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盛顿共识"指导下的拉美国家改革特别是前苏东国家的经济改革,与正在形成"北京共识"的中国经济改革之所以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对改革的性质和目的的不同理解."华盛顿共识"的支持者所主张的"只有私有化才能提高经济效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站不住的;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也证明了并非只有实行私有化才能实现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以激进式改革为基础的"休克疗法"和"华盛顿共识"与以渐进式改革为基础的"北京共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休克疗法"和"华盛顿共识"失败的原因成为许多学者争论的焦点.从比较制度的视角来看,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其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华盛顿共识"引起的制度协调失败,这也是激进武改革产生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第二,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共有信念决定的制度演化特征与激进式改革导致的制度集合未能完全有效实施之间的冲突.第三,"华盛顿共识"引发的制度变迁没有遵循制度学习的一般规律.由此而言,"北京共识"的借鉴与学习也需要在遵循制度学习与形成的一般规律下才会成功.  相似文献   

4.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共识真理论与相应真理论有着不同的思想主张,它认为真理是自为的,而不是自在的,真理的证成依赖于交往共识,而不是与客观现实在相符,真理的发展有赖于主体的演绎,而不是建基于“基本现象”。从共识真理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及思维方式出发,将建立起民主化师生关系的现实基础,学生的经验将由封闭走向开放,知识教学将由构成走向生成,教学的主观效应将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6.
瑞士政治制度体现为差异性与一致性、多元性与协调性的有机结合,美国教授艾伦·李帕特将之归于"共识民主"模型.瑞士"共识民主"的精髓在于权力的分享,其联邦行政机构、立法机构的设置和运行、联邦制的实行以及政党制和选举制均反映出这一特点.在一个社会与文化极具多样性的国家中,权力分享的政治意识和"共识民主"的政治模型更能够容纳多样性和尊重差异."共识民主"的制度结构为不同团体提供了利益表达的途径,为少数提供保护,同时在协商与合作的氛围中化解矛盾,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7.
"北京共识"是西方视野下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概括,其价值意蕴在于它代表了当今世界某种试图在"华盛顿共识"模式失败后在中国寻找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以挽救世界的努力和趋势,从"北京共识"的理论视野,反思中国在三十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所实施的改革开放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战略、创新战略、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战略等四大主体战略,"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与时俱进战略、渐进式改革发展战略两大前提性战略及其理念,对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7年2月,"复旦共识"让"新工科"逐渐走进大众视野,2018年8月之后,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相继推出."四新"建设作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总目标,目前已成为学科建设的新方向.那么,目前"四新"建设成效如何,考生又该如何报考?本文我们一起来了解."新工科"建设:创新驱动,科技强国背景教育部从2017年开始积极推"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卫杨春 《文教资料》2007,(2):213-214
“北京共识”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人们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但“北京共识”不能取代“华盛顿共识”,不具有普世意义,“北京共识”是未竟的中国模式,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保持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平衡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稳定和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在华盛顿共识及其指导下的东欧及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中,政府是最小化的角色,这造成了这些国家剧烈的经济衰退。而在后华盛顿共识里政府则担当了市场经济育婴人的角色,体现了后凯恩斯主义的政府观念,但后华盛顿共识的主张并没有得到转型国家实践的支持。北京共识表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好互动,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共识”是拉美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国家发展战略,被实践证明是不完善的。“北京共识”是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我们试图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找出发展中的共性和特异性,寻求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的文化寻根派旨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规范现代性的文化共识,但时代共识的迫切发展却导致对文化共识的忽略,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性的不足及共识的必要,以及文化寻根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最后论及其挖掘与建构了那些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观的转变,"华盛顿共识"逐步演变为"后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强调金融领域甚至是经济领域以外的因素.从一个国家自身的利益出发,金融市场是否具有效率优势,最终的评判标准是能否动员国内储蓄并促进国内的资本形成.开放经济中,这种效率优势应该是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这不是传统理论中的政府与市场机制效率的比较,而是一国内部市场因素与非市场因素结合以后,与其他国家所进行的效率比较.由此,在金融发展战略中强调市场与政府的互补关系,就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4.
作为应对风险社会的一种刑事公共政策的产物,起源于欧洲的风险刑法理论及其立法实践在我国刑法学界遭到了许多批判.但通过对这些批判的分析发现,风险刑法理论并非如其批判者声称之那样危险.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民众共识可以被作为区分“被允许的危险”和“不被允许的危险”的标准,并以此作为“不被允许的危险”行为的入罪根据.风险刑法理论不是对传统刑法理论的革命,而是为应对风险之需要而对传统刑法理论的适当修正和补充.风险刑法是否包含对公民宪法权利构成威胁的风险,归根结底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语文课堂不再死水一潭,而变得热闹、丰富、活泼、多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尤其是:"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老师们打破了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传授局面,出现了"用教材教"的新气象.诸多"用教材教"的设计频频亮相于课堂,令人目不暇接.新事物的出现与流行令人欣喜,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并对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作一番理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16.
认同是关于"我是谁"的反思,主要与主体的所作所为对于自身需要满足所形成的"我具有什么意义"相联系。作为价值关系之纽结的个体必然与一定社会价值观念相联系,从中安置人生价值之"根"。个体在认同的两个环节中实现"自我延伸",从而"确立和论证自身",于是对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内的。人的尊严决定了认同中的自愿原则和利益原则。在个体认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共识。社会价值观念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时代特征是由认同转化共识的根据。"重叠共识"为多元社会价值观念中的个体认同转化为共识提供了两个方向相反的有益启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是社会主体认同的意志表达。  相似文献   

17.
"非典"的发生作为一种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冲击了很多已经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理论上,法律界对"非典"应当属于不可抗力事件,基本取得共识,但具体到个案而言,应具体分析"非典"对合同履行带来的影响.本文从不可抗力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和免责效力,并提出了情势变迁制度作为我国不可抗力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1989年到1992年初,波兰等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先后采用了"休克疗法".东欧国家的国有企业主要被卖给"外国战略投资者".其结果是东欧国家不仅丧失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而且民族资本被剥夺,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机会.造成这一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具有新自由主义和买办特性的所谓"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所发动的"上层革命"和美国的颠覆.反对"华盛顿共识"和"颜色革命"是发展中国家反侵略、保独立的正义斗争.  相似文献   

19.
一定的社会基础决定着其所适用的政治秩序整合模式,整合模式变迁的合理性在于对由其社会基础所决定的潜在收益空间的释放,民主制作为一种高级整合模式,只适用于异质体社会。虽然民主与法治,更准确地说是民主基础上的法治,在思想形态上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共识,也正是在这种西方现代明价值观的全球性扩张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现代化压力。使这种思想共识演化为制度共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重要的不是如何模仿发达国家的整合模式,而是如何促进本国社会的异质化进程,并在此基础上为制度共识的发生及稳定创造充分与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风骨>篇是刘勰<文心雕龙>中历来被重视的一篇,但"风骨"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学术界却一直争论不休,没有达成共识.笔者对前人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