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2000年这龙腾虎跃的千禧之年,元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0年1月,社会科学献出版社出版了徐梓的《元代书院研究》,作在书中对元代书院作了详细的论述;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志玖的《马可波罗在中国》,该书带着“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他的书是真的吗”这两个疑问,以中国史籍为印证,从各个方面论证其确实到过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吴海航的《元代法化》,该书主要追溯了元代法化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1985年4月21日至27日,元史研究年会在苏州大学召开。这是元史研究会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年会。来自全国四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出版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编辑人员,共计七十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在总结两年来国内外元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忽必烈及其统治时期元代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受传统成说影响,学界对五代十国法制史关注不够、研究成果不多。既有成果大致可分三类,即制度史类著述、中国法制史教科书和著述、直接研究五代十国法制史的著述。这三类成果对五代十国法制史的研究不尽客观、全面。学界今后对五代十国法制史的研究,起码应有两个转变:一是在学术观念层面,由五代十国"滥刑"或"无法"向唐宋变革期法制传承演变转变;二是引入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方法,重视司法案例深度分析。两者结合方能加强这个领域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法制史>教科书,近代部分内容几乎都很薄弱.本文提出建议是:应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作为中国传统法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转型的起点.反封建法统和引进西方法文化,都应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主要内容.可选编一些具有近代法律意义的案例,并借助近代历史研究、近代法律思想史等研究成果,充实<中国法制史>近代部分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以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了中国法制史的演进和西方法制史的发展。由于单元内容涉及法制史的专业知识,在概念理解与特征把握上有一定难度,故本文结合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及中学历史教学需要,对中国古代法制史部分进行单元教学专题整合和解读,为深入理解和把握单元内容及主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要在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民族法制的内容.尽量将具有少数民族法制特色的内容挖掘出来,同时摆正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各民族法制的位置。因为,历史上的民族法制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华法系的大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今天借助中国法制史和民族史研究的成果,少数民族法律史的研究已成为可能和必要的,这对于深入挖掘民族法律文化遗产,丰富民族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繁荣民族法学,加强现阶段民族法制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近十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从研究成果的发表年度和数量、涉及学科、资金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呈递增趋势,但存在学科分布不均衡、资金支持薄弱等现象;同时,通对研究成果内容的量化分析,发现其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研究视角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21至24日,由南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及中国元史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元代社会化暨元世祖忽必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和石家庄两地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各大学、科研院所、机关团体及新闻出版界的近百位专家学,与会共提交论七十多篇。  相似文献   

9.
1986年9月22日至26日,国际元史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和中国元史研究会主办的。与会的中外学者有:中国56位、日本12位、蒙古人民共和国2位、新加坡1位、美国6位。苏联学者克洽诺夫、美国学者威斯特、西德学者法伊特因故未能到会,但向讨论会提交了论文或论文提要。此外,新闻出版等有关方面的同志和一些研究生列席了会议。在我国近几年召开的史学方面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中,这次会议是规模较大的一次。会议听取了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蔡美彪同志的主旨报告,之后分两大组,就史料与文献、大蒙古国和元朝的制度、元代政治史、元代西藏、元代社会、西北诸王与中西交通、元代文化、元代人物等八个专题,进行了讨论。六十多位中外学者作了报告,每一个报告之后都有提问或评论。讨论会气氛热烈融洽,充分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徐晓光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8,(2):F0002-F0002
徐晓光,男,1958年生于辽宁省盘锦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七学位。1988年西南政法学院中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中国法制史和民族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在清代蒙藏地区法制和藏族法制史的研究上成绩突出。1998年l1月被中国政法大学直接录取,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4月以《藏族法制史研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同年7月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法律史专业)。1999年起在贵州民族学院工作,开始对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习惯法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有新的突破。现为凯里学院副院长,教授,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凯里学院学报主编。同时兼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制史专业,贵州大学法理宪法学、经济法学专业和贵州民族学院刑法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荣获“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相似文献   

11.
棉花在中国历史悠久,棉纺织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公元2世纪左右,棉花已经被引入我国新疆、云南、广东等边远地区,但是直到宋元之际它才开始向内地传播,它的许多优良纺织特性才得到人们的认可。兴起于西方的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内涵丰富,可以用来呈现宋代人口增长和元代统治者大力推广棉花对宋元之际棉花种植技术和纺纱技术的研究。希望可以推进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一种分析的新思路。此外,宋元之际的主要棉花种植技术和纺纱技术的研究及实践对当今棉花、农业技术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仍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断代法制史研究中,以魏晋时期的法制研究较为薄弱.李俊芳的《晋朝法制研究》,对晋朝法制领域不同层面都作细致的考证和深入的论证,多有创见,弥补两晋法制研究薄弱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经世大典》是元代编纂而成的一部政书,由于原书早已散佚,学界对该书史料来源与史学价值的分析探讨鲜有涉及。就现存佚文分析,该书史料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中央政府部门档案公文、元人著作与大臣献书、口头文献、前朝文献四类;其在研究元代典章制度、探讨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校勘元代史籍、分析元王朝与周边国家关系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依托元杂剧材料来切入关于中国古代制法、执法问题的杂谈,从法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元代公案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元代士人有着强烈的科举情结,他们把这种情结诉诸于笔端,于是在元代独特的文学样式——杂剧中出现了大量的科举描写,并因此形成了形成了文学史上的科举盛世。由此可见,研究元代士人科举情结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元杂剧。  相似文献   

16.
近代湖湘史学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湖湘史学在中国史学的发展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源高举爱国史学的大旗 ,首开研究当代史、世界史地和鸦片战争后重编元史的新风。其他史家在研治边疆史地、批判封建旧史、理董乡邦文献、革新史体形式等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成就。晚清湖湘考据史学的复振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17.
夏庭芝所著《青楼集》,是惟一传世的记载元代戏曲演员史料的专书,它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元代戏曲演员的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是研究元代戏曲史的重要依据。根据史料对夏氏的生卒年代进行略考,可知夏庭芝出生约在1315年——1325年间,卒于1389年前后,《青楼集》的成书时间约在1362年。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悲剧戏更是元杂剧中的精粹。近十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元杂剧悲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分别从悲剧形象彰显悲剧精神、中和之美消解悲剧情节、淋漓尽致铺洒悲剧人生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年元杂剧悲剧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元代法律形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格和例。"例"在元朝名目繁多,达十九种之多,但学术界对元代诸例的内涵很少深入考察,同时对一些例的含义在理解上也存在不全和不实。元朝诸例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和一个法律术语。元朝"例"在基本含义上与中国古代其他王朝是一致的,都是对"律"的解释与补充。元朝诸例在分类上主要由四个要素所决定:调整对象、调整方式、法律效力和制定程序。元朝诸例构成了元朝重要的法律渊源,但由于例的种类繁多,也给法律适用带来了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后,儒家思想长期统治中国。儒家主张“礼治”,导致法制伦理化,伦理政治化。面对元、明时期法制和伦理道德的沦丧,《金瓶梅》的作者对此却无可奈何无力挽救,因而表达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唱出了一曲法制与道德沦丧的挽歌。对法制与道德沦丧的忧患,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文化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