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植入式广告因其隐秘性、主动性备受业界关注。本文以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植入式广告为实验对象,从记忆、情感、意动三个层面,对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效果进行研究。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性别的受众对植入信息的回忆度、好感度、购买意向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受众对植入式广告的记忆度与接受度较好,广告的植入方式、植入表现形式、受众的个人差异都在不同层次上影响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2.
电影植入式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通常以电影情节、道具等为载体,强调潜移默化地进入观众视野,但近年来电影中植入式广告数量的增加逐渐引起了观众的不满。本文在分析植入式广告特点的基础上,探究科学合理运用植入式广告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植入式广告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植入式广告为电影提供了风险保障,而电影则为广告提供了展现平台,从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刺激受众的购买欲,二者有着双赢的效果.植入式广告在给广告商和制片商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本文从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程谈起,简单概括了植入式广告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并从制片方、广告商和法律的角度出发,为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告发布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渠道的不断增多,广告主纷纷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广告媒介.在此背景下,与受众更显亲近的植入式广告蓬勃发展,而其中尤以电影植入式广告最具规模.电影植入式广告是指广告主通过付费的方式,持产品、服务或品牌融入电影媒介中,让消费者留下产品及品牌印象的一种广告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众传播的多元化发展,广告的表现形式与投放方式也日益多样。电影植入式广告作为电影和广告两项艺术的结合而博得电影制作方及广告商的共同青睐。本文以2010年上映的5部国产电影为样本,对影片中的植入式广告的品牌、类型及出现频率等进行分析,以透视本土电影植入式广告的现状,并反思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冉雪莲 《新闻世界》2010,(12):77-79
随着大众传播的多元化发展,广告的表现形式与投放方式也日益多样。电影植入式广告作为电影和广告两项艺术的结合而博得电影制作方及广告商的共同青睐。本文以2010年上映的5部国产电影为样本,对影片中的植入式广告的品牌、类型及出现频率等进行分析,以透视本土电影植入式广告的现状,并反思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告主在电影中植入广告的热情越来越高。与植入式广告的迅猛发展相比,国内的相关规范和管理严重脱节。然而,电影植入式广告健康发展的使命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运作中包含着多重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注定了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集合。只有从这些矛盾出发,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规范管理才能走入正轨。  相似文献   

8.
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历史和现状 植入式广告又称为植(置)入式营销广告或者隐性广告、软性广告、软广告,在这里我们按照通常的叫法统一称之为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服务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传统广告片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小说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方式.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  相似文献   

9.
浅谈隐性广告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欣 《今传媒》2007,(2):43-44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嵌入式广告",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消费者).(1)隐性广告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只要处理得当,可以嵌入任何情景和文本,其中最常见也最引人关注的是电影作品、电视节目中的隐性广告.  相似文献   

10.
隐性广告,又称“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最初的隐性广告是将产品植入电影场景作背景,使观众能够看到该产品或公司的标志。最早的有据可查的电影隐性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上,其中明显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  相似文献   

11.
如果植入式广告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的,植入式广告的效果也最终会取决于电影的质量。因此,广告的植入要以确保影片质量不受影响为基础,同样也是保证广告效果的前提。而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广告主实现其宣传目的的一种流行趋势,面对电影中越来越多的植入广告,广告的植入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凸显了电影业的不成熟。探讨怎样在保证电影艺术性的前提下进行广告的合理植入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朱剑锋 《新闻世界》2011,(8):214-215
在电影、电视剧中插入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广告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普通受众在满足物质追求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再加上中国影视业的蒸蒸日上,看电影、电视剧的人越来越多,受众群逐渐扩大。所以很多广告商开始把广告投入到影视剧上,但是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也会受到受众解读方式和传媒性质的制约,影响其传播效果。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进行分析,以期为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等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悄无声息地将信息灌输给受众,让受众在无意识的情态下对其产品及品牌产生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由于传统广告日益遭受频播资源的"瓶颈",新媒体的兴起开始弱化电视的主导地位;受众的注意力愈加稀缺;加之广告对特殊行业的限制,使得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韩鑫 《新闻世界》2013,(5):204-205
近年来,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产品悄然兴起,与之相对应的植入式营销方式也成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新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媒介形态中。本文主要以电影为研究对象,运用大众传播心理学,通过对受众认知模式和潜意识精神的分析来解决传受双方在植入式广告与其他媒介渠道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并由此探寻融入性植入式营销产生的积极心理效果,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传媒经济发展的创意营销。  相似文献   

15.
植入式广告是随着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各品牌厂商纷纷利用好莱坞电影,为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本文简要归纳了好莱坞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运用类型,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植入式广告从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而把广告植入电影的模式也已经成为很多电影的标配,不再新鲜。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电影的潜在价值?既不要像早前的植入式广告一样生硬,又可以更多地体现品牌信息。  相似文献   

17.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嵌入式广告”,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消费者)。隐性广告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只要处理得当,可以嵌入任何情景和文本,其中最常见也最引人关注的是电影作品、电视节目中的隐性广告。虽然隐性广告历来以低费用高效果著称,但在操作中却要有更高的技巧,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目前我国的隐性广告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图用消费主义理论对电影植入式广告进行文化分析。首先指出电影植入式广告蓬勃发展的原因是消费社会下广告商与电影行业的合谋,然后分析电影如何通过植入符码对观众心理、态度产生影响,从而将电影观众推向商品消费者角色的转换。最后文章也对电影中消费主义泛滥,非适度植入广告进行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9.
植入式营销来源于营销学中的产品植入(product placement)概念,广告界又称之为植入式广告,指将产品、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等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让受众留下对其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目前这种植入式营销的手段正逐渐渗透到国内传媒的新闻报道中,其表现形式及对传媒自身的影响还没能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韩晶  马潇 《东南传播》2010,(3):99-100
植入式广告在电视剧、电影、电视节目中屡见不鲜,它从早期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现在的红红火火,可谓风光无限。回顾2009年,更是植入式广告发展的井喷年,是什么力量和关系在背后推动着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呢?本文将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商品化视角切入,用理论来分析植入式广告的传播特点,以及受众作为商品与植入式广告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