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地质工作与地质人才之“互动共存”关系 温家宝同志在《中国地质工作5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地质工作大转变、大发展以培养地质人才为起点,成效明显;今后地质工作发展和提高,离不开一代代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学新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一线地质人才严重不足、创新人才不足、领军型人才不足、人才机制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地质工作的服务功能与作用。强国必先强教,强地质必先强地质教育。因此,地质工作发展必须加强地质人才培养,将地质教育纳入地质工作,并优先发展。在未来20~30年,我国应建立起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本概念的地质学科体系,使地质人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地质学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高等地质教育大国走向高等地质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质类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缺口很大。如何培养能够满足新时期地质勘探工作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具有敬业精神与创新意识的青年地质人才,是我们地质教育部门、各级地勘单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在对我国地质人才供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培养地质人才、培养怎样的地质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地质教育、培养更多地质人才?我院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构建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达标制”为突破口,培养更多的高等地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质类科技人才现状调查及培养、成才环境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往往是由国家文化教育宏观环境和培养体系决定的。在通过调查和专家问卷的研究工作,总结出了我国地质科技人才在总量、分布及结构上存在着“六个不足”、“一个不完善”的问题。存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人才培养的宏观环境和国内外地质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地质教育的异同和差距,得出我国地质人才在不同阶段培养成长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良今后地质类科技人才培养成才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地质行业人才严重不足,尤其在基层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和结构失衡现象,这与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战略要求极不适应。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快缓解人才的紧缺问题已成为我国地质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地质行业基层人才的现状出发,通过论述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义、方式及保障等,探寻迅速摆脱我国当前地质一线人才匮乏困境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地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在简述“积极发展地质教育”主要内容后,分析了地质人才供求现状与地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按照《决定》精神提出了“积极发展地质教育”的七条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适应新世纪、新型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摆在当代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项基本而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系统介绍了地质工程专业“优选苗、宽基础、重培植、深挖潜”的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举措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地质人才状况分析及其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要振兴地质工作,关键靠人才。本文从分析地质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地勘单位人才需求出发,认为必须大力发展地质教育,以解决当前地质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并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地质类研究生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认为生源不足以及生源质量不高已成了束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地勘“领军型”、“复合型”人才的瓶颈。加强生源质量、采用灵活的招生形式、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根本大计。本文分析了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源质量、科学兴趣、培养质量、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在“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前提下,不断完善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最终,在保证我国地质工程人才市场的前提下,逐步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提升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后劲,真正做到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地质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明确把地质人才培养作为地质行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石油行业数字化发展,各石油类高等院校开展了基于Petrel软件平台的“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实践,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化软件平台进行地质研究、建立油气田地质模型的实践能力。结果表明,数字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数字化课程学习,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掌握了数字化研究技能,可以很好地适应油田数字化发展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有利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融入工作团队。“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数字化教学对石油类高等院校教育现代化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围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煤炭行业对于高职地质人才的要求及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研究>中对地质工作发展的方向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煤炭高职矿山地质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从地质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论述了高职地质专业的教学设计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实际,着重体现油气地质特色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人才在未来工作中发挥长效自学机制。本学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学、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和"强基础、重能力、宽口径、创特色"的教学理念,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能源战略和振兴黑龙江,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多媒体“地质地貌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多媒体“地质地貌学”教学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建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地貌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注重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能源矿产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作为先行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不适应经济发展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专业人才的严重紧缺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今年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加快地质人才开发。那么,作为我国地学领域的最高学府,中国地质大学将如何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地质教育,解决地质人才紧缺的难题呢?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我们采访了校长吴淦国教授。  相似文献   

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社会企业需要地质学生具备宽广的学科基础和多种潜质,具有开展三维和四维综合、解译和预测的创新能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要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工程人才,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本文从创新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结构角度出发,建立了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基础实验、开放实验、野外实习等3大模块。  相似文献   

19.
结合学科发展推动地质古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合学科发展,推动地质古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建立了以学科发展带动地质古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形成了“加强地质古生物学基础,培养新世纪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地质学人才”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与创新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实习基地搭起了课堂理论学习与野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桥梁,永安实习基地在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旅游地质等几个方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具有完整的地层分布、复杂的地质构造、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及丰厚的地质与人文景观,野外为地质实践提供了典型的地质剖面,成为工程地质实习的理想基地。实习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运用启发式、推理式、应用式等多种教学法,建立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并存的生产实习新模式,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洞察力,培养出既能独立工作、又善于与人合作的高素质地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