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歌词有着悠久的传统。从"上古歌谣"开始,经"诗经""楚辞""乐府"到"唐声诗""唐宋词",再到"元明散曲""明清小曲",这些占据中国诗歌史大半江山的诗体自诞生之初,无论是以词入歌还是倚声填词,它们本身是以一种歌词形式面世,可见歌词同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是现代歌词的开端,白话新诗的诞生则给现代歌词带来新的生长土壤,但是从二十年代末起,现代歌词已经很少再从新诗吸取养分。文章将主要探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至二十年代末现代歌词同新诗的关系,以及现代歌词选择新诗入词的类型及原因,厘清现代歌词自诞生起至二十年代末间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在工作之余喜欢用Winamp听听歌曲,但是用Winamp听歌却不能显示歌词,的确是个小小的遗憾。也曾经一首一首地去网上搜索歌词,甚至自己编辑歌词件,但实在是太麻烦,效果又不好……几经寻找,笔终于发现了一款专为Winamp提供的歌词插件——速配歌词。所谓“速配”就是你只要连上网,在播放歌曲的同时该软件就会同步为你匹配相应的歌词并且动态显示出来,真正帮你实现智能歌词伴唱的梦想,将你从寻找、搜索、下我歌词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效果简直棒极了!相信你也会对它一见倾心!  相似文献   

3.
2009年底的一天,我试着向<江西教育>(B版)"师路心语"专栏投了一篇随笔过去,同时加了编辑的QQ.虽说稿子不符刊物要求,没有选上,但编辑却通过QQ给予了指点,并发来样文供我学习.还记下了我的地址,说等新刊出来就赠我一本.  相似文献   

4.
编往读来     
尊敬的编辑们:你们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成伟,注意到今年"流行歌词欣赏"栏目已刊登了多篇欣赏文章,如欣赏周杰伦的《琴伤》、五月天的《如烟》等篇什。这一栏目贴近学生生活,也为我们教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提供了借鉴,特表感谢!此外,据我了解,有不少学生喜欢许巍的歌曲,编辑们能不能选一首他的歌曲进行赏析?如果可以,我想一定能收到很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2009年底的一天,我试着向《江西教育》(B版)“师路心语”专栏投了一篇随笔过去,同时加了编辑的QQ。虽说稿子不符刊物要求,没有选上,但编辑却通过QQ给予了指点。并发来样文供我学习,还记下了我的地址,说等新刊出来就赠我一本。聆听,拜读,学习,领会,写作,又投去两篇稿子。虽说通过初审的稿子最终没能通过终审,但编辑老师的热情却留在了心里,备感温暖。  相似文献   

6.
<正>工作之初,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从点点滴滴的岁月累积中,我却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寒来暑往,不知不觉二十年有余,回想起以往的工作,我最大的心得与感受就是——信任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在一起,让学生卸下心灵上的包裹,真心把老师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次课堂上,我正讲得津津有味,却发现下面有好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都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这时我非常生气,心想:"老师为了你们起早贪黑,都累成这样了,而你们却……"于是我快步走上前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先生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就是"咬文嚼字"。从歌词中学习语文,欣赏歌词同样需要"咬文嚼字"的习惯。我们既能欣赏到美妙的歌词,又能看到歌词中的瑕疵,从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记得自己读师范时,老师把我的作文刻写油印出来,使我得意了好几天。我当了老师后,心里就琢磨,为什么不出本学生的文集,圆学生一个"铅字"梦,把学生引入一个"写"的新境界里去呢?于是,二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指导学生每个学期编辑"出版"一本作品专集,有《追忆》《踏梦行》《静水流淌》……纸墨年华:"构建自己的阅读史",为"出书"作准备学习写作,离不开阅读。阅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的所遇所感,而称得上刻骨铭心的,却寥寥无几。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躲过十年浩劫,幸逢改革开放,但也有挫折和烦恼:那是二十多年前,我跟随一股进城大潮,从安吉山区来到杭州,在一所小学当上了代课教师。当时很为"代课"两字自卑。于是,报名"自学考试",参加辅导班,一心想早日转正,但事与愿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个梦,由我启动,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海阔天空,我是阵风,把旗帜飞扬到南北西东,谁不为人心的光辉感动,我的心就是个光明火种……"这是歌曲《我是明星》的歌词,它也正描述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堂课我的努力和我的理想。下面就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一、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本课教学采用新课程"坚持学生发展为主体,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采取灵活有效的德育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正我到今天也不甘心这段记忆就这么不了了之,在我想努力写一点故事的今天,却再也记不起我最后一次见他的场景。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不记得他送给我的那个小本子最后的去处。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早上突然在抽屉里发现了一个小本子。是很普通的小号算术本,封面是当时大红大紫的《还珠格格》,打开来是满满一本手抄歌词,全是《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和插曲,字迹歪歪扭扭,但很整齐。  相似文献   

12.
我和陈其同志已有二十多年的交情了。他从北师大毕业分配到人教社,而后从美国读博士回来;从一名编写教科书的编辑到卓有成就的编审;从历史编辑室主任到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可以说亲见他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努力,事业有成。我虽比他年长一轮有余,但一直从内心钦佩他在业务上的钻研精神,待人之诚恳。这从他的新著《史海萍踪》亦能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参加生本研讨班的学习。去年,我在这里参加了的生本研习班,第一次接触到"生本教育理念"。虽然只有短短三天的学习,但却让我们感受良多,可以用兴奋来形容。因为我们看到了在生本教育下学生是如何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学生的思维如何在课堂上得到了无法预计的扩展,当时我就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同桌阿东曾有一句"名言":这班上只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打入地狱,不是老师,也不是教导主任,而是阿励!阿励就是我,被同学们视为"恐怖分子"的"K歌之王"。不过,我却不太赞同阿东的评价。尽管,他们认为我唱抒情歌曲时,是"说"完的每一句歌词,而吼摇滚时,更像是对着话筒骂人,但我仍然自我感觉良好而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5.
文章贵"新"。"新"从何来?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200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的导语:"有人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有人说,地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这第二个"有人说",如果没有对当今社会竞争的用心体察和深刻反思,如果缺少对创新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是得不出这个与鲁迅先生的"名言"截然不同却充满新意的结论的。  相似文献   

16.
结缘二十年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从创办到今天,已经将近二十年了。从主持创刊工作的第一天到正式退休,我与它曾经有过整整十二年的缘分,加上退休以后对它的持续关注,也可以叫做结缘二十年吧。二十年来,我从精力旺盛的中年,走到了鬓发斑白的老年。与此同时,我却高兴地看到《中学生阅  相似文献   

17.
《加了一句话》讲的是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 :到了中午 ,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什么也没得到 ,晚上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这是为什么?原来是一位诗人在她的“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上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诗一般的语言 ,用美好衬托不幸的人更加不幸 ,从而唤起人们对盲妇人的无限同情。文章语言朴实 ,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从故事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设计一自主合作体验探究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编辑意图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准确、有创意地表情达…  相似文献   

18.
<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说明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个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感情,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一、案例简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本单元的所有课文我  相似文献   

19.
教育写作,尤其是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是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从教二十余载,伴随着教育教学实践,我常对所行、所思进行梳理,并付之笔端,于是,屡有文章散见报刊,我也从中收获着写作的快乐。回顾自己的写作历程,感觉这是一条"可遇"而"可求"的路,只要行走得法,就一定能饱览其间迷人的风光。一、把握"可遇"的写作灵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工作与学习中,就某一问题思考久了,必有灵感闪现——或是白天,或在半夜睡醒时。创作灵感来了,要及时记录。有人戏言:"灵感就是上帝跟你说悄悄话,但是上帝忙,不会跟你说第二次。"错过,也许你就失去了一次写作良机。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的理想,我的付出,我的奉献,本不需要回报。但我却从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读懂了"我爱学生,学生爱我"的真谛,品味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甘甜和快乐。民主自治,历练潜藏的"千里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