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智 《青年记者》2007,(10):83-84
都市报所面临的形势 中国的都市报最早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报业中最具实力的纸质媒体。然而自2005年起都市报发展进入拐点(有人称为“冰河期”),具体表现为,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降、效益下滑乃至严重亏损。2006年都市报广告收入又创新低(媒体调查最乐观的结论是同比增长了5%,多数媒体调查认为同比下滑2%以上),面对这一局面,一种观点认为“冰河期”是暂时的,冰冻之后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本人认同另一种观点:都市报由盛到衰是发展的必然。理由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以来,业界对报业发展的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出现了“拐点”,甚至有人说已经进入了“寒冬”时期。坦率地讲,我不太赞同这个看法。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兴起,报业发展确实遇到  相似文献   

3.
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一举获得4项创新大奖,即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获得“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集团”、中国宁波网获得“中国十大创新新闻网站”、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秉礼获得“中国十大创新传媒思想人物”、集团副总编辑、中国宁波网总编辑田勇获得“中国十大创新传媒新锐人物”。评委会是这样高度评价他们的:“2007年,宁渡日报报业集团在数字报业的创新与发展、从报业集团向文化传播集团的战略性转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将深刻影响中国传媒业。”同时,近日在北京召开“2007年度中国十大传媒创新领军人物系列及创新媒体案例”的表彰大会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又双双获得大奖,即张秉礼获得“中国十大报业创新领军人物”、集团获得“中国十大创新报业案例”称号。的确,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在时代发展中努力找准自己的战略地位,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在发展报业事业、文化产业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使集团的实力显著增长,两个效益明显提高。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广告实到款收入4亿元,利润9320万元。在2008年春节之际,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秉礼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在与其采访交流中,张秉礼先生道出了这些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曝创新发展奥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媒体,这两年经历了极不平凡的考验:同质媒体竞争白热化、新媒体不断“攻城掠地”,还有广告的分流、新闻纸的涨价……传媒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报业应如何面对新媒体的竞争与挑战,如何创新报业的竞争管理,数字化将如何发展,我们的答案是“对报纸实施战略转型”。荆州日报社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来,向着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做富报业的发展方向做了几件事。  相似文献   

5.
2007年的传媒:向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我们曾经把这样一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很多人把“拐点”看作是中国传媒业衰退的开始,但是我们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拐点”,事实上只是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模式的变革,所以,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中国传媒  相似文献   

6.
据慧聪国际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报纸经营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收39亿,同比增长5.97%。2005年报纸广告和发行收入占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的份额,分别是7.6%和5.6%。与2004年以前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相比,2005年以来报业增幅的放缓被许多业内人士和学者认为,报业已然遭遇“拐点”。新近发生的一则个案,更是为拐点论增添了注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京城报纸媒体为代表,中国都市报广告经营额出现了急剧的下滑。面对这种情况,业界、学界不仅为其原因争论不休,更有人对报纸的前景作出了极其悲观的预测。本文试图探析导致2005年报业“拐点”的原因,阐述此“拐点”对于传统报业经营策略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我们曾经把这样一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很多人把“拐点”看作是中国传媒业衰退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拐点”,事实上只是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模式的变革,所以,我们更愿意它理解为中国传媒业  相似文献   

9.
张晋升  郭凯 《传媒》2016,(3):20-22
2015年必定是中国报业最难忘的一年,当10年前《京华时报》前社长吴海民先生在《媒体变局:淮动了报业的蛋糕?——关于报业未来走势的若干预测》一文中提出了“报业拐点论”,很多业界学界人士都认为这种说法难免过于悲观.而10年后的2015年,面对读者、广告客户和从业人员三重流失带来的经营业绩断崖式的下滑之后,纸媒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地压缩,转型升级的信心被再次打压,报业整体经营业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痛点”.  相似文献   

10.
据慧聪国际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报纸经营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收39亿,同比增长5.97%。与2004年以前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相比,2005年以来报业增幅的放缓和报业总量的增长,被许多业内人士和学者认为,报业已然遭遇“拐点”或进入“寒冬”。2005年报纸广告和发行收入占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的份额,分别是7.6%和5.6%,广告以及发行增长下滑趋势明显。新近发生的一则个案,更是为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报业的转型升级被广泛关注,成为“十二五”时期报业改革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对一些报业集团进行实践调查后,笔者认为,对报业实际运行而言,目前更为紧要的是主动将新媒体纳入自身发展之中,从三个着力点进行扩展创新,基于目标受众构建、内容开发和数字化产业链的建立等问题进行思考,将其作为报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以突破技术瓶颈、内容瓶颈、人才瓶颈,以及实现理念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我们曾经把这样一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很多人把“拐点”看作是中国传媒业衰退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拐点”,事实上只是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模式的变革,所以,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中国传媒业高度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弯道,它需要我们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发展的现实要求进行工作重心、资源配置重心以及相关运营模式重心的转移和调整。实际上,中国媒介业的发展,并不仅仅依靠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市场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报业需要进行改革,这已是报业从业人员的共识。从2005年我国传媒产业特别是报业进入发展“拐点”之后,这种呼声越发强烈。被誉为国内传媒界军师的喻国明,最近写了一遍题为《中国传媒产业:羽化前的阵痛》的章,为我国的媒介业包括报业的改革拟了一个“药方”,提出了“体制机制的变革、赢利模式的再造、数字化表现形态的整合”等诸多良药,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我们曾经把这样一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很多人把“拐点”看作是中国传媒业衰退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拐点”。事实上只是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模式的变革.所以.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中国传媒业高度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弯道.它需要我们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发展的现实要求进行工作重心、资源配置重心以及相关运营模式重心的转移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谢耘耕  倪握瑜 《传媒》2006,(12):18-23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 作为最能引导潮流的创意产业,中国传媒业在这一年注定风生水起. 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急流勇进,到新兴媒体开始向传统媒体与产业伸出和平之手的善意之举2006年,中国传媒业在经历了2005年的惊醒、迷茫、元奈后,无一不开始以积极的姿态进行各种调整与创新,新老媒体正经历一次涉及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李莉娅 《青年记者》2005,(12):20-22
《2004年-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13270亿人民币。1999年的第一次媒体投资浪潮之后,产业资本及风险投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传媒领域,2005年甚至被认为是以数字媒体为代表、中国媒体投资的嘉年华。而在传媒投资的大潮中,以上海复星集团为代表的长三角的民营企业正在进行一场逐鹿以“媒体”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投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据慧聪国际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报纸经营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收39亿,同比增长5.97%。与2004年以前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相比,2005年以来报业增幅的放缓和报业总量的增长,被许多业内人士和学者认为,报业已然遭遇“拐点”或进入“寒冬”。2005年报纸广告和发行收入占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的份额,分别是7.6%和5.6%,广告以及发行增长下滑趋势明显。新近发生的一则个案,更是为报业寒冬论增添了注脚:世界最悠久的报纸——瑞典《国内邮报》在发行362年后,已经在2007年1月2日停印。  相似文献   

18.
现今的中国报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已经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许多传媒人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中国报业应如何面对新媒体的竞争与挑战?如何创新报业的经营管理?在数字化趋势下的中国报业将如何发展?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的答案是:数字报业,创新发展。我们在数字化趋势下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从发行切入并引领数字报业的改造;二是整合资源,强强联合,以印务剥离代表集团在主业上的转型;三是在高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转型发展的路径依赖问题,实质上是学界和业界对传统报业转型发展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惯性造成的.笔者从技术路径和产业路径两个方面对传统报业转型进行分析研判:技术路径上,主要分析传统报业数字化和数据化转型发展;产业路径上,主要分析传统报业产业化和集团化转型发展.中国传统报业将走向何方?笔者指出,报业作为一种媒介形态将与其他媒介形态长期共生;按照全媒体发展、融合与分化、专业与综合的发展逻辑,传统报业逐步转型升级,并走向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21,(24):8-8
2021年,是中国传媒业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国媒体的融合转型,正沿着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引进行创新性、系统性的融合实践。报业融合发展围绕内容创新、渠道多样、功能拓展、经营多元,不断"破圈";视听传播业,在"守"与"破"的不断探索中,创造出行业发展的增量,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起到重要的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