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大学生生命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令人担忧,高校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高校应从生命价值、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采取多种途径加强生命教育,从而塑造大学生健康而完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杀和校园暴力不断发生在天之骄子的象牙塔内,因此,对大学生这种生命意识淡漠现象仅作心理化的理解和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对生命缺乏尊重,生命意义缺失和生命关怀的缺位才是其深层原因,生命价值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图通过树立生命教育意识和全人观念,提倡开设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课程和讲座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生命体验教育是传统技术理性教育向人文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民众生命意识彰显的反映。本文从生命体验教育涌现的文化背景、生命体验教育的内涵、生命体验教育模式的建构及实践操作等方面对生命体验教育作了系统分析,并对未来生命体验教育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旨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的真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回归生命的本真,开发生命教育的功能。要加强对生命的关怀、体现以学生为本和对学生的尊重。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尤其要加强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它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鲍照的赋无论是咏物还是抒情,都饱含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他的赋有一个共同的抒情主题,即感伤主题:既有对个人不幸际遇的悲叹,又有对人的生命短促易逝的悲叹,更有对社会、历史命运的悲叹,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起步,到80年代逐渐推广,至90年代台湾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而有了华人地区本土化的生命教育,也大大推进了生命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命教育现状的研究,将生命教育定位为一种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和一种生命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新乐府诗人的代表,他的感伤类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代表了他的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从《长恨歌》的主题和《琵琶行》的艺术上来阐述白居易对人的生存境况、人的生命世界的关注以及对人存在的感知。如果说《长恨歌》是作者从主题上感叹人生的悲欢,那么《琵琶行》则从艺术上进入到了更深的人生情感体验之中。但二者皆是作者对历史人生盛衰无常的惶惑,对生命本体存在的矛盾和痛苦。  相似文献   

8.
人的生命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对人的生命问题的思考、归纳与总结,其理论内涵主要包括生命存在、生命异化、生命实践、生命价值等几个方面。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是科学的生命思想,为当今社会人类思考和解决生命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是完善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对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当着力强化大学生的生命认知、促进其全面发展;坚持生命至上、注重生命自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漠视生命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障其生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尽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有了一定探索,但是还没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因此,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已成为高校教育急需发展和完善的迫切任务。本文以促进生命教育的维度出发,并以大学阶段生命教育为节点,揭示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全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在对生命意义、生命尊严方面却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缺失甚至冷漠。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生命意义追寻空虚化、生命价值理想多元化、生命情感淡漠化、生命责任“实用”化,使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尊严意识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教育中,必须让他们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理想,充实人生情感,积极承担人生责任。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加强和改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三个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从而真正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12.
范梅南的生命教育思想来源于对生命哲学的继承,来源于对乌特勒支学派和北美教育研究范式的反思,来源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影响。他的生命教育思想贯穿于现象学教育学研究过程之中,无论是师生生命的相遇,还是教师之教的生命教育,都体现了范梅南对教育与生命的热情,也为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再加上当今国内社会环境的稳定祥和,青少年精神领域的发展并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出现了校园霸凌、自杀等失范行为,上个世纪台湾地区出现与大陆相似情况,今天台湾地区生命教育发展相对成熟,且两岸同宗同源有利于文化借鉴与交流。本文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生命教育在台湾兴起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是台湾地区生命课程实施,再是对大陆的启示,最后是结语。希望通过对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研究,为大陆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首先应是各种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它并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教育类型。生命教育蕴含着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深刻的哲学思考。生命教育在内容上涉及世间万物,并不仅仅指向人类或某一个体的生命;以"人性向善"为基本价值预设,继承更是超越了传统道德教育的范畴;在价值追求上,旨在为学生能够拥有未来人生的幸福打好基础。生命教育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教育理论,更是融入其他各种教育形态的实践活动。在喧嚣尘上的当下中国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世俗理性生命观已趋于成熟。诗人希望通过立“德”来实现不朽,但他们又深刻地感受到人生苦短,他们希望以享乐特别是对爱情的追求来淡化生命短暂的焦虑,获得生命的超脱。《诗经》的生命观和生命主题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是个体生命对于自身存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认知和感悟,体现在萧红的小说中,它表现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与赞美,对种种生命形态的细致描摹,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悲悯以及对荒凉人生命运的感叹。进一步来说,则是对自由美好的生存状态的向往,对麻木自私人性的敏锐洞悉,对社会人生的深切反思。正是通过对种种充满原生态意味的生命形态的描写,作品不仅实现了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反思,更通过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索,达到了对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  相似文献   

17.
许地山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素养和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生命哲学,他的小说渗透着一种浓郁的基督教博爱的精神。其笔下的主人公尚洁等人物有着基督教徒在地如同在天的坦然和安详,她们面对人生苦难时表现出向上求生的生命追求,对生命有着深度的体察。他的创作因而呈现出其他作家少有的独特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体育教育的终极指向,指出培育完满和谐的生命体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体育教育要遵循生命特性,尊重生命个体的自主性、独特性与多样性,发挥其创造性与超越性,开展生命化的教育。体育课程理念要实现由"健康第一"向"生命为本"的跃升,改变体育课程中对特殊需要学生的生命关怀缺失局面,将生命教育纳入体育课程目标中,实现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生命化的体育教育要依靠生命化体育教师,创设生命化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生命的灵动,优化生命机体,焕发生命的活力,激发生命的创造力,进而实现体验生命、唤醒生命、生成生命与丰富生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暴力事件的报道不时见诸网络或报端,这些暴力事件中,有的是以殴打虐待同学为乐,还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有的是遇到小小挫折就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夺去朝夕相处的同学的生命;有的甚至是杀死亲生父母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是什么让这些正处花季、理应对生命充满感恩与热爱的少男少女们会如此漠视生命、冷酷麻木,又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学校和社会理应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全球化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巨大冲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变得更加紧迫.本文就生命教育的内涵、发展及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