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教师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和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常会表现出一些认知问题,分析认知问题的类型及表现,有助于教师的进一步调适,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手教师一般难以吃透教材的难点,无法作出好的教学设计。利用认知建模来模拟问题解决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从认知角度深入理解教材问题。也能帮助教师改变角色视角,从学生角度体验从零开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发现已被自己自动化了的解题过程中忽略的认知操作。本文利用认知建模理论及ACT-R的建模工具,对小学数学"多位数笔算乘法"(人教版四年级)的课本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模拟并验证了问题解决过程,并根据结果对教师提出三点建议,帮助教师作教学诊断,改进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需要尽快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转型,通过具身认知让学生主体“在场”。离身认知的主要教学表现有:重抽象,轻具体;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而具身认知是一种整体性认知,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更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感知、想象等。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具身认知,教师要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开展评价,激活学生具身认知的外在、内在和活化因子。  相似文献   

4.
陈静雅 《宁夏教育》2011,(12):19-20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中涉及教师内部的认知过程和教学行为,其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成效,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借鉴列昂·费斯廷洛的认知失调理论来研究基础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认知失调问题,在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组织及教师职业的特点,分析教师认知失调现象,研究教师认知失调产生的原因、特征、影响因素,提出对策以引导教师遵循正确的认知,以对学生有利的行为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课堂中偏见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往往影响教师的正确判断,影响其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成为教师认知偏见的受害者。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的主体,必须克服认知偏见,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认知在教师教学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认知与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课程革新及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研究教师认知问题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认知技能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认知技能是相对于动作技能而言的,它既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控能力,也体现为个体解决领域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扎根于数学学科中解代数应用题的重难点教学内容,运用认知分析法,对已有“问题解决”认知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与述评,归纳细化出解代数应用题的三维认知过程模型.基于此模型的特点与规律、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诊断理论,从“操作”和“图式”两大认知成分出发,析出解代数应用题的7个认知属性:基本算术运算A1、多步运算A2、基本数量关系A3、复杂知识的图式A4、识别隐含条件A5、算式表征A6、正规代数策略A7,从而建构解代数应用题的认知结构模型.最后运用口语报告法及流程图分析法来质性评估认知属性及属性间层级关系.为此,将理论反哺于教学实践,为教师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自上而下测验的编制、以及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解决的补救性教学提供可操作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其教学行为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发展与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直接关系。基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构建了地理教师空间认知能力教学行为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以及对应教师教学行为应然表现,以期对目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创设情境,顺水推舟有效的问题情境,其教学功能主要表现在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认知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迅速投入到课堂教学状态中去.按照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材内容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究的欲望.有效的问题情境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符合学生的经验(生活  相似文献   

12.
吴娟  刘春燕 《文教资料》2007,(1):140-141
认知风格作为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好的习惯化的态度和方式对个体的学习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个体认知差异有清晰的认识,切实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差异,通过科学手段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认知风格。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提问又往往是师生对话的主要表现。如何设计"高认知问题"是当前美术课堂中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设计意识也是实现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如何设计"高认知问题"为切入点,主要围绕"高认识问题的界定""高认知问题的价值意义""如何设计高认知问题"三个方面来论述设计"高认知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引导学生在问题中获得思维提高。  相似文献   

14.
蔡全 《家教世界》2012,(18):32-33
遵循认知规律,并以此为教学出发点,有助于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并唤起学生认知冲突,提升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知规律,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热情。遵循认知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5.
邢赟 《教育革新》2006,(1):61-62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认为比较容易的知识在反复讲解的情况下,部分学生还是茫然不知所云。这里面尽管存在着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因素(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认知开放性是指在与教育教学行为关联紧密的信念、价值观、信息感知等的开放性,它会对教师的自身发展、教育教学行为发生深刻影响。中、小学教师之间及普通、重点学校教师之间的认知开放性存在较为普遍的差异性,在六个维度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即:中小学教师的认知开放性存在较复杂的结构性差异。这些研究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教师培训和发展指导工作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建 《考试周刊》2014,(52):148-149
从问题化教学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有助于解决不同类型的教学问题。教学环境设计的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知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从认知冲突、真实性、交互性、多样性入手,可以灵活有效地创设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具身认知理论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解放学生的身体,而户外绘画教学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回归自然,向阳成长。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感知实物、自主发现、自由表现,并利用开放评价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意十足而不失规范的绘画课堂。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实现学生绘画的创意表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红艳  蔡佳玲 《海外英语》2023,(14):161-163
词汇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然而人们往往用汉语的思维翻译英语词汇,脱离了语境。文章首先分析了英语词汇在教学中存在的现状问题,然后基于这些问题,在词汇教学中融入认知语境,试图探索基于认知语境理论的词汇教学方法与策略,使认知语境有效地应用于词汇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师在词汇上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中推行探究式方法,而开展探究学习的关键就是设计探究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探究问题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中详细分析认知过程中设计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