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永兴县板梁古村元宵节“倒灯”为田野个案.通过描述板梁“倒灯”的活动流程,捕捉其文化特征,并对“倒灯”的价值与功能进行阐释.研究表明:板梁古村“倒灯”习俗是当地元宵节的重要活动,其古朴的原生态特征和活态体育人文遗产特点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板梁“倒灯”习俗是民间体育传承的载体,“倒灯”仪式在村落社会中具有文化教育和乡土社会安全阀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2.
扫墓节在中越民俗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广西壮族与越南岱、侬族共有的特色节日,节日习俗有同有异,通过比较三个民族的节日时间、节日祭品、扫墓仪式过程、娱乐习俗等四方面,揭示三个民族在传承其文化的过程中所保留的同源节日文化习俗以及所出现的差异,增强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玉溪花灯经历了旧灯、新灯、"花灯之乡"品牌确立等发展阶段,它是滇中民族杂居区传统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是中原文化与玉溪当地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与宗教习俗、舞蹈与滇剧及电影等姊妹艺术交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先秦的婚姻习俗是汉民族发展的一条脉络,而汉字作为记录历史的符号,为我们展现了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所拥有的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远在先秦时代勤劳聪明的圣贤们就已经创造出了一大批古老的汉字,如“姓、婚、妾、家、宾”等。这些古老的汉字都能够如实地反映出生活在先秦时代的人民所经历的婚姻习俗。  相似文献   

6.
舞狮作为一项民间习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各地的舞狮习俗各不相同,但是它所反映的文化象征意义却是一致的。将以多维的文化视角还原民间舞狮习俗的历史真实,全面剖析民间舞狮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从而进一步厘清民间舞狮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7.
端午节核心习俗的目的是通过特定的草药、食物和仪式以除病解灾。保山端午节赶花街的习俗在战祸与疾病的触发下应孕而生,在文人雅士的倡导下积淀出具有审美意蕴的端午赏花习俗,应民众的生活需求而发展成为集市,受政府引导而成为现代性的商贸旅游节,从中可以看出端午习俗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中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岁时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国的岁时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民间体育的内容,作为人们生活中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通过各民族民间岁时节日或社火等活动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如: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舞龙灯、耍狮子、扭秧歌等;清明节的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拔河等;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以及重阳节的"九九登高活动"等.这些民间的许多体育活动都与民俗节日有着必然的联系,反映出了特有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9.
自古长安、临安、燕京、汴京、金陵、洛阳、天府、岭南……每逢元宵,无处不张灯,赏灯,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唯贵州、云南不但在元宵节张灯;赏灯,还独具一格地“跳灯”、“玩灯”。因此,其他省籍来的人说:花灯是云、贵的土产。六枝特区人民的土产,是否土产,笔者就此作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满族的性崇拜及其演变——论“背灯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洲族传承民族习俗“背灯祭”是一种后起的性崇拜延续。由于历史、现实、民族融合、原始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变迁,无论其祭祀内容与对象等,均呈现出异化形态,其祭祀对象才有了纷繁的依附,而形成了完立妈妈、万历妈妈、锁头妈妈、佛托妈妈(佛头妈妈)、子孙娘娘等不同说法。背灯祭的实质是性的崇拜。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元宵节的体育文化进行了梳理。发现"游赏"是元宵节的主流传承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不断增加舞龙、耍狮、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区域特色体育项目,形成了百戏杂陈的"闹春"场景,体现了民族体育文化不断包容壮大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地域文化视角,选取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具有丰富多彩民俗节庆活动的传统节日,对其在岭南文化和齐鲁文化影响下的民俗体育活动内容与特征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传统节庆民俗体育活动在产生流传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时令特征和地域文化性。随着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其多样性和特色日渐式微,文化趋同现象日益严重,社会教育功能也随之减弱。特定时间、特定场合所开展的传统节庆民俗体育活动,在保证其核心价值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应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鼓励并引导有创造性的良性改造,使之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育节庆的蓬勃兴起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广西柳州水上狂欢节为个案,对体育节庆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体育节庆对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城市社会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等几个方面。目前城市体育节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规模庞大、耗资多;注重节庆的工具效益,忽视体育节庆的主题特色;过于依赖政府,市场化运作不足。城市体育节庆的发展路径为:缩小规模、节俭办节庆;注重特色、塑造品牌;培养多元主体,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办节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探索了央视"春晚"中体育元素的展现情况。纵观历届"春晚",发现含有体育元素内容的节目数量越来越多,表现体育元素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中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是"春晚"的常客,易于展现的体育项目是主角,国足成为"春晚"调侃的对象;体育元素在"春晚"中的展现具有一定的宣传性、教育性,并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泼水节,史志、报刊都不乏于书写;但是关于泼水节的来源以及它的作用与影响尚很少见过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大多数记载和评述就事论事,因此错误频出。鉴于此,笔者对泼水节的来源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整理,以纠正对泼水节的误传和误译。笔者近来查阅了泼水节的多种史志,并作了一些实她调查,着重探究了傣族在历史上与水的密切关系,论述了佛教对傣族在祭水仪式上的影响,阐明了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群众在自身文化信仰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加工和再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族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石家庄节庆旅游市场的开发思路、规划和手段中存在的问题,以吴稀国际杂技艺术节为例,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发展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庆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7.
比较我国汉、苗、傣族龙舟竞渡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苗、傣族的龙舟竞渡在我国多种龙舟文化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对这三个民族龙舟竞渡的文化渊源、演化过程、祭祀习俗作比较研究,可看出,竞渡活动起源于水上生活和劳作.汉族龙舟竞渡从祭龙神转为对英雄人物的纪念,成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苗族、傣族龙舟竞渡受汉族龙文化的影响,主要是祭龙祈年,各自成为龙舟节、泼水节的活动内容.由于汉、苗、傣族龙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都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体现出特殊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生于安徽省东至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尤其是特色灯种,是集工艺美术、戏剧、舞蹈、民歌、武术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东至花灯不仅是当地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文化内涵,而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苏州节俗繁多,民风尚奢,通过清代竹枝词,可窥其一斑。节俗文化因其特殊的内涵和形式,可以起到和谐社会、激活经济的巨大作用,环太湖旅游产品应本着扬弃的态度,对姑苏节俗文化进行深层挖掘与光大,将其重新组合,以实现苏州环太湖旅游产品中节俗产品的战略目标。而政府扶持、各界参与、多产业联动是节俗旅游产品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