率日趋专业化。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广播专业频率从类型化广播中脱颖而出。随着音悦台、酷我、多米音乐、一听、九酷、千千静听、爱听网、365音乐等一批网络音乐电台的崛起,呈现出视听渠道正日益多元化。可以说,传统广播电台特有的伴随性特色日益淡化,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做好精准定位,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音乐广播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7.
赖黎捷  朱辉 《视听》2023,(5):148-150
内江交通广播历经数年发展,已经成为四川省内具有强势影响力的品牌媒体。面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作为地市级的交通类专业广播频率,内江交通广播在以正确导向为宣传报道核心的原则下,坚持以“服务为根本”的发展理念,借助新媒体平台深耕“广播+”创新实践,实现了交通广播从单一的听觉媒体到提供全面、多维的各类信息的服务型媒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广播》2006,(C00):I0007-I0010
河北电台音乐广播秉承“尊重、理解、引导、服务”的宗旨,坚持“先进、健康、流行、时尚”的节目理念,着力打造最好听的音乐广播。  相似文献   

19.
阿楚 《新闻前哨》2001,(2):32-33
广播音乐是广播文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有比例越来越大,直至产生了专业化的音乐电台,甚至从中分离出了古典音乐台、爵士音乐台、流行音乐台等。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比较,是最有广泛性社会影响的艺术,不同年龄层次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都会有自己的音乐生活;音乐又是一种完全依靠听觉欣赏的艺术,视觉对它是一种干扰,因此它更适合于广播传播。 广播音乐节目的总体宗旨,在于形成高品位的社会主流文化,培养人的高品位文化素质。因为只有杜会主流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只有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和推进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李强 《视听界》2000,(5):54-54,53
21世纪即将到来,在中国诞生不到10年的音乐广播该如何发展,值得从业人员思考。1.定位更加明确。我国的音乐电台起步较晚,可供借鉴和学习的既有经验不多,目前广大“音乐广播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