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决赛3名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决赛中屈体前空翻两周转体540°(晚转)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离网瞬间到形成屈体动作瞬间,李丹表现最为突出,其技术特征是用时短、角度小、空翻周数大、水平位移小;黄珊汕开腿转体技术最出色,其特征是利用髋关节力量及手臂摆动在空翻阶段迅速完成转体,对身体的控制到位;钟杏平准备触网阶段的技术特点是直体腾空时间尽量长,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触网。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和录像方法对九运会蹦床网上决赛女子单人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运动员的预跳能力、动作时间上有所提高,但平均预跳时间上与世界水平还有差距;空翻转体的阶段变化还不算多;在两周空翻的转体度数上不如世界蹦床强国的水平.同时针对我国蹦床女子单人成套动作就今后的训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析我国女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三大女子蹦床单人决赛运动员的动作选择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运动员两周类空翻转体动作所占比例与悉尼奥运大致相等,在三周类翻转等高难动作中的表现与悉尼奥运选手旗鼓相当;目前的主要差距表现在直体翻转动作不如奥运选手,在翻转周数与转体度数相同的空翻动作中,奥运选手沿纵轴转体的阶段性变化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4.
我国蹦床男子的动作选择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大蹦床男子单人决赛"运动员动作选择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男子蹦床运动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男子虽然在同一动作空翻转体的阶段性变化较丰富,但在二周空翻动作中沿纵轴转体的度数不如奥运选手,且动作选择相对集中,尤其缺乏连续的三周动作。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空翻多周加多周转体一类的动作,在现代体操、跳水比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宇宙航行技术的发展,为了探讨宇宙航行员在失重状态下完成任意取向的动作,国外已开始把空翻转体动作的机制和设计宇宙航行员的动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见空翻转体的机制及其规律不仅对体育运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空间技术也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团决赛中、日运动员在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难度、连接加分和完成质量等情况以及第44、45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编排、难度价值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提高中国男子自由体操团体实力的对策。研究认为:中国男子自由体操应该加强难度动作的储备,根据运动员自身条件和技术特点来发展空翻及连接,发展有0.2连接加分的技巧串应该是中国运动员今后的训练目标之一;成套动作编排应减少1个非技巧动作、增加1个高难空翻或空翻连接;努力提高空翻转体动作的完成质量,尤其是落地稳定性;并且还应重视二线队员难度的发展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崇玮单杠直体720°旋下技术运动学特征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单杠直体720°旋下动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振浪、撒手瞬间、空翻转体、落地等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描述,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当前各种比赛中所采用的高难下法中腾空最高和空翻周数最多的动作.该动作要求运动员在离杠瞬间具备足够大的质心速度和对质心横轴的动量矩,而这些主要靠运动员在该动作的准备阶段,即离杠前的最后一个大回环中获得.因此,研究单杠后空翻三周下准备阶段的生物力学,对提高动作质量,发展新动作,充实生物力学和体操基础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单杠直体720^o旋下动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振浪、撒手瞬间、空翻转体、落地等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描述,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录像解析数据为依据,对2005年十运会上崇玮、肖钦、梁富亮单杠直体720°旋下动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振浪、撒手瞬间、空翻转体、落地等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参加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自由体操决赛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大最高难度动作价值的同时,通过增加连接串数量是提升D分价值的重要途径;D组以上空翻及“二连接”是技巧动作的主要内容,空翻类型以后空翻类为主;舞蹈单动作以C组以上的跳步和D组以上的转体为主,跳步连接以含C组以上难度为主,舞蹈动作类型向多样化、高难度方向发展;成套动作结构的编排特征表现为:以F组或G组单个高难动作或含E组难度的连接串开场,中间动作由1-2个技巧串、1个含C组以上的跳步连接和1-2个D组以上的转体动作组成,下法动作为D组的技巧单动作或连接串.  相似文献   

12.
蹦床比赛动作难度、类型与稳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1决赛运动员为主要对象,对蹦床比赛的特点、动作难度、类型、落地技术与动作的稳定性等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蹦床项目的比赛具有不确定性;动作难度和动作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完全的正相关;在动作的类型上,不同的运动员相对于空翻类动作和转体类动作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重视下落着网技术的训练,是提高蹦床稳定性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对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分析,针对运动员空翻前杠下的振浪、撒手瞬间、抓杠瞬间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优秀女运动员自由体操比赛动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第35届世锦赛和九运合女子自由体操决赛的16名运动员为对象,对其成套动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外优秀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和最后成绩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动作类型的选用与组合方式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国外运动员以后空翻转体连接前空翻的组合为主,显示出多样化特征,且完成质量较高,值得我们学习、惜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单杠肖瑞智空翻动作分为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和完成阶段.对其技术特征,从运动学角度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可供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在教学训练及科研工作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成套前、后两类空翻动作发展均衡,在奇数和偶数两个动作位,分别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前空翻类"屈体和团身"动作和难度相对较低的后空翻类"屈体和直体"动作,并首先选用相对"易完成"的高价值团身动作和"与直体有相同价值"的高难度屈体动作,是当今世界优秀蹦床男选手选编成套动作的主要特征;发展空翻三周转体类动作,并正确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难度及完成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力求积分成绩效益的最大化,还将是众多优秀蹦床男选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难空翻动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连接动作的质量。研究连接技术,对提高高难空翻动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优秀技巧运动员冯涛、胡星刚、秦培勇和陆兵为研究对象,在比赛现场拍摄了他们后手空翻转体180°与高难空翻动作的连接技术的高速影片。对影响连接技术质量的四大因素(水平速度、垂直起跳高度、运动方向性、动作节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一些技术规律,为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伦敦奥运周期优秀运动员自由体操决赛成套动作的动作组别、难度选择和连接加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难度选择系列包括“前直540°”、“前直720°”、“后直900°”、“后直1080°”和“后跳180°接前团两周”等为主干难度动作;“马纳2秒-起倒立2秒”、“前直900°”、“前屈两周”、“后团720°旋”和“直体托马斯”等为优势难度动作;“前直两周”、“后直1440°”、“后团1080°旋”等为精品难度动作。难度连接主要以“C+D或D+C”为主流的“回笼”串,向前空翻转体与向后空翻转体的难度动作的连接占主导。成套动作的编排结构主要以“向后的技巧优势模式”、“向前的技巧优势模式”为主流编排,而“混合模式”模式具有一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录像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以第41~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单项决赛成套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不同动作类型选择倾向、单个动作和连接动作,以及动作难度的发展特征进行解析。研究表明:非技巧动作表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向前技巧动作体现了运动员对其连接价值的追求,直体后空翻加转体动作连接价值凸显,向后旋空翻单个高难动作价值受到重视,向侧类技巧动作得到重视,但动作发展不均衡;单个技巧动作和连接串数量稳定增长,连接形式多样化,但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少;提高难度是运动员成套动作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第44届世锦赛和第12届全运会男子自由操比赛为研究对象,探究比赛特征及变化规律.认为:动作难度的比拼将是主宰男子自由体操比赛的绝对因素;国外优秀运动员善于采用难度较高的单个多周空翻类动作,我国运动员习惯于采用“多度转体类”动作及难度较低的“旋空翻”,动作类型“扎堆”;国外运动员多采用“空翻+转体”连接,我国运动员连接形式及动作较单一,且“D+D”连接串数极少;国外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模式多样,我国运动员主要采用成套难度较低的第四种编排模式;我国运动员获得的E分较为接近,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建议加强动作落地稳定性和完善空中姿态,增加成套动作中单个E组动作数量及连接串数,注重开发“D+D”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