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最能体现教育价值和教育思想的地方.影响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育人与"育分"是两种相悖的教学观、学生观.育人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成长、终身发展为旨归,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坚持学、思、行的统一,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的满足、兴趣的激发、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升华、精神的生长、价值观的形成.真正实现了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背景下,数学学科与“五育融合”承载着共同的育人使命,“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数学课堂既是传授数学知识的基本场域,又是数学学科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数学课堂中走向“五育融合”,可以在微观上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观上改善数学教学现状、发挥数学育人价值,宏观上满足社会需要、推动社会进步。目前“五育融合”在数学课堂之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学课堂之中渗透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教学策略,旨在实现以数润德、以数增智、以数强体、以数促劳,从而构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五育融合”与课堂变革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五育融合”为课堂教学指明了实现育人价值融合、育人内容融合和育人方法融合的变革方向。面对当下课堂教学中难以促进“五育融合”理念下教学观念的转变、难以开展打通“五育”边界和屏障的教学行动,以及难以形成具有综合育人效能的“五育”教学生态的变革困境,可采取的变革路径为:教学目标由分解割裂到融会贯通,体现“五育”目标的统整取向;教学内容由全面覆盖到深入核心,体现“五育”内容的均衡取向;教学方式由从自主建构到联通分享,体现“五育”方式的活动取向;教学评价由整齐划一到多元开放,体现“五育”评价的个性取向。  相似文献   

6.
稿源采珠     
<正>安徽刘再兵作为音乐教师,探索五育融合实践,要“以美育人、以美培元、以美养德”,坚持以音乐学科课堂和紧随时代发展的主题活动为载体,结合音乐学科特点,从艺术的视角将五育融入课堂教学并以此转化为一种教学能力。既要立足音乐本体,又要超越音乐本体并贯穿于课标综合理念之中,整合“五育融合”资源,着眼美育课程建设,挖掘音乐文化元素,渗透思政教育,弘扬美育精神,回归劳动教育本真,有层次有梯度地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探索。以此推动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7.
顾锋峰 《家长》2024,(8):56-58
<正>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指向综合育人的学科大课堂实践成为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这一实践以综合育人为目标,致力于充分挖掘小学生的潜能性、独特性和发展性,通过跨学科主题教学,发挥课程协同育人价值,促进学科内知识的整合,以及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此外,该实践还强调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理念,旨在不断提升每一个小学生的学科理解力与综合实践力,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学校课程必须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在做优分科课程的同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进跨学科课程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课程融合是基于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指向全面发展人的育人目标;基于知识融会贯通,指向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基于育人方式创新,指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为此,学校课程着力构建起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一知识一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融合结构框架,通过概念、主题、现象和方法等整合方式,形成学科间融合课程、领域间融合课程和活动融合课程的课程形态,真正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相似文献   

9.
全国教育大会确立“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要求高中物理课堂以五育融合为抓手,以课堂育人为目标,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深度变革。通过高中物理知识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可以实现五育的相融相通,发挥五育的优势互补作用,体现五育的综合协同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翠英 《教育》2024,(5):38-40
<正>“五育”融合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课程融合是学校深度推进“五育”融合的根本路径。作为上海市金山区融合育人种子校,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近年来致力建构内容丰富、系统和谐的“七彩”课程,并以此探索“五育”融合育人的校本化路径。一、价值理念融合,形成“七彩”课程融合育人的课程目标“五育”融合首先是一种价值理念的融合,这是贯穿学校整个育人过程的灵魂和主线,能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目标导向、价值引领和行动准则。通过价值理念的融合方式把党和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机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制度建设中,形成上下一体、内外协同的学校文化价值系统。我校在建构“七彩”课程的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学科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深化课程改革的组织形式,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单位。在"五育"并举的新型育人理念下,音乐教研组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布置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组织集体备课等,更需要通过加强教研组建设,将先进理念切实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升校本研修质量、丰富学校美育工作内涵发展,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课程观集中体现教育者对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以及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的理解。课程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观课程”,课程观之“观”指“观念”,“观课程”之“观”指“看待、反思”。“五育融合”课程观作为一种课程观念,是指在其指引下,我们如何理解五育融合课程观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何看待五育融合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问题,是一种将五育融合的教学涵盖在内的广义的课程观。因为需要专门撰文阐述五育融合的教学及评价,故本文着重从本质及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五育融合课程观的内  相似文献   

13.
宋闽莉 《教育》2024,(10):57-59
<正>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成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五育融合”教育。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适时了解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一种有效反馈。小学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教学,进行科学的课堂评价,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五育融合”教学简述  相似文献   

14.
“五育融合”作为新课改背景下重要的教学战略,其主要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五育融合”强调按照相应的学科逻辑,设定科学的五育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对于高中物理而言,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物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高度关联,从丰富的高中物理教学素材中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元素,渗透五育内容,促进五育与物理课堂的深度融合,在正确认知高中物理课程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基于此,分析“五育融合”要求与高中物理课程结构的融合策略,提出物理课程实践中教学活动渗透美育、劳动教育、体育、德育的方针策略,最后总结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全面育人目标,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赵红梅 《江西教育》2024,(19):58-6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五育”融合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五育”融合是指“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旨在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构教学理念,探寻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探索,促进学生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形成。本文基于“五育并举”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学科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教育元素分类解析可以发现,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蕴含着以一育为主、融合其他各育的丰富可能。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发展为旨归的学科教学范式。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科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五育元素,整合利用五育元素进行教学设计;以落实分科教学中的五育融合为主,以积极拓展跨学科教学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辅,立足校情开展脚踏实地的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要将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落细落实,教师要明确育人使命,学校要落实组织支持,教师教育机构要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7.
突破以知识逻辑建构的学科课程和缺乏有机统整的校本课程局面,需要找到学校课程融合创生的突破口。学校课程融合本土资源、三级课程融合、学科课程五育融合是有效的突破口。融合本土资源是把当地知名物产等资源选编重组,挖掘育人因素,融入课程设计;三级课程融合要综合分解各学段、学科、单元章节的核心素养落脚点,加大学科内学科间内容融合,模块化改造学科整体,并把学科课程融合延伸到课后服务;地方课程特色化融合可采用专题或模块形式呈现;校本课程个性化融合可采取特长选修、社团活动、走班教学等方式落实。探索建构学科五育融合课程,向内挖掘融五育即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五育因素,合理设计育人目标,融合学科内容和教学方式;向外延展融课程可采用项目式课程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五育融合”视角,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立意和教学观进行解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新方案”和“新课标”的发展历史和内涵体现。研究认为,可以从融通视角认识“五育融合”与“新课标”落实的内在联系;从转化视角构建“新课标”下的学校新生态;从发展视角深度开发学科育人价值,寻找“五育融合”改革和实施“新课标”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师对学科教学价值的一种认识,是教师对教学观、课程观、人才观的一种心向,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影响下,融进自己和集体对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认识,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而形成的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对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很重要,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势,基于五育融合理念构建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厘清五育融合的内涵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前提。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全过程评价为外在形式,以重视评价整体育人价值的发挥为精神内核是促进五育融合的教学评价样态。以五育融合为导向、以师生生命成长为价值追求、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内容、以五育融通为评价标准是构建五育融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