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当前情况下, 主体性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教师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吴洁 《文教资料》2009,(24):138-139
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加强阅读指导,增强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写作能力,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谈了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问题教学法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其间,问题意识与双主体教学理念须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始终。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契合表现为:问题意识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以及师生主体间的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5.
试论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其主体性,发展其主体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确立其主体意识。本文依据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并从多角度详细地论述了六种主体意识意识,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评价意识。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树立主体意识;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创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悟能力,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要更新观念,发挥主动性,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主体意识,形成主体性学习方法;确定师生的双主体意识,实施双主体教学,推动教学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含义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其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该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发展性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即施教者通过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和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王涛 《课外阅读》2011,(3):55-55
主体性教学以人为本,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积极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地发展,是当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特征,集中体现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主体性是主体意识、主体参与、主体思维和主体发展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英语教学取得了硕大的发展成果.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确实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呢?本人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性是学生显而未见的内在属性,这是他们天生就有的,不是后天练就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即是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自我更迭的不断演进;对某件事物的定位,外部世界的适应、对现实的超越。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释放、开发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鞭策学生自我提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稳步发展,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茁壮成长,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即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学生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有一种自觉意识,并且能动地、自主地和创造性(个体主体性)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真正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我们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逐步来实现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学生探索性自学--学生提纲式讲解--学生参与式讨论--学生自主性练习--教师点拨式答疑或导向式设疑的主体性教学五环节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现实化道路,要通过如下三种途径来实现:第一,主体性的形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的;第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提高和强化主体性的关键在于改善主体结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成人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对其主体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自身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从而决定着其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唤醒成人学生主体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成人学生主体性发展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该文通过对主体意识内涵及主体意识对成人教学质量影响的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吴婷婷 《考试周刊》2015,(14):42-43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上强调阅读主体意识培养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认识阅读主体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语文课堂上学生阅读主体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体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是为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与发展,最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教育要培养能够独立思维,培养有自主意识和自觉行为的个体来讲,主体性应当是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应当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因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确认,才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意义类试题是道德与法治考试常见类型,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多线性、现实性、变式性特征。意义类试题的突破路径,可以用尽材料,思路跟着材料走,也可以找好主体,思路跟着主体走。为了更好地解答这类试题,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主体意识及学科术语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教学活动必须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到教学中,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影响高师教育类课程主体性教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教育类课程是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类课程教学中提倡主体性教学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该文分析了影响高师教育类课程主体性教学的因素:主体性教学概念理解认识、师生双方主体意识、隐性主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