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向言语是指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对儿童所使用的简化的语域,它是儿童语言习得初期最重要的输入形式。儿向言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具有与成人间话语不同的特征;儿向言语还随着儿童语言和认知的发展调整复杂程度;成人文化水平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儿向言语产生差异进而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掌握儿向言语这些特征并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儿向言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儿童主要语言习得中的言语输入,儿向语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论述儿向语的特点和作用来讨论儿向语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儿向语语言特征及调整状况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向语是儿童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对儿童的简易化的使用域,它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要语言信息输入。文章以儿向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在语言复杂程度上的调整状况为视角,综述介绍了西方心理语言学家对英语国家儿向语的研究,以及中国近十年来在儿向语研究上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影响儿童语言学习的外在因素:构式语法与斯金纳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语言学习深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构式语法认为语言学习是"基于使用"的发展过程,强调外界语言输入对儿童语言心理表征及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斯金纳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认为外在因素与儿童语言学习是多重双向互动关系,儿童语言学习中的"言语事件"不是单纯的外在输入,还包括语言产出及其前因后果.与"基于使用"的语言学习理论相比,虽然言语行为理论没有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但是两种理论都强调了外在因素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外在环境中的语言频率和形式--功能一致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儿童在简单语言的基拙上通过学习逐步达到语言使用的创造性.言语行为理论为构式语法的语言学习理论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可以为构式语法将来研究不同交际任务要求与儿童内部认知能力发展之间的互动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满足儿童游戏需要,丰富交往语言内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  相似文献   

6.
用耳朵阅读,是儿童阅读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有助于儿童具备多元化的读书方式。用耳朵阅读,帮助儿童从疏远语言到亲近语言,给童年阅读以丰饶给养。言说,存养儿童的言语天性,满足其言语生命独特的感悟与需求;写作,释放儿童语言活力,使其言语生命得以鼓荡与激扬。  相似文献   

7.
特殊儿童回声性言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声性言语是一种特异性言语形式,常见于自闭症儿童、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儿童以及特异性语言儿童等群体。本文从回声性言语定义、类型、成瘾,互动价值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特殊儿童出现的回声性言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成人在儿童的语言习得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而非仅仅是提供语言模型。成人总是以儿童能够接受的程度来使用语言,而且会根据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度的进步而加大话语的难度。因此对于简单、形式完美、内容详实的母亲语言(mothers’speech)研究是儿童最初语言输入研究的重点,母亲语言特征对于婴儿的社会交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母亲语言的三个特征:简约化、表达性鉴别化、澄清化来展示母亲语言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艺术语言是一种趋理性、多变异的语言,它印记着重感情、轻逻辑、追求自由的艺术思维。这种语言有其深层心理结构和原型。文章前溯到儿童思维和儿童语言,着重论述了儿童思维以直观形式代替逻辑形式以及自我中心的模式等特征,并且探讨了这些特征在儿童语言中的印现,意在寻找艺术语言的深层结构和原型,从而去研究艺术思维与儿童思维的某些相似性以及艺术语言与儿童语言的亲密关系,进一步去揭示艺术语言的心理奥秘。  相似文献   

10.
故事在儿童言语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讲故事是扩展和丰富儿童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儿童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他们能发现新词,通过故事,能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并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借助故事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要学会欣赏儿童的童真,尊重儿童特有的语言,保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敢于表达,让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言语表达陷入了一种固有的模式,儿童的发言成为一种刻板的存在。因此本文提出要品味文本形式,感悟儿童语言的独有韵味;促进思维交流,创设儿童语言的倾吐渠道;链接认知联系,促进儿童语言的学以致用;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语言生命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日益退化,导致其先天的语言灵性被扼杀,语言智慧被戕害。语文教学唯有从儿童出发,让儿童在语言的溪流中自由地嬉戏、自如地奔跑、自然地生长,才是正途。顺应儿童的语言天性,呵护儿童的语言灵性,培植儿童的语言智性,释放儿童的语言之美,才能让儿童拥有属于自己的言语个性和浪漫情怀,尽情地放飞诗意的想象,享受言语生命的快乐勃发,开创自己芬芳的言语人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材料来自于对一个8个月到18个月大的儿童的日常语言观察。发现儿童在此阶段拒绝言语手段经历了三个阶段:非言语拒绝阶段、初步言语拒绝阶段和规律形成阶段。此规律主要是指在此阶段儿童抽象出了一个语言使用规则——"不+V"。这种否定表达方式只是用来表示拒绝。不涉及此结构的其他功能。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儿童18个月之前拒绝言语行为的变化讨论了语言能力问题。认为儿童在18个月之前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有关儿向语的研究超出了儿向口头语的范围,已经发展到了动作语的层次。本文在对儿向动作语最新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儿向语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评价了儿向动作语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该研究会对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有重大的启示,对双语、双方言儿童如何顺利度过语言"沉默期"这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时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还指出,对汉语普通话环境下儿向动作语的研究有利于全面观察人类语言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更深入地了解语言输入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心理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状况不仅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还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体现。在个体言语发展过程中,言语产生的标志就是婴儿最早说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这也是口语产生的标志。因此,儿童最早获得的语言就是口语。正因为口语在个体言语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口语障碍会对儿童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个体口语障碍多产生于语言习得期,即儿童期,持续时间越长,其特性就越复杂、越牢固而难以改变。但在有关儿童言语问题的研究中,目前尚少有人就儿童口语障碍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  相似文献   

16.
马磊 《现代教育科学》2012,(6):46-47,49
语言,是全人类共同的体验,也是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化心理学视野下,对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有意义的阐释:从符号到文化;从声音到言语,是儿童学习文化的工具,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工具。让儿童走向成人,走向集体化,成为具有真正功能的成年人。  相似文献   

17.
一、视觉阻断法的提出近年来,听觉障碍儿童的口语训练一直是特殊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广大听障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是对于听觉障碍儿童口语训练应该从哪里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听障儿童对语言视听编码的识别,更适合于其言语语言的发展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视觉阻断法"是指特殊教育训练人员、言语治疗师、家长等在对听障儿童进行口语训练时用遮蔽物(如手或其他工具)遮挡自己的口型或采用转移自己身体或听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最基本、最简便也最有实效的方法,读可以帮助儿童感知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可以帮助儿童记忆,促进积累。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口头语向书面语转化的重要时期,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生活中日常语用状况的考察发现,城市女青年的言语使用表现出对儿童的发音、用词或造句特点风格的趣味和追求,体现在语音、词汇或语法等层面,形成了诸多特点。这种语言变异的卡通化特征已构成一种鲜明的语言社会变体,而且言语的卡通化也呈弥漫态势。  相似文献   

20.
一、儿童学习外语的特征 1、儿童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时,需要理解这种语言形式的意思和用法。他们的抽象思维尚未发育成熟,在理解方面能力偏弱,形象的事物和熟悉的环境对他们理解、运用新语言起到辅助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