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正 《出版参考》2005,(10X):38-38
6月29日,韩日文化交流中心透露,为纪念日韩邦交正常化40周年,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日韩两国共同创刊《日韩文化FOCUS》日韩版。月刊《日韩文化FOCUS》涵盖两国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重点记事内容共同刊载,交互报道对方国家的话题。7月创刊号刊载“漫话日韩的未来”对谈,对话者是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日韩文化交流会议座长平山郁夫和韩国汉阳大学名誉教授、韩日文化交流会议座长金容云。创刊号日本版还刊载韩国影星访谈、韩国人气漫画和韩式桑那浴。  相似文献   

2.
崔虹 《记者摇篮》2005,(5):58-58
美国一位学者撰文指出,信息量以爆炸方式激增,信息量现已过剩并难以量化。全世界的注意力却是有限的。整个世界将会赚取注意力,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眼球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明征服了饥饿,工业明征服了空间,信息明征服了时间的今天,人们对社会与事物关注力与持久性愈发显得重要了。美国一位学撰指出,信息量的爆炸发展导致注意力的相对短缺。正是这种短缺,成为社会必争的焦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预言,未来世界的媒体将会为赚取注意力,而展开激烈的眼球争夺战,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眼球经济”。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1月4日,第九届中韩日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在我馆召开。我馆馆长吕章申主持本届会议,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李荣勋、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率团参加。在馆长会议上,吕章申馆长首先回顾了中韩日三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密切合作,并介绍了我馆近两年来的最新发展和工作成果。韩、日两国馆长也先后就其本馆近年来举办的展览陈列等业务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会议就三馆开展学术研究、资源共享等议  相似文献   

5.
如今是信息时代,也是资讯泛滥的时代,人的注意力反而成了稀缺资源,所以各个媒体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大众的眼球。谁赢得了眼球、赢得了注意力,谁就能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不仅仅是历史忠实的记录、信息高效的传播,还应该是资源的整合、理性的分析、事件的参与,进而成为时代的推动。种种信息无不表明,依托媒体这个平台,举办各类大型社会活动进而开展“活动经济”,正是实现这种突破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6.
何屹 《科技档案》2004,(4):16-18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如潮涌而来,人们已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注意力因此成为稀缺的资源,商家争夺的焦点。早在1996年,英特尔的前总裁葛鲁夫就提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宰”。  相似文献   

7.
专家指出,21世纪是注意力经济即"眼球经济"的时代,谁能让消费者在第一眼时就被吸引并发生购买行为,谁就能在这个时代取胜。  相似文献   

8.
报纸已经进入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今报业的市场经济好比眼球经济,也就是说,谁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谁就赢得了市场。这种赢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短平快的:靠的是版面设计的冲击效果和热点新闻的快速报道;一种是长期的魅力:靠的是文章的质量,靠的是文章的感染力。目前我们许多报纸重视的是第一种方式,但在相对更为成熟的西方报界.重视更多的是第二种方式。一位去美国报界参观的总编说。  相似文献   

9.
屠傲凌 《新闻前哨》2010,(11):107-108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进人了“速览时代”。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在众多的媒体中博得受众的“眼球”.激发受众的阅读欲,谁就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新闻同质化泛滥的现状下,谁有特色,谁就能吸引读者眼球.地方媒体如何才能摆脱国际报道稿源单一、缺乏特色的困境呢?  相似文献   

11.
何屹 《湖北档案》2005,(8):11-12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如潮涌来,人们已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注意力就成为稀缺的资源,成为商家争夺的焦点。早在1996年,英特尔的前总裁葛鲁夫提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宰。”面对激烈的注意力竞争,档案信息服务应引入注意力经济的观念以求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10,(9):58-60
从美国到中国,熊猫泰山带来了眼球经济,也牵出了中美两国那段难解的熊猫情结。  相似文献   

13.
邢军  邢海峰 《青年记者》2006,(12):85-86
“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电视媒体竞争的最大资源,更有人直白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在此种背景下,活动营销成为电视媒体的首选,电视媒体纷纷行动起来,用活动吸引注意力,吸引公众和商家的眼球,塑造电视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14.
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中,谁的优势明显、特色突出,谁就能出奇制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工人报的优势何在?工人报如何通过特色性的报道吸引读者的眼球,在报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去年6月,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在韩日两国举行,几十支来自不同国家的足球队在绿茵场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由于中国队是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国内媒体对此次比赛尤为关注,许多报刊都不失时机地亮出自己的秘密武器,推出策划已久的世界杯特刊,以期获得读者的青睐,一场媒体之间争夺受众的激烈竞争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6.
王玉英 《新闻知识》2003,(10):20-2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意力经济成为最时髦的词语。1996年,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称:“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世纪的主宰。”于是,“争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报业市场的细分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的眼球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生存和发展,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谁就是赢家。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意识到必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初,因美国卷入而扩大化的朝鲜战争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同时,这场战争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中、日两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可能当时连美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有意无意间给了中国和日本发展本国的航空工业各打了一针兴奋剂。当然,在承受这针兴奋剂时,中、日两国的心态有着迥异的反差,前者是被迫的,而后者则是梦寐以求的。自此以后,两个体质差异巨大的国家间各自埋头于本国的航空工业,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两国航空工业的成就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理性和客观地评价中日两国在55年间取得的成果对于关心两国军事航空技术的人们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对韩国民族独立运动时期在上海出版的重要报刊《独立新闻》进行简要的介绍与评述,以期对韩国民族独立运动史、上海租界史和中韩两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材料。 (一) 1876年后,日本开始侵入韩国。1904年俄日战争和第一次韩日不平等条约签订后,韩国最终沦为  相似文献   

20.
陈健 《青年记者》2007,(16):22-2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是中国外交领域的一件大事。在中俄“国家年”框架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之所以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中俄双方媒体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