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技创新决定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而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山东省资本市场还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山东省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一是完善种子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二是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三是加强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四是鼓励高科技企业场内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具有长久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能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通过建立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及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间的有效对接机制,建立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是推动我国持续科技创新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服务科技创新的角度,对中美两国资本市场融资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资本市场融出资金方面,中美两国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融出资金的效率较为接近;而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时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我国应努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场外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李先龙  徐学文 《科技风》2013,(10):13-1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各项制度日益完善,资本市场已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整体规模偏小,存在诸多制度缺失。文章在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基础上,对存在问题,提出: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塑造独立资本市场主体、培育资本形成机制、完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建立自主创新的市场制度、形成竞争约束机制等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合芜蚌试验区是安徽省实施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平台,成为我国3+1自主创新示范试验区之一,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分析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着力点,建议抓住试点机遇,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工作体系和服务平台,探索在高新区建立公共融资平台、科技银行、多层次担保、知识产权贷款等多方协作的融资途径,同时不断创新完善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文山州三七生产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大部分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制药和加工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其创新能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实现形式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奖励创新人才政策、产业引导政策、新产品减免税、科技引导政策对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影响较大;但目前企业在三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激励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内因,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技术市场不健全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外因。最后提出了提高三七生产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逐渐走向融合,建立了科技和金融的合作机制。我国陆续出台了创业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贷款、科技保险、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政策,让金融资本参与创新活动、分散科技创新的风险、分享科技创新收益,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本刊编辑部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构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阶段递推CDM模型,以北京市海淀区企业为例,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初期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在企业层面集聚,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伴随企业创新向纵深发展,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应向管理要素方向转变,增强企业创新稳健发展的内生机制。因此,应强化不同金融工具间的协同与配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支持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发展三板市场是培育我国二板市场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风险资本退出障碍,在分析国外二板市场发展新趋势基础上,以创新务实的精神提出并剖析了我国“以三板促二板”的发展途径,为尽快培育我国大陆二板市场,完善多层次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有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引进技术走向自主创新——韩国科技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的科技创新,是伴随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不断向前推进的.韩国经济发展.依次推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贸易立国战略和科技立国战略.此间,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跨越.韩国科技创新路径,大体表现为,先是做好技术的引进和仿制,继而转向消化吸收后的改进提高和技术再创新,最后及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数量比重,全面进入自主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也是推行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判断的体系,然后运用统计数据及制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基本判断,分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以中国10488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产权属性与制度环境的双重视角,采用Tobi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通过增加企业创新投入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本文对于认识风险投资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信东  薛海燕 《科研管理》2021,42(2):161-170
以2013年—2017年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处置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中小创新创业企业的两个资本市场中企业创新投资的差异,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别从企业内部“管理者短视”和外部“股票流动性”视角探究了影响该差异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创新投资活动显著高于创业板公司;新三板企业低管理者短视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促进作用,而新三板的低流动性具有遮蔽抑制效应。本研究为全面判断与评估创业板和新三板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新证据,对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和促进企业创新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鸣  段梅  陈福生 《软科学》2012,26(8):1-4,22
从我国金融发展中的银行业发展、股票市场发展和保险业发展三个方面,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考察了1993~2010年间我国金融发展与外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外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但以银行存贷款余额、股票总市值和保费收入所代表的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对外资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Matsuyama与 G-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错配等变量,系统考察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并予以模型刻画,进而提出核心命题。利用2003—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在测算金融错配指数的基础上,从政策扭曲与金融摩擦双重视角对上述核心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尤其是对企业“创新质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揭示,金融错配会通过政策扭曲和金融摩擦这两条路径影响企业创新。本文研究意义在于不仅从微观层面揭示金融错配抑制创新的内在逻辑,同时从双视角进一步剖析金融错配的影响渠道,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实现快速赶超的基础。当创新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推进时,包括4个重要方面,即发展战略导向、创新发展组织、创新资本投入和创新发展整体性推进。中国创新发展在以上4个方面均表现出国家主导的特征:在战略选择上,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先后制定了以扩大出口为导向的大国战略和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强国战略;创新组织上,中国发展起了国家战略导向的垂直整合组织方式,以及以高新区为主的环境支撑型创新组织方式;创新资本投入上,形成了中央财政投资项目制、地方政府以投融资平台进行投资的方式,以及各种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模式;在国家创新的整体推进上,中国已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升级为新型城市化与发展创新性经济互相促进的阶段。以上4个方面形成了中国创新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研究一直追求负责任创新趋善而行的普遍价值,而对责任理应更“宽”的框架讨论不足。在“新发展阶段”,理论界对负责任创新的重要命题,即谁对创新负责任、创新要对谁负责任以及负什么责任应准确认识。本文总结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内含创新主体、价值主体、创新客体、创新理念和政策的机理框架,用以阐释负责任创新的理论逻辑。研究结论指出,应以国家战略的首位价值主体为导向,发展新的创新理念,促进负责任创新动力机制形成;建构由政府、党派、民众、用户和社区共同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注重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和行动的转变;完善自主可控的创新链,形成大国间“均势”的创新安全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科创板推行以来,度量其重点是企业是否实现了产品突破性创新。产品突破性创新是组织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掌握先进技术、突破技术封锁的重要途径,而使命是驱动企业实现产品突破性创新的精神支柱。但现有研究关于在使命驱动情境下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产品突破性创新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权变观,以科创企业为例,从领导行为与意义建构的动态匹配视角出发,选取极具典型性和极端性的HB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揭示了在使命驱动情境下,科创企业使命的导入、认同、内化三种使命形式分别驱动着产品突破性创新实现萌芽、形成、强化的三个阶段。针对产品突破性创新的不同阶段,通过授权、命令、双元领导与不同意义建构主体的有效适配促进产品突破性创新实现,并由此形成领导行为与意义建构的附助性匹配、补偿性匹配及整合性匹配三种动态匹配模式。本文从使命驱动、领导行为与意义建构的动态匹配视角揭示了产品突破性创新的实现过程,为科创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原长弘  张树满 《科研管理》2019,40(10):184-192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不仅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基于中国转型经济情境,文章廓清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跨层整合了宏观层国家创新系统和微观层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并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框架。该框架打开了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互动下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自身技术创新的黑箱,探讨了企业家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机理。另外,文章拓展了现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科研管理》2022,43(4):185-191
    运用2010—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将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度与广度的二维细分,实证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能否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风险投资如何影响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均具有积极作用。(2)企业实施国际化深度发展战略能够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而国际化广度发展战略却未能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风险投资介入增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创新增值作用,提高了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3)风险投资对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会由于企业上市后风险投资机构是否继续持有股份以及风险投资机构背景特征和投资契约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