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文言与白话的论争是文学革命新旧思想交锋的聚焦点,是"五四"文学运动最重要的内容。在保守派与激进派主要论争的派别之间还存在着中间派。不同于保守派的文言立场或者以文言改造白话的文言本位立场,他们总体上站在白话本位的立场,又能客观看待文言,认同文言的优点,与激进派在"文白"论争中的观点有所区别。根据他们对待文言与白话的态度及变化过程,中间派分为渐进派和改良派两种。渐进派对白话的态度经历了从怀疑到部分认可,再到主动尝试白话创作的转变过程。他们最终认同白话的价值,但反对废除文言。改良派始终站在白话的立场一方,但是他们也看到了当时白话存在的许多问题,既支持对白话进行改良,又主张借鉴文言的优点为白话所用。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相当声誉的文学理论著作,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然而,这本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论证方法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和逻辑错误。文中通过对该书写作的时代背景、内容体系和写作特点等问题的论述,剖析了胡适的“文学进化论”、“文学革命论”等观点的理论错误,进而提出了打破白话垄断、复兴文言创作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3.
文言与白话在历史上的争论不绝于耳,比较大的主要有两次: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引发的"文白之争",新世纪前后"语文大讨论"引发的新一轮"文白之争"。今天我们重温这两段历史,旨在把握其争论的深层原因,为文言与白话的发展历程把脉,直面当下文言文教学的实际,叩问文言文教学的价值所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仿写,这是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一是学生能不能写出真正的文言文?有人认为学生是不会写文言文的,多数是古白话而已,其实确是如此。二是古白话的写作对现代汉语的学习运用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有人认为弄不好文言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郁达夫的文艺观加以分解,我们会看到一个奇异的现象:郁达夫的每一个观点,似乎都有其脱身的"母体".他主张文学以情为主,这是感伤主义观点;他主张美是艺术的核心,这是唯美主义观点;他主张创作即表现,这是表现主义观点;他主张文学应是力的体现,这是未来主义观点;他主张文学应该写实,这是现实主义观点;他主张文学应该描写性压迫、性苦闷,这是弗洛伊德观点;他主张创作应是苦闷的象征,这是厨川白村的观点,等等.由于郁达夫文艺观的多重性,因而人们对其认识很不一致.有人根据他对表现主义的兴趣,认为他早期文艺思想是表现主义的;有人根据他对唯美主义的兴趣,认为他的文艺观是从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的转化;还有人认为郁达夫早期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诗歌革命,曾经把白话假定为一种最接近内心的语言,提出了"自然的音节"、"自然的韵律"等创作主张.具有个性主义倾向的小说则尝试着用一种独特的"五四语体"--倾诉式话语--抵达主体的内心世界.在现代汉语建立之初,语言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新的语言能否真实、准确、完整地传达语言背后的内容.相对于这一问题,语言形式上繁与简、雅与俗的讨论,都不具有本质性.现代汉语的修辞理想,与现代文学的个性主义诉求高度契合,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不少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忽略了文言文读背教学,也有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到索然无味。如何才能使初中生愿学、会学、乐学文言文,我觉得应该"以读为先"教学。一.文言文"以读为先"的意义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曾说:"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与文言",通过反复朗读、吟咏,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从认识论的观点看,机械读背的初级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十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亟须关注"语文课程目标坚守和修正""语文和人文""语言与文学""文言与白话""话语内容与话语形式""引导与对话""语感与语识""课内与课外""课标与考纲""教师教学生与教自己"这十对关系。期待出现多元观点的争鸣与碰撞,以推进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叶老也曾说:“白话与文言都是语文,要亲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都必须花一番工夫去吟诵。”诵读是文化积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了"璀璨"的群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穆旦、张爱玲等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风流儒雅,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大师,不如说他们是运用白话语言的大师。他们的作品90%以上用白话写成,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学领域中,"文言"与"白话"是相对的概念。上古时期,书面语与口语一致;至秦汉,文言定形。中古开始,古白话出现,与文言交杂出现于文学作品,此种情况下,文言文包括诗词在内的各种文体。然而,受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师生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学视域中"文言文"的范畴有所不同,文言文被等同于古代散文,表现出窄化的倾向。这种窄化,有利于中学古代散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定住五四白话的性质时,一种阶级意识介入了五四文言、白话的语言论争.周作人的"老爷"与"听差"论是对文言保守派的阶级意识的经典分析,而胡适、周作人取消对白话的"二元"态度,并以"国语"取代白话,则体现了他们所追求的民主政治的平等阶级观.  相似文献   

13.
“所”字在文言中作代词的说法,风靡于语文界。然而文言中的“所”果真是个代词吗?它与白话里的“所”果真是两个毫不相干、意义各异的词吗?这个问题,既关系到语法理论的深入研究,又直接影响着全国中学语文的教学,不可不分辨清楚。笔者认为,“所”字无论是在文言里,还是在白话中,都是结构助词,它虚无所“指”,更  相似文献   

14.
论子部小说     
在诗歌极盛的古代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更有甚者,真正的小说被剥夺了称作小说的权利,而大量不是小说的却给戴上了小说的桂冠。建国以来,虽然包括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在内的古典小说的说法比较流行,可也有人主张古代短篇小说,一是笔记小说,一是话本小说。翻开较有权威性的袁行霈、侯忠义所编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一书,收录的却无一不是见之于历代官修、私撰目录的子部小说。笔者以为,研究古典小说亦须搞点“正名”工作。文言小说和子部小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开展文言与白话的整合教学,笔者试以"在文白变换中领略汉语之美"为教学目标,试以微专题的形式设置学习任务群,以教材为主勾连课外资料,试将静态的语文知识融入动态的学习任务之中,力图通过活动的设计和任务的引领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关于文言与白话的言语图式,力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有效率优先的原则,不可能平行使用两种书面语,白话文运动本质上应当是文言、白话的生死之争,因而文言的废存是这个运动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受时代环境的限制,晚清知识者虽然提出了“废文言崇白话”的口号,但只是扩大了白话文的影响,并未撬动文言的根基。到了“五四”时期,胡适是从晚清改革者止步之处起步,一开始关注的就是诗歌中的语言问题。他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贡献不仅是他提出了废文言的口号,更重要的是他成功颠倒了人们对文言与白话的认识,认定即便在诗歌中,白话也有优于文言的价值,为废文言提供了坚实的逻辑依据。事实上,“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宗旨不是以白话为正宗,而是对文言的整体废弃。“五四”以来,有关白话文运动的研究虽已相当丰厚,但离开对“废文言”这个宗旨的讨论,就很难理清这个运动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叶老也曾说:“白话与文言都是语文,要亲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都必须花一番工夫去吟诵。”诵读是文化积淀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主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尤其离不开背诵。  相似文献   

18.
民初以来,诗歌翻译在文言和白话不同的语言形态和两种不同的知识型层面上发生,并成为中外文化交往上愈来愈重要的实践活动。新文化一派则视诗歌翻译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鼓吹白话及新诗体的翻译,并放逐了文言及其传统格律诗体。坚持文言翻译的尝试延绵于整个20世纪,这显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话联有两类 ,一类是白话律联 ,另一类是白话非律联。白话律联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在改革对联所使用的语体时 ,对文言联旧有声律规则的留恋和对韵律美的执着追求 ;而白话非律联则有彻底挣脱平仄束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特征——从六朝志怪到宋元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记叙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粗具文言小说的规模。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而宋元话本以其通俗化、口语化、市井化及说话人的风格等特点不同于文言小说,成为白话小说的定型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