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一部跨类型小说,精彩的世情描写和高超的写实艺术使《绿野仙踪》在清中期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它在人物塑造和结构技法上深受世情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塑造出众多的"正邪两赋"之人;而"草蛇灰线"法的运用,则让原本庞杂的内容有了潜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伊莉萨白.哈罗尔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女作家,怀特派小说的代表之一。她是一位严肃、深刻而又细腻的作家。她关注社会,尤其是关注不利处境中的年轻女性的生存、内心和未来。她擅长人物内心的探索。她是一位将外部现实世界与人物内心世界完美结合于作品的优秀作家。本文旨在介绍这位优秀的作家及其两部颇有影响的作品———《遥远的展望》与《瞭望塔》。  相似文献   

4.
《七侠五义》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侠义之士,讴歌和赞美了其"侠之忠"与"侠之义",并且使这些侠士及其侠行、侠节,侠行成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核心和主体。作为"侠士"的代表人物,展昭的形象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初读《七侠五义》认为展昭只是"侠之忠"的刻骨追随者,但是在深入了解作品的的写作背景后再读这本书,则发现展昭身上所体现的是另一类"侠之义",展昭就是"忠义两全"的完美结合者。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两位泰斗级人物,西奥多·德莱赛代表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而莫言是当代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虽然他们两人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两人都在描写新女性主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下的人物分别代表了西方和东方女性的觉醒,这使两人的作品有了一定的共通性。本文从对比德莱赛的《嘉莉妹妹》与莫言的《红高粱》中女主人公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中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批评的结构主义观点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并研究了这篇小说的人物角色的构成与小说的深层结构,不仅使读者对这部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而且也对真爱的理解也有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爱伦·坡的创作意图、写作原则角度,通过对其作品《乌鸦》的分析,解读诗歌中的哥特元素,说明哥特元素不仅存在于小说中,在诗歌当中亦可以分外活跃、表现强烈。爱伦.坡将笔锋探向人的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了莫大的想象空间,引领读者从悲戚中获得启迪、振奋,不断探索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涵盖戏剧、小说、诗歌和童话。《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辞藻华丽,意象新颖。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人物和叙事结构,以此来探索王尔德的创作动机以及其美学思想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亨利·詹姆斯是最早有意识地把叙事视角作为主要技巧纳入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在《使节》这部作品中,通过叙述声音与人物视角的完美结合、视角转换、特别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等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成为现代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文说的代表人物,《在路上》是他的第二部作品。这部作品一经出版,无论是从小说描写的敏感度上,还是从对小说主题的探究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部堪称是美国垮掉派小说的《圣经》的文学作品是对美国精神的伟大诠释。以小说中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和迪恩的美国精神展现为切入点,反观美国无论是上层阶级还是普通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精神困惑和人生探索。  相似文献   

11.
阿迪契耶有"尼日利亚的托尔斯泰"之称,是一位值得深度挖掘的作家。她对阿契贝思想的传承以及宏大的移民书写使学者可以从身份认同角度对其作品展开分析。本文从身份认同角度对《美国佬》中不同人物进行梳理并得出结论:由于全球化和原乡记忆以及西方文化价值的入侵和传统文化的割裂,小说中人物大都处于非此非彼的跨界身份状态。  相似文献   

12.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类是通过拆字、谐音等手法预先介绍小说中的人物,具有暗示的性质;一类是配合书中角色的性格命运,模拟角色的声情口吻抒发角色自我的感慨;还有一类就是作者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果然写出作者内心深处一份真正的感情与悲慨。前两类作品或技法工巧,或贴切惟肖,而以艺术成就而论,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要推属第三类作品,它们真实地表现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真正动机与内心情感。作为小说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但把它放在中国大诗人、大词人中去衡量,就不能说它是很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在行文中穿插诗词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传统。在小说中合理地运用诗词,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聊斋志异》就是小说中完美融入诗词的典型。在《聊斋志异》的相关作品中,诗词主要起到了喻示人物身份、揭示人物遭际命运及抒发人物怀抱等作用,通过蒲松龄的奇思妙想使作品具有了新鲜感、陌生化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通常用于叙事性文体。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宠儿》被公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该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叙事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自然意象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小说文本呈现一种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的艺术特征,吸引着读者不断发挥想象去拼合、填充。  相似文献   

15.
唐代小说《柳氏传》在后世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改编。其中,明代传奇《玉合记》是较为贴近原作且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改编。从《柳氏传》到《玉合记》的嬗变受到文体特征、创作者心态以及时代风气等多方面影响。传奇的庞大体制促使《玉合记》增添人物、细化情节;为满足舞台表演需要,设计更丰满合理、极具巧合性的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增加滑稽内容以适应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由于创作者身份和心态的转变,作品主题由政治反思转变为个人理想寄寓。《玉合记》强调忠义、贞节,歌颂自由恋爱,深受明代时代风气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楫传奇《芙蓉记》,改编自《芙蓉屏记》,在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上都实现了对同题小说的突破,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剧作本身亦存在着诸如叙述节奏紊乱、人物语言失当等缺陷与失误。江氏改编得失并存、瑕不掩瑜,反映了明代传奇改编的部分共性。  相似文献   

17.
江奈生.斯威夫特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其写作特点以讽刺手法的大量熟练运用而闻名。但在其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运用得较出色的写作手法还有对比。通过对比,作品完成了人物自身性格之间的转换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角色替换。  相似文献   

18.
《红字》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的问世在美国长篇小说界引起了一阵轰动,为霍桑带来了非常多的荣誉。这部小说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主义色彩,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对每一个人物内心世界的构想,将小说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以及性格等精神层面的元素注入了强烈的主观性,这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从这部小说的题目可以看出,小说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或者标志象征着一种耻辱与罪恶,这样的情节设置以及语言文字的描述使这部小说的文学色彩更加浓烈。本文就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美国长篇小说《红字》展开了一系列的解析。  相似文献   

19.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2005年出版了小说《沉没之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写作手法受到国内外众多评论家的关注。谭恩美一改以往的作品风格,不再仅仅探讨母女关系、族裔问题或是文化冲突,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类文化。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和小说拯救主题对霸权主义的消解,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反东方主义元素,以期展现谭恩美小说艺术对东方主义的非凡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