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释道安是我国魏晋时期一位有名的佛学大家,其先后整理和组织校译了汉末以来混乱而粗糙的佛经典籍翻译工作,他提出的“五失本,三不易”原则也成为后来译经工作所遵从的规范教敕。他的德行和学识独步一世,无论是对于汉末以来佛学的融汇传承还是对于僧教活动的规范化管理都为后世开辟了一条独立而崭新的道路,实有承上启下的伟大作用,因而了解他的佛学思想以及实践活动对于认识中国佛教思想的传承演变也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由一个郁闷的儒生到崇尚佛学解脱心理困境,既与其个人经历有莫大关系,也与其平生志向有关.接受佛学不仅使他得到新的思想营养,还使他得到温暖的人际环境和新的人生境界.他所吸收的佛学内容如"无我"、"平等" 、"心力救世"等,是他解脱心理困境和拯救社会的主要思想资粮.  相似文献   

3.
诗文至韩愈而风格大变.他借鉴先秦两汉散文的经验,以复古为创新;同时,与僧人多有交往,喜爱佛寺壁画,必然对佛经有所寓目.佛经善于反复铺排且反复的次数特别多,韩诗用词反复的手法和特点又与汉译佛经特别相似,因此,韩诗的用词反复现象必然是其借鉴汉译佛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鸠摩罗什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享有极高的盛誉,被梁启超称为"译界第一流宗匠"的鸠摩罗什在众多佛经译者中赫赫有名,他所翻译的佛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他的佛经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古代翻译理论及汉语言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研究了鸠摩罗什的生平、翻译思想、翻译的特色及其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令的诗文风格显著,思想奇崛.受北宋两位著名人物孙觉和王安石的影响,王令对韩孟诗派情有独衷,诗文带有中唐韩孟诗派的特征.他吸收韩愈的思想并加以改造,提出了"文以载道"、"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在语言风格上,王令借鉴了韩孟诗派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追求古拙拗涩、奇崛峭拔.其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议论情感化,以议论为诗,然而诗中奇崛的想像又使诗歌有了一种浪漫色彩,从而冲淡了议论的理论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陈子昂的人格,历代研究者争论纷纷,毁誉不一,其实,陈子昂的纵横家思想是战国纵横家与侠义之士的思想在初唐历史条件下的融合与发展,其功名思想和人格具有明显的纵横家特征;其人格与文格在纵横家的层面上交融在一起,他的诗文创作丰富发展了战国纵横家风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章太炎不仅深入研究过佛学.而且造诣颇深.他在研究佛学的过程中融会了国学思想,故其佛学思想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章太炎不仅从学理上阐发佛教哲学的基本观点,考辨大乘源流,评判中国佛教流派,呼吁佛教改革,还将佛学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为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对中国山水诗的贡献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就未必都认可.本文试图从谢灵运的诗文入手,探求他在佛教传播中,佛经注释、佛理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杨文会作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站在佛学的立场解释老庄,在本体论、心性论、修行观和言意观等方面全面融会佛道思想,为近代佛学的振兴弘扬作出开创性贡献。杨文会对老庄思想的佛学解读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使佛教文化在中国近代思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推动了近代知识界对时代先进思想的创造性吸收和不失民族特色的改造,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其佛学思想对匡正当今的世道人心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佛教中国化不应只看作中国本土儒道思想与印度文化结合的结果。学术界流行的这一解释忽略了宗教本身内在运动的规律性、佛教中国化的实质主要是印度经文的实践化亦即宗教化问题。禅宗以实践体验性之禅统摄戒定慧,有效地完成了从释译佛经的佛学到佛教实践的转移,这是禅宗之所以能够实现佛教中国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虚空包容观、平等大悲观、一心同源观,这“三观”可以说是元晓“和诤”的理论基石。“和诤”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其中体现着对“争”的肯定,它承认各种思想理论的并存并行。“和诤”是站在一种极高的境界上超越一般所谓“和”与“争”的思维方式。元晓的“和诤”思想在他的主要著作《起信论疏》中有鲜明的表现。中国的儒、释、道都有重视“和”的传统,这是元晓佛学思想的来源。作为韩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佛学家,他的佛学思想不仅在韩国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对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说明中韩传统思想具有交叉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作为文学家,他的散文创作在其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王阳明散文中道义与担当的传达体现了王阳明士大夫的本色.在其散文理论中,王阳明担当起破心中贼的社会重任,主张诗文创作应当注重内心的道德义理的修养.王阳明散文的思想内容,充分表现出了一位中国封建社会士大夫对道德义理的伸张和对社会重任的担当.  相似文献   

13.
嵇康是魏晋学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魏晋时期最有个性的作家,他所展示的精神风貌、思想深度和人格魅力以及其创作的文学作品,给后人无限的启示。本文通过考察嵇康的主要诗文作品,对其文艺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他对文艺本体的认识以及他的文艺思维论。  相似文献   

14.
(一) 僧肇,东晋时长安人,著名佛教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的高足,有创见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的佛教思想同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一样,对当时乃至后来中国佛学理论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僧肇少年时代,曾以抄书为业,对老庄的学说发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看到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维摩诘经》,“欢喜顶爱,披寻玩味”。于是出家为僧,研究佛理。公元四世纪末,鸠摩罗什至姑藏(今甘肃武威),僧肇赶赴姑藏,拜罗什为师。后罗什至长安逍遥园(即今草堂寺),主持译经,僧肇也随至长安,成为罗什最重要的助手之一。此后十多年间,僧肇同罗什一起从事佛教理论活动,一边译注佛经,一边著书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始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再创作,主要表现为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对神话传说中的典故原型的运用,对别的文本进行改写、拼凑、模仿和拆解。黄庭坚不仅是北宋的著名诗文创作者也是一位诗文理论的研究者。在继承盛唐杜甫诗论观点的基础上,他提出中国古代较系统的诗论观点——互文性。这一诗文理论不仅体现在黄庭坚的理论渊源上还在理论内容方面有所表现。分析黄庭坚的诗文理论的互文性,有利于学者对其理论价值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推动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秦观和张耒同为苏轼门下弟子,与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在苏门诸子中,张耒与秦观的论文大抵以苏轼为主导,分别提出与苏轼相似的"文统说";二人师承苏轼,也皆因苏轼被贬而受牵连。在贬谪途中,秦观与张耒写下了许多的诗文,但由于心态、思想气格的不同,形成了迥异的诗风与文风。本文试从秦观与张耒的诗文创作入手,分析二者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元灭南宋前,南、北方的学术与诗文各自独立发展,无甚交流。"南士北游"率先打通了这种隔断,南、北方的学术与诗文在大都产生了交流融合。在交流过程中,南方的诗学理念与诗文传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延祐间,袁桷、虞集等南方文士倡导雅正的诗文风格,并通过雅集唱和、奖掖后进等方式影响着诗坛的诗文创作倾向。在他们的影响下,元中期雅正诗风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是指培育、养成文学现象与文学主体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实践活动。它对于文学主体的成长、文学现象的形成、文学风格潮流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教育家。作为一名文学教育的受教者,中唐时期良好的文学教育机制及其环境促进着他文学素养的养成与文学创作的成熟。作为一名施教者,柳宗元的文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培育着中唐文学创作者的成长,推动了中唐诗文创作的发展,对于中唐若干文学现象的形成演变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在杜甫的思想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但从其具体诗文的实际出发,可以发现道家及道教在杜甫思想结构中仍具有一定的地位,最显著的当是其对适性的认可与强调,这在其诗文往往表现为自然任运的意趣、随性而行的"兴"和自我真性的"狂"。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他与贺知章、李白等道士或道教信徒的交往,同样也反映了其对道家及道教的信仰程度。  相似文献   

20.
唐代任华是文学史的"落选者",但诗文创作都极具特色。从其文学创作倾向看,他的文学思想以尚奇和尚自由为主,或许还受到佛教的影响。文章创作迥异时流,书与送序最为突出。书的写作虽是有求于人,但词气凌厉,咄咄逼人,毫无乞怜之态,善用问句把文章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文章不平铺直叙,波澜起伏。送序的写作,情感真挚,平和亲切,景色描写十分突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多用山水云月四种意象,既使文章有了时空动静的对比,同时又是对自我人生的象征。任华送序的创作在赠序文体发展成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