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植物的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相对于叶绿体和核基因片段来说,线粒体基因片段由于其分辨率较低、结构复杂而较少应用到系统学研究中。本研究选用nad1基因的第2内含子序列探讨了稻族Oryzeae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单型属Porteresia的系统学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nad1基因内含子序列的系统学意义以及空位性状在系统发育重建中的价值。本研究结果支持将稻族分为两个亚族(Oryzinae和Zizaniinae)的处理,稻族中假稻属Leersia与稻属Oryza最近缘,Porteresia coarctata不应该单独成属而应处理为稻属的成员。本研究表明,nad1第2内含子具有一定的系统发育信息,尤其是在较高分类等级的系统发育重建中具有较大价值;同时表明空位的合理利用将在已有序列信息基础上提供更多的系统发育信息。  相似文献   

2.
蹄盖蕨科Athyriaceae是蕨类植物中复杂的大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证据表明它是一个自然类群。前人根据染色体的基数,将蹄盖蕨科划分为3个亚科,但没有得到分子证据的支持;本文依据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再结合形态特征,将该科重新划分为5个亚科:冷蕨亚科、蹄盖蕨亚科、对囊蕨亚科、双盖蕨亚科和轴果蕨亚科。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广义榆科 Ulmaceae s.l.及其近缘类群的trn K基因5′端内含子区序列。在尝试利用该内含子区进行榆科系统发育研究的同时,探讨了其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利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仅得到1棵最简约树。该简约树的树长为665步,其一致性指数(CI)和保持性指数(RI)分别为0.7714和0.7965。分析结果表明:广义榆科为多系群;狭义榆科Ulmaceae s.str.为荨麻目rticales其他类群的姊妹群;大麻科Cannabacea嵌在朴科Celtidacea中,即朴科为一并系群;系统位置有争议的2个属——白颜树属Gironniera和糙叶树属 Aphananthe与朴科类群聚为一支。本研究还表明trnK基因5′端内含子区序列分析在植物较低分类等级(如近缘属间,属下种间)的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由于手段和技术的更新,资料大量积累,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成为植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过去近五十年的研究作了回顾,并从分子系统学、分支系统学、花原基发生的形态学、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及白垩纪花和其它生殖结构化石研究等五个方面对该领域在最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今后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作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5.
许健  于涟  李龙  由振强  万旺军  刘岩 《科技通报》2007,23(1):52-57,101
根据鸡白细胞介素18(IL-18)cDN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我国地方品种萧山鸡原代鸡脾细胞中扩增并克隆鸡IL-18全长基因(Genbank accession,AY628648)。扩增片段全长591bp,共编码197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其中含有表达完整功能蛋白所必需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该序列与国外报道的鸡IL-18全长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99%。只在引导序列中出现两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分子进化分析表明萧山鸡IL-18基因与火鸡以及家鸭基因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将萧山鸡IL-18成熟蛋白序列插入pGEX-4T-2载体并在Ecoli中得到表达,获得45kD的GST-IL-18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对萧山鸡白细胞介素18的全长基因进行了克隆及表达,并对其分子进化进行了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蛋白序列进化图谱分析软件采用跨平台的java语言开发,基本功能包括蛋白序列的转换与显示;蛋白进化图谱的绘制;蛋白分型与汇总;变异位点统计;蛋白质糖基化统计;蛋白序列相似性矩阵统计。软件可以解决生物信息学、分子系统学领域复杂的蛋白序列的绘制和数据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天麻共生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用真菌受到较广泛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蜜环菌发酵产物中活性成分、功能及在功能食品中的开发应用,而对其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有待深入。概述了蜜环菌属真菌的系统学研究概况以及天麻共生蜜环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国产防己科蝙蝠葛族tirb.Menispermeae9属20种和外类群青牛胆族trib.Tinosporeae 2属3种植物完整的ITS(包括5.8S rDNA)序列。trib.Menispermeae的ITS长527~601 bp,排序后长667bp。当gap处理为missing时具281个有信息位点。PAUP软件分析结果表明:①trib.Menispermeae是一个单系类群,该分支得到hootstrap l00%的支持;②确定了存疑种Pachygone valida的系统学位置,该种是Coc—culus属的成员;③Sinomenium和Menispermum两属有很近的系统学关系,组成族内稳定的一支,它们的ITS序列同源性极高,ITS1比族内其它属长41~73bp;④Stephania和Cyclea也是系统发育关系很近的两个类群。前者具两个主要分支,其IIS1、ITS2的G+C含量差异较大,在种类组成上,该两大支与传统上Stephania属内处理的2个亚属——千金藤亚属subgen.Stephania和山乌龟亚属subgen.Tuberiphania基本一致;Cyclea属内种间的ITS序列差异小,同源性极高。  相似文献   

9.
在吸取各学派对被子植物原始类群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八纲系统,提出被子植物原始类群有60科的新见解,并以分子系统学提出的狭义的基部类群32科为对比,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究。以科为性状,以Takhtajan 划分的世界植物区系的“区”为OTU,UPGMA分析显示:(1)东亚区确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区,它既与北美东、西部(北美大西洋区、马德雷区)有密切关系,但更接近印度支那区;(2)环太平洋的4个地区集中了较多的原始被子植物的科,它们是东亚地区,北美东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热带亚洲、澳大利亚东部和西南太平洋岛屿地区,中、南美热带地区。这种分布格局显然和被子植物起源地与扩散以及太平洋的形成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家蚕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新培  徐孟奎 《科技通报》2004,20(3):252-257
家蚕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微卫星序列长度多态性(SSR)等多种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家蚕基因组多态性分析,构建了家蚕分子连锁图谱;开展了家蚕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功能基因的研究.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研究是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内容.家蚕蛋白质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确立了家蚕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了家蚕功能蛋白质研究.该文对家蚕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桦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阐述桦木科 6属 36种植物叶表皮和花粉的形态及系统学价值 ;首次揭示中国特有属———虎榛子属胚胎发育的全过程 ;化石植物有重要发现 ,发现了美国怀俄明古新世一个化石新属———Cranea和Palaeocarpinus属的两个化石新种 ,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桦木科榛亚科最早的化石纪录 ;利用形态学资料、rbcL基因序列、ITS序列分别对桦木科及外类群进行分支分析 ,并根据化石植物提供的证据 ,将三者结合分析 ,重建了桦木科的系统发育 ,建立了桦木科的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从花发育研究的方法、花发育与被子植物花部结构的多样性、花发育与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以及 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被子植物系统学中花发育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例举了  一些重要结果。同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评论。作者认为植物的 形态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时空过程,在系统学研究中对花部性状的分析和认识应该树立动态的观点。 今后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开展被子植物花的发生和发育以及性状在不同类群间的比较等方面的广泛研究,并加强对在被子植物花的起源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花部同源异型现象的发育过程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讲,进化学派承认分支学派对系统学的研究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如应用分支分析方法重建系统发育,应用共有衍征确定分类群之间的分支关系以及应用外类群方法来判断性状的极性等,都对系统学的方法有所改进。但分支学派的致命缺点是拒绝接受并系类群。我们属于进化学派,认为并系类群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根据分子资料分析,Zabelia属可以包括于Abelia属内。Zabelia属不但在花粉上和Abelia属不同,可能由于它占有了新的生态位,获得了新的特征,如叶柄基部膨大两两联合,并宿存以保护腋芽。有理由认为它们应独立成属,并不由于Zabelia属从Abelia属分出而使后者成为一个并系类群而把它们合并。分支学派的一些学者认为生物名称作为交流的工具和生物信息储存系统应有明晰的、唯一的和稳定的特性。但具等级的林奈命名系统并不具有这些特性来命名分支和种。最后,PhyloCode被提出。PhyloCode对分支的命名方法有3种,即分支结点定义、分支基干定义和衍征定义。我们认为林奈命名系统作为传媒系统在生物学界的应用已近250年,若要废弃它而采用PhyloCode,必然会在命名方面引起一片混乱。但我们并不是说PhyloCode的拥护者所提出的建议一无是处,我们建议他们宜继续进行研究。由于应用生物学种概念于植物界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多为植物系统学家所抛弃。分支学派的兴起,推动了系统发育种概念的提出。该概念基于3个特征,即自征、区别特征和基本排它,因此分别命名为自征种概念、特征种概念和谱系种概念。事实上,目前大多数植物系统学家仍然应用着形态–地理学种概念,但我们在划分种时,必须有尽可能多的资料,特别是要将传粉、繁育系统、分子系统学资料和形态学资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吴娥  黄锐  吴林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260-266
目前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安全信息系统学领域尚处于空白,因此开展安全信息系统学学科构建,有利于完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并促进安全信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立足于信息系统学、安全信息学和安全系统学的基本理论,提出安全信息系统学的定义并阐述其内涵;其次,论述安全信息系统学的理论基础并从6个方面梳理其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安全信息系统学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其研究程序;最后,从4个方面探讨安全信息系统学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安全信息系统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安全信息系统学学科的构建是对安全科学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相似安全系统学的基础理论,并促进相似安全系统学的发展与实践,基于相似安全系统学的学科内涵,提出相似安全系统学原理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同时,基于安全科学原理的PCP结构对相似安全系统学原理结构进行论证,提出相似安全系统原理创建研究的思路步骤和相似安全系统学4条基本原理,即安全系统局部和谐原理、安全系统信息原理、安全系统共适性原理及安全系统支配原理,并获得基于4条相似安全系统学原理的一系列重要推论。结果表明,从发展视角构建相似安全系统学的原理体系框架,有助于指导相似安全系统学学科原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原位杂交技术在稻属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3个方面:(1)特定 DNA序列的定位;(2)构建染色体的物理图谱及其与遗传图谱之间的关系;(3)稻属基因组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Syngnathids (seahorses, pipefishes and seadragons) exhibit an array of morphological innovations including loss of pelvic fins, a toothless tubular mouth and male pregnancy. They comprise two subfamilies: Syngnathinae and Nerophinae. Genomes of three Syngnathinae members have been analyzed previously. In this study, we have sequenced the genome of a Nerophinae member, the Manado pipefish (Microphis manadensis), which has a semi-enclosed brood pouch.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olecular evolutionary rate of the four syngnathid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eleosts. The loss of all but one P/Q-rich SCPP gene in the syngnathids suggests a role for the lost genes in dentin and enameloid formation in teleosts. Genome-wide comparison identified a set of 118 genes with parallel identical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in syngnathids and placental mammals. Association of some of these genes with placental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mammals suggests a role for them in syngnathid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我国大豆面临着生产落后、供给严重不足、国内大豆产业受到 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严重冲击的局面。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收集保存的大豆资源蕴藏着丰\\r 富的有益基因。开展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大豆基因组序列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 优异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与克隆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将推动大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提\\r 高大豆的分子育种水平,为大豆遗传改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针对这些内容,2003年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重大项目“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及其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