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学性质的讨论与研究是近年来档案学基础理论争鸣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现代社会与科学发展的背景,用学科性质划分的一般标准,从档案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出发,阐述档案学边缘性这一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档案学的学科性质是档案学自身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属于档案学"元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3.
计算档案学在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计算档案学内涵与边界尚未完全明晰.明晰计算档案学的内涵是推动计算档案学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计算档案学的内涵虽初步明晰,但尚未达成共识,仍需进一步探讨确定.文章认为,关于计算档案学定义的探讨很可能遭遇数字人文同样的命运,即因为其跨学科性质,几乎不可能出现一个所有领域都能接受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档案学的学科性质问题近年来受到档案界的普遍重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长期无休止的讨论,可能会使档案学性质的研究实际处于既莫衷一是,又百家俱存的状态,最终会影响到这门科学在整个科学领域中的地位,阻碍我国档案事业健康正常的发展。对此,笔者也想为有一个统一的、较为科学的档案学学科性质的确立尽一丝努力。 一、档案学学科性质论述总概 中国档案工作历史很悠久。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产生了以机关档案室工作为研究对象的档案学。但是解放前我国大多数学者没有把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去研究,最多被看作是“历史科学的一门辅助科目”。这一点从当  相似文献   

5.
张先锋 《海南档案》2006,(4):8-9,13
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或者说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这是由档案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档案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即研究档案、档案工作运动规律及其与人们社会实践关系的学科.因此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决定档案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档案学的重要理论、原则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很强。档案工作实践发展水平,决定着档案学的发展水平。档案学提供的知识。不仅是有关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自身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从事档案工作的具体原则、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档案学在国际上的发展过程与地位变化,明晰中国档案学的国际化进程,通过梳理国外平台发表的119篇有关中国档案学研究的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文本分析法,从发文数量、发文出版物、发文机构的国别和性质,以及作者为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将国外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划分为萌芽、初步探索、向外扩展、多元繁荣四个阶段并进行主题分析。从加强青年学者的培育、重视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话语体系三个方面反思中国档案学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这在我国早已成为定论。但档案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认为档案学属于社会科学,有的认为档案学属于综合性科学,有的认为档案学是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还有的认为档案学既不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而是属于一个新的科学范畴,即信息科学。笔者在遍览近年来档案学  相似文献   

8.
档案学中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研究内容,早已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这在档案界和社会上都是公认的,笔者也完全赞同,其内容和理由本文不再赘述。如果提出档案学中也有丰富的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内容,并且在档案学中的比例逐渐增大,综合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足以影响到档案学科的性质,即档案学不再只是具有社会科学性质,也具有自然科学性质,是综合性学科,就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在档案学界内部存在,也反映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9.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 重要学术活动及科研成果 四年来,中国档案学会、国家档案局、国家教委和一些高等院校,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给予关注,做了许多工作,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一)中国档案学会组织的档案学术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讨。 1984年12月,中国档案学会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档案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事业史的研究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档案学基础理论分组会上,讨论了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范围、档案种类划分等理论课题,提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在会后由中国档案学会编辑的《全国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中设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档案学的创建是现代学术发展与社会转型的结果。20世纪初期,整理旧王朝出土和遗留的历史档案,以及改革现行公文程式、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等不同性质的档案问题集中到来,史学、图书馆学和行政学等先行现代学科自觉展开相应问题的档案研究。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现代学术交流机制的推动下,档案学学术共同体初步形成。1940年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为申请增设档案管理专科致教育部的呈文是中国现代档案学的独立宣言。中国档案学独立化过程表明,中国现代档案学在创建之初具有中国化内驱力和综合性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11.
潘连根教授所著《档案学元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较全面地研究档案学元理论的学术著作.在该书中,作者以档案学元理论为研究对象,对档案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等12个元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该书具有观点新颖、视野开阔、语言通俗等特点,就档案学元理论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有力地扩充和丰富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档案记忆观是档案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档案学理论,在此理论的观照下,档案学的研究边界得以扩大,档案的属性和功能有了新的认知和发展,档案学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综述国内外档案学社会记忆研究现状出发,探讨档案记忆观理论下的档案基本性质,回顾国内外档案记忆观的研究历程,从而厘定和探讨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件与档案关系的问题在档案界历来讨论颇多,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对档案学学科性质与本质特征认识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档案学经典理论和档案管理实践,以及国内外档案核心理论等角度,重新探究文件与档案的关系,认为二者实为同一种事物.  相似文献   

14.
从档案学产生以来,档案学者就对档案学学科属性进行了不断的探讨和研究.我国对档案学学科属性的探讨争议大多集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三种观点的争议: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档案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档案学是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在这三种大观点下,还有人根据档案学的管理性质判断档案学属于管理科学.在以上争议的过程中,学者们为自己的论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论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代表性的两个端点是吴宝康的<档案学概论>到冯慧玲的21世纪教材<档案学概论>.新版的21世纪教材<档案学概论>对此没有进行直接的探讨,而是直接罗列了档案学的各个属性,集各家之言,给档案学初学者一个总体的介绍.许多的档案学著作、论文对档案学的学科属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并没有达到共识.  相似文献   

15.
李晓静 《云南档案》2008,(12):21-22
本文首先分析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结构,然后据此提出档案学的衍生学科,最后对其中的"中国档案事业史"的生存条件、结构功能和发展状况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史学与档案学的历史渊源与学科性质相近,相互交融。档案(或史料)是史学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史学又是档案(或史料)借以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史学与档案学的比较分析,探求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一、史学、史料与档案学的相互联系历史上的史学家很看重史料的价值。何炳松、博斯年等"史料学派"代表人物,经常强调"史学方法的核心是史料","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  相似文献   

17.
<正> 比较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异同.找出其规律和内在联系.为了促进信息学与档案学的共同发展,有必要对信息学和档案学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拟在研究对象与范围,学科性质、研究方法方面把信息学和档案学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初步探讨.一、信息学及其名称的由来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已经成为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档案学演进的一股重要潮流,后现代档案学已成为继古典档案学与现代档案学之后的又一创新性理论样态。探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是理解与深化这一理论样态的重要基础。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体现在其理论批判性、思维更新性和多元主张性。其中,理论批判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基本立足点,区别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僵化模式;思维更新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发展活力源泉,区别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固有认知;多元主张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区别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确定性倡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档案学界关于档案学学科体系和档案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其次,分析了宗培岭教授关于中国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构成;第三,论证了档案学学科体系与档案学理论体系的构成。该文认为,档案学学科体系主要由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和技术档案学构成;档案学理论体系应由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学应用理论构成,不应该包括档案学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李兆明 《天津档案》2006,(12):17-18
史学与档案学都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历史的渊源与学科性质的相近,使得它们相互交融,分合若即。人类社会有了史,才认知了自己的历史;人类社会有了档案.才有了自己的真实记忆。本将通过对史学与档案学的社会历史解析,探求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