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子自由体操是在1911年第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上才正式列为比赛项目,但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难度变化大。五十年代还仅有不同方向和形式的简单空翻动作,如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度及前手翻接前空翻动作。六十年代就出现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度及团身后空翻两周的难度动作。在70年代则不仅难度上出现了直体后空翻两周及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度等多周数翻腾动作,而且如团身后空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成套前、后两类空翻动作发展均衡,在奇数和偶数两个动作位,分别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前空翻类"屈体和团身"动作和难度相对较低的后空翻类"屈体和直体"动作,并首先选用相对"易完成"的高价值团身动作和"与直体有相同价值"的高难度屈体动作,是当今世界优秀蹦床男选手选编成套动作的主要特征;发展空翻三周转体类动作,并正确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难度及完成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力求积分成绩效益的最大化,还将是众多优秀蹦床男选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跳马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动作是当前女子跳马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潮流动作之一。又是向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540°、720°、1080°等高难动作发展的基础难度动作。本文主要研究了舒舒诺娃、萨博、西里瓦斯、沃伊尼亚等世界优秀运动员完成的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动作的技术特点及一股运动学规律,并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了一些技术参数作为训练时参考。舒舒诺娃曾多次获得世界女子跳马冠军。她完成的动作质量高,技术先进,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1914年俄国的А·И索辛第一次完成了团身后空翻两周动作时,人们为之赞口不绝,并称之为“致命空翻”。而在今天,该动作已成为技巧单人项目男、女运动员普遍掌握的基础动作之一。自1974年苏联运动员宾德列尔完成团身后空翻三周动作以来,该动作相继被许多运动员所掌握,并进一步发展到用屈体形式完成后空翻三周动作。近年来,我国数名运动员经过刻苦钻研,科学训练,也掌握了后空翻三周动作,同时还完成了目前世界比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团身前空翻三周动作。可以预料,在前、后空翻三周动作的基础上,很快会发展加有转体的新动作。  相似文献   

5.
析我国女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三大女子蹦床单人决赛运动员的动作选择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运动员两周类空翻转体动作所占比例与悉尼奥运大致相等,在三周类翻转等高难动作中的表现与悉尼奥运选手旗鼓相当;目前的主要差距表现在直体翻转动作不如奥运选手,在翻转周数与转体度数相同的空翻动作中,奥运选手沿纵轴转体的阶段性变化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6.
冯喆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冯拮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改进和发展此类型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冯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冯喆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改进和发展此类型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及时把握住技巧单人项目的发展趋势是教练员,运动员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技巧单人项目的技术巳进入相当高的水平,多轴,多周的动作大量出现、如后空翻三周转体380°、及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440°等.同时还出现高难动作挂串,如直体后空翻两周小翻小翻接后空翻三周.当前,我国该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动作难度上,已占优势:但目前必须从质量、后备力量、稳定性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使技术水平再提高一步、使后备力量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9.
关于女子跳马踺子后手翻类动作起跳和推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踺子后手翻类动作是由苏联女体操运动员尤尔钦科在1981年创造的.踺子后手翻类动作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原来向前上板起跳的传统技术,为发展跳马难度,提高跳马技术水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几年来此类动作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尤尔钦科完成了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的动作,并夺得了跳马比赛的金牌.苏联运动员舒舒诺娃,在1985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体操的发展,创新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只有创新,才有可能保持世界体操比赛的领先地位,或者迅速地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自一九七二年奥运会体操比赛日本运动员塚原光男最先在单杠上完成"旋"下(团身后空翻两周同时转体360°下),开创了一个难新动作发展的新领域以来,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竟相努力创造新的"旋"类空翻.在短短的几年内,已先后移植和应用到除鞍马以外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全国少年体操比赛,有28个省市代表队共196名运动员(男97人,女99人)参加角逐。在比赛中,各队的技术难度和动作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双杠项目少年较难完成的“前摆转体180°成手倒立”、“团身后空翻二周下”、“大回环”等技术巳被普遍掌握,部分运动员还完成了“屈体后空翻二周下”、“经倒立前翻360°成支撑”、“大回环转体180°、360°”等高难动作。其中河南运动员陈军完成的“前摆转体90°成一杠手倒立接大摆落下越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下”,辽宁邵宝智、黑龙江王景宇完成的“一杠手倒立大摆落下越杠团身后空翻二周下”等难新动作受到体操界行家的注目。为了更快地提高少年运动员双杠项目的技术水平,本人对参赛队员的动作内容、数量、难度、完成情况及落地稳定性等作了现场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决赛3名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决赛中屈体前空翻两周转体540°(晚转)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离网瞬间到形成屈体动作瞬间,李丹表现最为突出,其技术特征是用时短、角度小、空翻周数大、水平位移小;黄珊汕开腿转体技术最出色,其特征是利用髋关节力量及手臂摆动在空翻阶段迅速完成转体,对身体的控制到位;钟杏平准备触网阶段的技术特点是直体腾空时间尽量长,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触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决赛3名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决赛中屈体前空翻两周转体540°(晚转)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离网瞬间到形成屈体动作瞬间,李丹表现最为突出,其技术特征是用时短、角度小、空翻周数大、水平位移小;黄珊汕开腿转体技术最出色,其特征是利用髋关节力量及手臂摆动在空翻阶段迅速完成转体,对身体的控制到位;钟杏平准备触网阶段的技术特点是直体腾空时间尽量长,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触网。  相似文献   

14.
新的体操规则鼓励高难度与高质量的动作,尤其是成串动作.采用三维录像解析法采集比赛中男子自由体操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接直体后空翻转体540°动作的运动学数据,然后用建模仿真的方法重现实际动作,综合分析落地时关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运动员成功完成了串连接动作,并落地站稳:第1次落地身体姿态角度比较理想,有助于快速制动以及2次起跳,膝髋关节肌群成为对抗落地冲击力的主体;此外,落地后身体仍在旋转,导致两侧下肢负荷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损伤风险较高;第2次落地,尽管身体姿态角偏低,不利于平稳落地,但运动员控制能力较强,通过较大的膝关节屈曲保持身体平衡,成功站稳.  相似文献   

15.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我国优秀跳马选手程菲完成的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和踺子转体180°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两个高难度跳马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比较了这两个高难动作在踏跳、推手和第二腾空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运动学特征,从中分析出两个动作在这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为我国年轻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这两个高难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录像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以第41~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单项决赛成套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不同动作类型选择倾向、单个动作和连接动作,以及动作难度的发展特征进行解析。研究表明:非技巧动作表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向前技巧动作体现了运动员对其连接价值的追求,直体后空翻加转体动作连接价值凸显,向后旋空翻单个高难动作价值受到重视,向侧类技巧动作得到重视,但动作发展不均衡;单个技巧动作和连接串数量稳定增长,连接形式多样化,但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少;提高难度是运动员成套动作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剖析体操基本技术的内涵、基本技术变迁缘由及其与高难技术的相互关系,探究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基本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基本技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状态;跳马前手翻类的正面上板技术现在极少有人采用;高低杠大、小回环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平衡木可分为倒立、手翻、跳步三大类15个基本技术动作;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快速空翻、助跑团身前空翻已成为目前自由体操项目极其重要的四个基本技术;国家队选拔工作应有意识地向富有特长的单项型运动员倾斜。旨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女子体操训练与竞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日本优秀运动员富田洋之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发展此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整个身体及肩关节超过杠前水平位置后两手同时撒手;团身后空翻越杠向左转体后右手先抓杠,然后左手抓杠时整个身体处于杠水平以上较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跳马选手在跳马比赛器材改变后所完成的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720°的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对于促进该类动作的发展,提高我国女子跳马技术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子跳马跳转180°屈体后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规则提高了女子跳马跳转180°类动作的难度价值后,该动作近几年内将有较快的发展。跳转180°屈体后空翻动作是该类动作的基本难度,它对进一步发展跳转180°直体后空翻和转体360°及720°动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