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时效的极限追求是新闻媒体竞争公开的法宝,截稿时间不断延后一度是新闻媒体应对竞争的必然选择,然而在电视直播技术开始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普遍运用后,对新闻时效性追求的极限目标才清晰地出现在新闻人面前。新闻的时效性表达,在电视新闻直播中得到极限的表达,也使电视新闻实现了从今天的新闻今天看到现在的新闻现在看的深刻转化。电视新闻直播手段的运用改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状态,是对电视新闻传统编播制度的一次革命,对不同介质媒体的竞争格局的形成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辉 《新闻知识》2003,(2):8-9,7
2002年在南京地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南京市电视台都把新闻类栏目作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一年元旦刚过,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就改版了,原有的《城市点击》栏日,推出了一档全新的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说它是全新的,是因为这档节目长度从原有栏目的20分钟扩充为一小时——这在南京地区的新闻类栏目中是首创:又因为这档节目采用了一位主持人、直播一小时的方式——这在全国省级电视台中还不多见;再因为这档节目是拍南京人、说南京事、主要为南京市民服务——这在江苏省台更是首创。而在这之前,在南京地区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由南京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节目在南京市民中无论是收视率、  相似文献   

3.
贾雪 《声屏世界》2011,(3):31-32
2008年3月24日22:00,电视新闻分析和言论性直播节目《新闻1+1》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亮相。该节目时长3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4.
美国、日本等电视新闻节目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早早地步入到“电视新闻报道时代”。在日本,早间、午间、傍晚、晚间各个时段都会有电视新闻节目,各家电视台为了争夺观众,不断汲取先进国家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理念,结合本国情况制作出适合本国观众口味的“电视新闻大餐”。1985年朝日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首次推出了大型电视新闻节目《新闻站》一举成功,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新闻改革,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于2004年、2005年推出二档大型新闻直播版块节目《鞍广早新闻》和《鞍广午间新闻》。几年来,它们以权威、真实、快捷、贴近的风格,为钢城百姓打造新闻新时空。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创办这二档新闻直播节目的宗旨不仅是要满足全市听众了解本市发生的新闻需求,还要让他们了解全国、了解世界。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20日,来自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的多位新闻理论名家对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大型新闻直播栏目《江苏新时空》进行了观摩。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该节目在全国省级电视媒体电视新闻改革中所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充分认同了其颇具特色的节目风格。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文虎没想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有这样的大手笔,这档节目投入很大,但无论是节目的形式还是内容,都相当不错,有特色、有创意。开省级卫视新闻改革的先河。首先是“超链接”。这是当今非常前沿、非常有探索力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语境是以互动性为本质特征的传播语境,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网络自制的新闻评论节目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对受众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节目的精准定位和传播.《今日喷喷喷》作为全网首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利用在线直播、弹幕评论及"灌水"规则,体现出强互动性的节目特征.其话题选取兼顾"新鲜度"和"热度",且形成了完成一次制作,多平台协同发力的新媒体传播矩阵,节目嘉宾的选取和语言风格的转向也为传统新闻评论节目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欢 《记者摇篮》2010,(6):40-40,39
“致力民生,新闻力量”这是辽宁广播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新北方》的节目定位语。近年来,各省市广播电视台纷纷推出了诸多“民生新闻”类型的新闻栏目,比如辽沈地区的《新北方》、《生活导报》、《直播生活》等,不仅节目收视率高,更获得了百姓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马工  安涛 《新闻前哨》2005,(11):51-51
近两年来,一批以“民生新闻”为旗帜的电视新闻栏目, 已开始深受观众的喜爱,如湖北经视推出的《经视直播》栏目,湖北卫视推出的《现在直播》栏目,目前在湖北地区,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这些“用百姓的话说百姓的事”的“民生新闻”节目,为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被观众认同,这都与民生新闻具有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直播的节目形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开始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信任,在整个新闻领域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体现出电视新闻直播独有的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新闻直播的特点,并以《甘肃新闻》为例,阐述了电视新闻直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建秋  魏波 《新闻界》2005,(6):51-52,61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主流新闻体裁之一,各地电视台都把新闻评论性节目作为重点节目推出,中央电视台还专门设置了新闻评论部.新闻评论性节目对于电视新闻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005年8月至9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各地电视台都隆重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专题节目.其中,新闻评论节目成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重头节目。从写作方面来看,许多优秀的以抗战为题材的新闻评论节目鲜明地体现了电视新闻评论写作的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评论是目前国内新闻专题一种常见的节目形式,它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新闻评论,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上基本都是《焦点访谈》式的。由于《焦点访谈》所产  相似文献   

13.
在民生电视新闻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为吸引更多的受众,避免节目的同质化、庸俗化,各电视台开始寻找不同的突破口,对自己的节目进行特色定位。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的《8858新闻眼》是2007年9月推出的一档新闻栏目,8858,帮忙到家是栏目的宗旨,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上海电视新闻中心2006年精心策划推出中国大陆第一档互动式电视新闻辩论节目。该节目的自我定位是:力图通过辩论形式,展开对新闻话题、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乃至公共事务的讨论,让事实在辩论中变得更加清晰,让观点在辩论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节目的自我宣传是:你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看法。《撞击》,让你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所谓民生新闻,即指“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新闻题材.从本质上仍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①。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推出,被公认为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开端。自此以后,各地媒体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大量涌现,诸如《某某零距离》或《直播某某》层出不穷。民生新闻的勃兴是“以人为本”理念和三贴近原则的最优体现,是践行和肩负社会主义新闻责任的上乘之道。  相似文献   

16.
李茂华 《报刊之友》2014,(11):131-132
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本文以《成视新闻》与《零距离》为例说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表现为: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浅表化;视觉效果丰富化;听觉效果戏剧化等方面。电视新闻从业者应正确对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使之正确地为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17.
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本文以《成视新闻》与《零距离》为例说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表现为: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浅表化;视觉效果丰富化;听觉效果戏剧化等方面。电视新闻从业者应正确对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使之正确地为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李轩  赵彤 《视听界》2001,(2):13-14
世纪之交,江苏卫视于2000年12月31日晚至2001年1月1日凌晨,推出了《世纪--我们共同跨越》5个小时的大型直播节目。其中第一部分为55分钟的新闻专题报道“世纪写真”,在充分报道各地庆祝活动的同时,全方位地对2000年以及20世纪进行回顾,和对21世纪进行展望,这一档新闻专题报道可以说是一本新闻杂志,下面我们想就“世纪写真”的准备和播出,谈谈对大型电视新闻节目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史良伟 《新闻窗》2014,(5):96-96
新闻直播是电视新闻时效的极限表达方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把新闻小型直播当作了拉升收视率的利器。而直播节目的核心在于主题策划。优秀的直播节目会通过策划含量彰显媒体态度,在经济回报上变非黄金时段为黄金时段,极大地提升地方媒介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于涛 《声屏世界》2014,(10):50-51
<正>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早已有"本台评论""编后话"等评论模式,这些评论一般由节目编辑负责撰写,由新闻主播进行播报。随着引入评论员元素,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开始体现出更加鲜明的"本台立场",彰显观点导向。2011年1月1日,大连广播电视台全新改版的《大连新闻》推出了评论员连线环节"编辑快评",并实现日常化播出。截至2013年1月1日,"编辑快评"已播发新闻评论40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