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新教学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教学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而逐步产生。它与传统教学既有一定联系,又具有异于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基于新教学的本质属性,我们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本质观。我们既不赞成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价值取向,也不同意“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相似文献   

2.
教学本质观是指人们对待教学的根本属性和功能的看法与态度.从本体论意义上讲,有效教学下的本质观认为教学是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特殊的有效学习活动,即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为基础,以新课程指导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通过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对话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活动.有效教学的教学本质观需要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教学本质问题在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中备受关注.教学本质研究既是教学论研究中的经典问题,也是热点问题.它是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也是教学论学科科学化建设的原动力.观察众说纷纭的教学本质观研究,可以从阶段论、类型说和争鸣观这三个角度来切入.批判性地反思对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我们一方面要明确教学本质问题探讨的目的与归宿,另一方面也要包容地看待各种教学本质观.在教学本质问题研究中,多元本质观将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深入开展学科教学本质观的研究,同时加强对教学本质观研究的实践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追问和争论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究和争论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本质观。近年来,关于教学本质问题的探究已经呈现出开放与动态的态势。实际上,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好的教学应该是以学为主、以生为本的,也应该是在教师参与和引领之下的,还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本质上是"以学为中心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5.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对科学理解的核心,是成功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关键。现代科学本质观能让学生正确理解新科学知识和产品、合理看待科学家以及科学事业,做出科学的决策,并发展出良好的科学创造精神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日益科技化的世界。围绕"科学本质观怎么教"的议题,本文以文献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支撑,概括出科学本质观教学的"一个方向"和"两条路径",基于科学本质提出若干将科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建议,以供大家研究与争论。  相似文献   

6.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对科学理解的核心,是成功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关键。现代科学本质观能让学生正确理解新科学知识和产品、合理看待科学家以及科学事业,做出科学的决策,并发展出良好的科学创造精神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日益科技化的世界。围绕"科学本质观怎么教"的议题,本文以文献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支撑,概括出科学本质观教学的"一个方向"和"两条路径",基于科学本质提出若干将科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建议,以供大家研究与争论。  相似文献   

7.
当前,部分生物教师科学本质观念不足,运用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学设计存在诸多问题,这些教学设计体现了将生物科学史融入教学的理念,但均未能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科学本质观。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为例,应用HPS教学模式展现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科学本质观的设计方法,以期为一线生物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话语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传统科学本质观下的教学话语会使学生形成传统的科学本质观,容易导致学生机械性学习而非理解性学习,使学生很难具有批判性精神和创造性精神。当代科学本质观下的教学话语有可能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于科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话语重建的基本策略有:反思科学本质,重建科学本质观;转变认识角度,重建认识论范式;区别观察和推论,重建跨越性话语;区别定律和理论,重建产生式话语;设计认识论主题,重建认识论话语;设计反思性活动,重建认识论反思性话语。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只有将其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本质教学倾向转化为显性的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才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基于科学探究与科学本质的关系认识,以"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为例,分析教师在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表现。进而以"平面镜成像"为例,说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有什么教学本质观.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在重新分析教学本质的基础上,探究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具有哪些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科学高效的目标?从方法论意义上着眼,只是治标之术,只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以及语文教育与人与生活的内在密切联系的层面,才是追本溯源的正确路子。语文教育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好局面,让“语”和“文”、师和生、师生和文本、师生和生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让师生诗意地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新教学方式仅仅是新“形式”?——一个心理学的疑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方式的形式总是负载着特定的实质或内涵,但在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实践领域,它们却被疏离了。许多新教学方式呈现出偏重形式忽视实质和内涵的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教学变革的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可能与忽视心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走出新教学方式仅仅体现为新“形式”的困境,有必要关注和吸纳心理学的相关研究。重视新教学方式的形式,更致力探究它的实质和内涵,并在变革实践中尝试建构其层次性目标,同时应开放新教学方式的形式,并鼓励新教学方式在形式上的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对过程教学的分析,指出了过程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过程教学的核心是展现思维中介,过程教学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取真知,并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展示背景、挖掘本质;暴露思维、推迟判断”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维新 《教育学报》2006,2(4):13-17,30
目前由于人们对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着简单化倾向,对科学教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囿于经验主义科学观,不能反映科学的本质;把科学教学过程简单等同于科学研究过程,不能反映科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强调做科学,忽视学科学,不利于对概念的深层理解;教学操作方法单一化与模式化,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教学本质始终是关于教学问题研究的最为核心问题。从现代悟性认识论视角来看,教学应该是基于课堂的特定时空里,师生间以客观知识为内容的"知识性"交往活动和以生成师生合理性意义为目的的"意义性"交往活动的有机统一,即复合型特殊交往。复合型特殊交往说主张基于人文关怀的教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提出了对教学活动本质的新预设。认为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活动,更应是一种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创造新文化的活动。并从社会变迁与文化基础的变化,学生、教师角色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研究教育本质着手,在充分探讨各种教育本质观的前提下,提出了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是引导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活动”。  相似文献   

18.
论教学幽默的本质与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学幽默是一门艺术,使用好这门艺术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笑与乐中使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教学幽默的本质体现为寓庄于谐、形神兼备、知情交融、追求顿悟等几个方面;教学幽默的特点包括情趣性、含蓄性、启迪性、愉悦性。探讨教学幽默的本质与特点,有利于教师深入认识和应用这一艺术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开拓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论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角度去分析 ,教学即特殊的社会交往。教学交往在目的、主体、媒介、机制和方式等方面区别于一般交往。在教学交往中存在两种关系结构 ,其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特殊交往说对认识教学本质、建构主体性教育、增强交往有效性、选择教学内容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冲击与变革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观察,结合现场资料采集与分析,对三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的冲击与变革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发现,新课程改革极大程度冲击着教师的教学观念。面对冲击,教师茫然,并在碰撞中认同、积极改变、找寻与扬弃。教师在学生主体、师生关系、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等认识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