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闻界》2017,(7):31-34
文章主要探讨乡村媒介空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具体来说,因制度力量的驱使,以文化媒介为中心的媒介文化在转向以技术媒介为中心的媒介文化的同时,乡村社会的现代媒介意识或观念开始萌发并发展,进而开启了乡村社会的媒介化生存。  相似文献   

2.
于文 《出版科学》2016,24(2):20-24
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趋势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出版、影视、动漫等传媒产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媒介叙事对作品创作、使用和传播行为的颠覆使版权问题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发展瓶颈。从协同叙事和社会化叙事两个维度对跨媒介叙事的行为本质进行透析,分析植根于这两种新型创作方式中的版权冲突,进而从版权许可制度创新、版权经营制度创新和版权法配套改革三个角度对版权冲突的应对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媒介制度处于不断的转型之中,而要掌握媒介制度变革的趋势就需要对媒介制度变迁的规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对现有媒介制度分析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制度主义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历史制度主义理论通过对媒介制度进行大跨度、历史图景式的研究,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制度范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发现不同范式之间的起承转合,发现媒介制度变迁的结构性因果关系和历时性因果关系,从而为一个国家媒介制度的变革提供参考。这一新的理论范式需要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社会运动特别是建构社会运动理论,以有关重庆"钉子户"的大众媒介报道与评论为分析对象,描述并阐释了大众媒介在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作用。本文认为:转型中国的"新民权运动"具有"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的双重诉求,兼具旧、新社会运动的特征,既要实现在国家制度层面从等级统治的传统政治中解放出来的目标,又包含从个体出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获得个人自主性的生活政治内涵。媒介的社会动员也因此包含了"认同政治"中的多样化内容,在动员的关键环节"集体认同感"、"集体行动框架"的建构中都体现了转型中国的特殊性,即由个体层面的私人性诉求转向国家制度变革层面的呼吁,并以此达成中国"新民权运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媒介转型中的"潜规则"及其制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规则可以定义为对不能够自我实施的正式制度起着替代作用的制度集合,它伴随着近代以来整个中国媒介的转型及制度演化过程。1949年后,媒介领域的潜规则同样存在。由于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的制度形式本身存在着内部矛盾,1978年以来媒介运行中的潜规则呈加剧状态。潜规则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正式制度失效的结果,其盛行也源于这样一种制度的生成从一开始就缺乏充分的博弈。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媒介而言,如果正式的媒介制度不能自我实施,媒介潜规则就会继续存在。潜规则在中国媒介制度变迁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好的潜规则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具有制度效率。坏的潜规则恰恰相反,是一种反效率的潜在制度安排。两种潜规则将长期并存于中国媒介转型中,发挥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带动了传播媒介形态和传播模式的转型,传统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共存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主要特点.技术支撑以及政府的非绝对控制使得媒介功能从传统被动型向主导型转变,并导致了媒介职责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双重异化.要避免媒介功能异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大幅提高公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媒介转型为线索,回顾了2014年中国传媒业界和学界的焦点话题,分析了中国传媒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焦虑和失范问题,以及传媒业进行的创新探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几个趋势:即媒介内容生产将走向开放、定制;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程度都将在融媒体的催化下进一步提升;传媒产业将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集成经济;传媒失范问题的治理有赖于中国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已历时四分之三世纪,由于各地状况不一,关于媒介教育的理解及实践却不尽相同.媒介教育教什么?本文以此为线索,对西方媒介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重点和理念的变迁,认为西方媒介教育观念始终是以"公民"为起点,延续的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那种理性、自主的传统.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念与实践,与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媒介、教育的传统密切相关,这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在向西方的学习与借鉴中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伴随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媒介逐步实现了新旧媒体的转型.本文结合媒介融合的背景,探讨电视媒体数字化的多种样态以及数字平台构建,分析我国电视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解决当前司局级干部群体存在的媒介惶恐和媒介素养相对缺乏的问题,需要以媒介的转型发展为契机,全面提升其媒介素养.既需要建构其媒介观念,又需要培养其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素养、接受媒介监督和批评的素养.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开启了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进程。论文认为,新型主流媒体应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媒介深度融合落实到“人”的要素上,这是由中国传媒生态的三重逻辑决定的。新型媒介制度实践作为一种“体系”实践,首先是包含了受众和用户主体的实践;作为制度性公共产品,与执政理念相互契合,互为表里,“人民至上”是其核心;媒介深度融合之“深”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之“全”正是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两个维度,其交叉点正是社会行动者的传播公共性建构。全民主体、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认同,这些构成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质的规定性”内涵。将“人”放在传播的首位,是向真正的传播本体的回归,这是新型主流媒体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电视传媒的发展,目前是传媒环境最复杂、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媒介技术更新快,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媒介和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受众的媒介素养越来越高,对媒介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整个社会的宏观文化背景由"独白式"逐渐向"对话式"转型.注释: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对受众来说,新媒体环境正在催生"参与式文化",受众从以往"传统媒介的靶子"转型为媒介的"管理者",因此促成了受众媒介素养的转型,从以往强调受众对待媒介时的批判能力到强调受众的自我选择和管理.根据这一变化,有学者构建了"媒介素养之塔"理论框架,据此框架,受众的媒介素养可以从媒介安全素养、媒介交互素养、媒介学习素养、媒介文化素养四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4.
媒介寻租的背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我国的媒介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建设而言,亟需慎重权衡国家利益、媒介利益和公众利益;既防止市场失灵,又防止政府失灵;建立公共所有的现代媒介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传播媒介不断融合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内容愈加丰富多彩,媒介融合成功打破传统媒介相互隔绝的单一传播状态,多功能新闻编辑方式使传播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新闻记者应充分认识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重要性,着重从台前幕后双管齐下、主动参与互动服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方面积极转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媒介融入受众生活,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的当下,媒介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论文在对媒介和媒介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媒介化的形成及条件、媒介在媒介化中的角色和媒介化对媒介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了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机制.文章认为,媒介与媒介化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与被改变的直线性关系,而是媒介与社会互动意涵的进一步彰显,是媒介传播理论在地化实践的一次尝试.在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过程中,媒介的传播行为渐渐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媒介”也成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形式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加速崛起,带来传播理念,媒介消费习惯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对党报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党报需要适应传媒环境的深刻变革,主动加快发展新媒体,构建立体传播格局,由党报引领主流舆论向以党报领衔的"媒介团队"引领主流舆论转型.党报还要将自身优势与新媒体优势结合起来,塑造"媒介团队"的核心优势,继续保持和扩大党报在新的传媒格局下的主流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媒介环境是对媒介置身的环境的静态考察,主要研究媒介存在的经济社会制度和报道制度。”那么大众传播媒介在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时,必然受到其所在的媒介环境的影响。本文试以《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对“艳照门”事件的报道为例,对两种报纸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以求探寻两家报纸媒介报道理念的不同,继而探寻出媒介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姜边 《出版广角》2021,(14):89-91
从媒介进化角度看,数字阅读媒介呈现人性化的进化趋势,这种进化趋势体现在阅读信息传播、阅读信息交流、阅读信息仿真、阅读信息获取等方面.在阅读信息传播方面,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表现为由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逐步转向突破媒介传播的时空限制.在阅读信息获取方面,其表现由烦琐化、盲目化向便利化、精准化发展.在阅读信息感知方面,其表现为由单一化、碎片化的感知体验向完整化、生动化的感知体验转变.在阅读信息交流方面,其表现为由个体化、小范围的交流逐步转向群体化、大范围的交流.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的趋势需要人们谨防数字阅读媒介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施勇勤 《出版科学》2012,20(2):18-21
从媒介融合视角分析数字技术推动下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扩散和产业集聚的两种趋势,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产业转型和文化变迁;分析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文化逻辑,并进而分析数字出版产业带来的文化和规制的矛盾性;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指出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达到均衡——"制衡"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支点,垄断与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