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淀粉的消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面粉糊中滴加革兰氏碘液(I_2—KI溶液),往往不出现蓝色,而出现紫色或黄色。(2)如果出现蓝色,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蓝色会慢慢消失;若向热的面粉糊中滴入革兰氏碘液,呈无色或红黄色。(3)面粉糊中加入人造唾液和革兰氏碘液,经水浴加热后,最终还会显现红色或黄色。  相似文献   

2.
中师生物学教材第二册在讲酶的性质时,有一个演示实验——“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的外界条件”。其中有一步是:先向试管中加2毫升唾液,再滴加2滴稀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加2毫升淀粉溶液。将试管在37t水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一滴碘液,观察现象。由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失活,不能使淀粉水解,因此搞加碘液后,试管内液体应变为蓝色。然而,实验往往以混合液不变蓝而失败。为什么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加得少,混合液的碱性不足以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吗?不是。原来,加入的碘首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的碘化钠、碘酸…  相似文献   

3.
向碘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蓝色会褪去吗?为了验证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3~4毫升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水,并振荡,溶液变蓝,再加入约3毫升四氯化碳,充分振荡,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呈无色.[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1毫升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加入3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几乎为无色.以上实验事实充分说明:碘不能从淀粉溶液中被四氯化碳苹取出来,相反,淀粉溶液却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因此,长期以来被许多人所承认的那种…  相似文献   

4.
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第5步在三支试管中滴入1~2滴碘液,然后摇匀。按实验原理推断冰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都应变蓝色。而实际实验现象只有冰水中的试管变蓝,而温水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不变蓝色,实验失败。经过查阅资料后将实验略加改动:在实验第4步结束后将沸水浴中的试管冷却后再加入碘液,实验能获成功。这说明碘与淀粉反应受温度的影响,下面本人设计了实验探索温度对淀粉与碘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准备和操作称量7克ZnCl_2溶入10毫升蒸馏水中,配制ZnCl_2浓溶液(密度1.45g/cm~3),在表演前滴加数滴碘化钾淀粉溶液。在大试管内,先注入约1/7体积四氯化碳(密度1.59),用移液管吸取预先加有碘化钾淀粉溶液的浓ZnCl_2溶液约1/7体积,沿试管壁慢慢地加在四氯化碳液面上。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加入同体积的二硫化碳(密度1.26),稀氨水(10%,密度0.96)。和苯(密度0.88)。大试管中就分成五层,五种液体均为无色,较远处看不到它们分层,似一管清水。  相似文献   

6.
一、测定原理:SO_2通入碘的淀粉溶液中,则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SO_2+I_2+2H_2O=H_2SO_4+2HI 二、测定装置:三、测定方法: 1.碘溶液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1.27克粉末状的纯碘,并称取4克KI,使之全部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取此溶液稀释10倍,即得5×10~(-4)摩/升的碘溶液。 2.测定:用移液管吸取5ml 5×10~(-4)摩/升的碘溶液,注入上图的试管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测定地点(如硫酸厂、炼焦厂、居民集中的住宅区等),按上图装置连接好各仪器,徐徐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的次数。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全一册(必修)教材中“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是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重要实验。按教材中的操作方法进行试验,把装有淀粉酶溶液的3号试管和装有淀粉溶液的3号试管在沸水中同时保温5min,再把此温度下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均匀混合继续保温5min。滴入1滴碘  相似文献   

8.
一、四氯化碳能否使蓝色的淀粉碘水混合液褪色?实验1:取3 mL饱和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2滴碘水(将碘晶体先溶于酒精,后加水至深黄色),振荡,溶液呈蓝色。再向其中加入3 mL~4 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2 min~3 min,可观察到上层溶液蓝色渐渐褪去。向上层溶液加入1滴碘水,上层溶液又变为蓝色。分析:该实验说明四氯化碳能将淀粉碘水混合液中的碘萃取出来,同时说明碘与淀粉结合力不强。碘与淀粉的变色是否是化学反应,有必要重新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做以下的小实验:向盛有无色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氯水,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就发生了下列有趣的变化: 五色→)黄色→棕色→深棕红色→黑色(浑浊)→无色。  相似文献   

10.
1淀粉水解实验的改进1.实验步骤(1)预先制好淀粉溶液于试剂瓶中。(2)用一试管取淀粉溶液2mL,滴入10滴浓硫酸,微热,溶液马上呈亮棕色(表明水解完全)。(3)在上述水解液中,滴1滴酚酞,再逐滴加入27%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摇)中和至混和液的颜色呈浅红色(PH=8~9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贵刊'97第5期上看到"蓝色会褪去吗"一文.本人认为文章得出蓝色不会褪去的结论,是因碘溶液是碘一碘化钾的混合液所致,为了验证这一问题,本人做了如下两个定性实验:实验一.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四氯化碳,并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紫红色,再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仍为紫红色.实验说明:淀粉溶液不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蓝色,再加入2毫升四氯…  相似文献   

12.
用品 :试管、研钵、纱布、西红柿、黄瓜、淀粉碘酒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原理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 ,它的第 2、3碳位的烯醇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能把碘原子还原成碘离子 ,使原来淀粉遇碘所显示的蓝色自行褪去。维生素C在受热及碱性条件下 ,易分解破坏。操作 :1.制备汁液 :取新鲜西红柿、黄瓜各 10 0克 ,洗净后在研钵中捣烂 ,用纱布包住挤出汁液待用。2 .取上述制出的汁液各 1毫升 ,分盛两支试管中 ,各加 6滴淀粉碘酒溶液 ,发现颜色变化是 :西红柿汁中蓝色褪 ,黄瓜汁中还有较浅的蓝色。3 .取由 1制出的汁液各 1毫升 ,加热至沸 ,并保持沸…  相似文献   

13.
在100mL的小烧杯里加入约40mL淀粉胶体和20mL食盐溶液的混和液体。 将两支半截试管,一端各用线扎紧半透膜,再倒入5~10mL蒸馏水,放到盛混和液的烧杯里。 0.5min后,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了氯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碘水,不发生变化,证明了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另取一支盛有混和液的试管,沿内壁加入一滴硝酸银,可看出生成白色沉淀再加一滴碘水即变为蓝色。两组实验前后对比,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之一就是科学性,不仅体现在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更表现在要有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程序,否则就会导致实验失败,影响教学效果。高中生物(人教2000年第二版试验修订本新教材)实验七中,《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这样设计实验程序的: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注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②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左右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温度5 min;③在3支试管中各注入1 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摇匀后,维持各自温度5 min;④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  相似文献   

15.
方法一: 用聚氯乙烯微孔(ф在10~(-7)—10~(-9)m)板作筛板。取15×150mm玻璃管(1室)一端沾好聚氯乙烯微孔板,另一端口有2号橡皮塞,放入盛有5毫升蒸馏水的大试管里(2室)。 将6毫升饱和食盐水和2毫升淀粉胶体混合均匀同注1室,两分钟后从2室取出溶液4毫升,平分到两个试管里,向其中一只滴加碘水没有变兰,则可证明淀粉胶体不能透过筛孔,向另一只试管滴加AgNO_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氯离子能透过筛孔。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 高一化学教科书选做试验一的第五个小实验--检验含碘食盐的成分中所含碘: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含碘食盐溶液,加入少量KI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滴人几滴淀粉试液,现象明显,淀粉遇到生成的I2变蓝色.该实验存在一个科学性的错误,因人为在加入了碘离子,只能说明食盐中含有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的氧化性物质,并不能说明食盐中含有碘,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7.
余灼森 《化学教学》2007,(9):36-36,72
1 问题的提出 在乙酸乙酯制取实验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71页).我们往往先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而使溶液呈红色,当收集了乙酸乙酯后,上层无色,下层红色,现象清晰.但振荡试管,却看到两层都呈无色.  相似文献   

18.
室温下淀粉遇碘会变蓝 ,这个现象常常用来鉴别碘或淀粉的存在 ,对此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如果向刚煮沸还未冷却的淀粉溶液中滴加数滴稀的I2 KI溶液 ,却会发现溶液没有变蓝 ,逐渐冷却后蓝色才渐渐出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淀粉遇碘会变蓝”与溶液温度有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快速、易做、有趣的小实验。一、仪器及药品5 0mL容量瓶 2个 ,2 5 0mL烧杯 2只 ,带塞子的小试管 2支 ,1 0 0℃温度计 1支 ,酒精灯 ,多用滴管 ;碘、碘化钾、可溶性淀粉。配制溶液A :在 5 0mL容量瓶中配制 2 .5× 1 0 - 4 mol/L的I2 KI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81):140-141
学习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很难理解不溶物AgCl转化为黄色AgI、黑色Ag_2S沉淀。改用在PbI固液共存的上层清液中滴入酸化H_2O_2(或氯水),加淀粉溶液变蓝色,可直观显示PbI固体中有碘离子溶解。对平衡体系AgSCN(s)Ag+(aq)+SCN-(aq),通过增加或减少Ag+浓度使平衡移动,借助于Fe~(3+)+3SCN-=Fe(SCN)_3血红色深浅变化标示SCN~-浓度变化,把肉眼无法观察到AgSCN沉淀的痕量1溶解和转化予以直观性呈现。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_2SO_4溶液,在试管2里加人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1)就试管3的后续实验而言,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时,加入NaOH溶液要适量,使水解后的溶液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