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斧,北宋时期重要文言小说家,编著有《青琐高议》、《青琐摭遗》、《翰府名谈》等文言小说集,都程度不同地在流传过程中散佚,学人对其佚文已有所收辑。其中程毅中先生辑有36则,载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青琐高议》之后;李剑国先生《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辑126则;赵维国先生《〈永乐大典〉所存宋人刘斧小说集佚文辑考》(载《文献》2001年第2期)辑有7则。此检索诸书,复寻得佚文二十馀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曾毅公《石刻考工录》著录历代石刻刻工人名,诚为金石学别开生面后来居上之作,惜其取资未广,见闻有限,故颇有遗漏,虽经官桂铨、刘汉忠二氏为之拾遗补缺(见《文献》1990年第1期官桂铨《〈石刻考工录〉补正》,《文献》1991年第3期刘汉忠《〈石刻考工录〉续补》),犹未尽完备。笔者近年涉猎石刻文献,于石刻刻工颇多留心,时日既久,累聚渐多,今不避琐细,先将所补辑之宋代刻工抄为一篇,公诸同好,世之治金石之学者  相似文献   

3.
读2002年《文献》第三期祝尚书先生《南北朝唐五代佚文辑考》(简称《辑考》),发现所辑佚文中至少有两篇并不是"佚文"。《辑考》所辑的第一篇"佚文"——晋张说的《游九龙潭宴别序》,并非晋人张说的文章,而是唐朝宋之问的作品。它的完整题目  相似文献   

4.
《文献》1998年第1期宁希元、宁恢《补(全金元词>二十九首》一文,(下简称"宁文")搜罗金元人佚词,补《全金元词》之未备,贡献不少。笔者拜读之后,发现有两首实系误补及其他琐细的问题,特列于下,与宁先生商榷。 "《木兰花》(淮山隐隐)",宁文据《续夷坚志》卷四《泗州题壁词》补作金无名氏词。  相似文献   

5.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末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于杭州创设诂经精舍,广州设立学海堂,提倡朴学。中华书局整理本《研经室集》是目前收录阮元作品最全的诗文集,包括阮元自编《研经室集》和其子续编文集。《研经室集》和续集分别编于道光八年(1828年)和十年,而阮元至道光二十九年才去世,所以有集外诗文未能收录其中。《研经室集》整理本出版后,相继有学者进行集外文的辑佚,其中陈鸿森《阮元研经室遗文辑存》(杨晋龙主编:《清代扬州学术》,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5年版,第653—777页),裒辑集外佚文达上百篇,王章涛《阮元年谱》(黄山书社2003年版)所辑集外佚作亦夥。笔者亦以《阮元〈研经室集〉集外文辑》(《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阮元〈研经室集〉集外文辑佚(续)》(《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为题,补辑阮元集外诗文数十篇。今笔者从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古春轩诗钞》卷首辑得阮元所撰《梁恭人传》,并从《清代名人墨迹》和《长离阁集》辑得佚诗二首,为阮元《研经室集》所失收,也为以上诸家所忽略,兹移录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会要辑稿》礼四一、礼四四涉及不少临奠、辍朝、赙赠情况,据此可考一部分宋人的卒年。方健先生在《〈全宋诗〉证误举例》(《学术界》2005年第1期)已对其作过初步查核,从136人的卒年资料中,发现其中18人为《全宋诗》失考或有误。今笔者重作查核,共检675人,又新考出6人的生卒年,可补《全宋诗》小传之缺。《全宋诗》册一卷五五页六○一马亮。礼四一之四六载“天圣九年八月”,《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一○亦载“(天圣九年)八月丁丑,太子少保致仕、赠右仆射马亮卒”。而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宋杜大=《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相似文献   

7.
唐前所撰十六国旧史均已散佚,清人汤球辑有《三十国春秋辑本》,最近吴振清先生为《三十国春秋辑本》作校注,并补汤氏失辑佚文36则,但仍有不少失辑,此补汤氏、吴氏失辑52则。  相似文献   

8.
唐前所撰十六国旧史均已散佚,清人汤球辑有《三十国春秋辑本》,最近吴振清先生为《三十国春秋辑本》作校注,并补汤氏失辑佚文36则,但仍有不少失辑,此补汤氏、吴氏失辑52则。  相似文献   

9.
郭璞《玄中记》原帙早佚,今存有辑本六种,其中以《古小说钩沉》所收最为完备。尽管如此,因为种种原因,鲁迅《钩沉》本亦有失辑者,由此尚有进一步补辑的必要。这里检索诸书,复拾得佚文六则藉以补遗,又拾得佚文八则藉以存疑。针对《玄中记》的补辑和存录,笔者希冀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后学以古小说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0.
《诗话总龟》是现存宋人编辑的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摭拾旧文,多资考证”,是研究中国古代诗史和文艺批评史极具价值的参考文献。该书南宋曾有刻本,久佚。传世最早刻本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月窗道人刊本,但写刻草率,讹舛、脱漏之处甚多,未为善本。今于《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中,见卷八O三至卷八O六“诗”字韵内辑有该书部分内容,与今本对勘,多有佚文,可补今本《诗话总龟》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所撰《老子注》二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国史经籍志》均有著录。原书已佚,部分内容散见于金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南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等书中。今人蒙文通、严灵峰、容肇祖均有辑本。蒙文通的《王介甫<老子注>佚文》,原载于四川省立图书馆1948年出版的《图书集刊》第八期。后由其子蒙默重加核校,载于巴蜀书社2001年出版的蒙  相似文献   

12.
《湘山野录》《续录》和《玉壶清话》(又名《玉壶野史》)是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僧人文莹所撰,多记宋太祖至宋神宗时期的掌故,间亦涉及五代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中曾采拾该书的记载,足见其颇有史料价值。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该三书的点校本一册,不久,先后有钟振振同志撰《读(湘山野录)札记》(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0期)、薛正兴同志撰《〈湘山野录〉(玉壶清话)点校本补议》(同上刊物第199期)、李裕民同志撰《〈湘山野录〉〈玉壶清话〉点校  相似文献   

13.
古佚书是一笔数量巨大的世传文献遗产,是深入研究古代文史哲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但至今尚未全面汇集整理,故应开展前人所辑古佚书的汇集整理工作.前人补辑古佚书有所处时代早而可看到现已失传古籍的优势,我们所处时代晚却有可利用大型数字化古籍库的方便.把这两种优势结合起来,在汇集整理前辑古佚书的同时来做古佚书补辑工作.前辑古佚书汇集整理工作程序有四:确定主据本和参考本,缀合与剔重,核校原始出处,补辑佚文.古佚书新辑工作程序有三:汇集前人辑佚成果,剔重考辨;利用古籍数据库补辑;查对近其世之书(距所辑佚书时代越近者越可靠)校对补辑佚文.最后,汇合新旧辑佚成果,加以考辨,整理成为分部分类编排的多卷本的<古佚书全辑>.  相似文献   

14.
1997年,《新华文摘》5次转载《出版广角》文章。其中全文转载4篇: 《大势所趋话复译——从西葡语文学翻译谈到新译〈堂吉诃德〉》,林一安,载1997年第1期《磨稿亿万宇多少悲欢泪——缅怀秦兆阳先生》,李频,载1997年第2期《不应留下遗憾——对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一点看法》,黎松峭,载1997年第8期,同时列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存第一部综合性丛书《儒学警悟》,为南宋俞鼎孙、俞经兄弟所辑,是书为七集四十卷,所收书为宋人著述六种四十一卷,内容多为记载宋代制度掌故、人物琐事。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的《前言》(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及1981年该书《重印前言》(载上海《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1期),均称:《儒学警悟》一书“辑成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  相似文献   

16.
《史学要义》四卷,补卷一卷,凡五卷,明代卜大有辑、徐栻作叙,万历五年(1577)刻本,据今已四百二十二年,后世未曾重刻。今仅存两部,分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史学要义》卷一至卷四,卷首各有目录;补卷卷首无目录,其目,视所补内容分别列于上述各卷目录之后,并冠以"补集"二字,以示区分。《史学要义》所辑之文,是历代学人讨论史学之作,上起西汉,下迄明代。诸文体例,有疏、表、事状、书、论、序、跋、传记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史资料》第三十六辑(1978年第1期)发表有《章太炎致李根源的信》一文(以下简称《信》),内容为1920年至1928年间章太炎所寄予李根源书札七十九通,主要言及当时国内动荡的政局变扰、人事纷争;亦有一些其他内容:如李根源个人健康、家庭变故等。此文编者未署名,亦未注明资料来源及收藏情况,只言"信件原为李氏所藏,今据传抄本付印。其中有一部分用原信校过。"《文献》第七十六期(1998年第2期)又有李希泌先生《试析〈曲石精庐  相似文献   

18.
宋遗民刘壎所著《隐居通议》在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首先,它记载了宋末元初存世的古代典籍,提供了较多古籍流传信息,可补史志之阙.其次,它抄录有大量诗文,保存了某些文学文献的原始面貌,可以作为校勘的材料.再次,它网罗佚文、备录地方菁英,从中可以辑得《全宋文》漏辑文7篇,《全宋诗》漏辑诗16首,且可以补正若干宋人传记资料.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06年第1期发表柳哲《柳宗元佚文〈谱牒论〉》,说:"笔者以为该文为柳宗元所写无疑。"他把伪作看成佚文,而且说得这样肯定,对读者产生误导,需要澄清,以免伪文流传,混淆视听,误人不浅。今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辨。一、关于"贞观十三年论世家"问题史书一律记载,贞观十二年《氏族志》修成。伪《谱牒论》云贞观十三年,误。唐太宗对高士廉的训话,古代无录音,柳宗元不可能听到,只能于文献中看到。今将《贞观政要》、《旧唐书》、《资治通鉴》、伪《谱牒论》所载太宗对高士廉的训话,全文对照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升 《图书与情报》2005,(5):100-103
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大典本《春秋会义》的不同版本,指出:大典本的初辑底本均注明每条佚文在《永乐大典》中的出处;《大典》纂修与分校官所作的辑佚工作是颇为复杂的,也是用功颇勤的;《大典》纂修与分校官在进行校订时,还尽可能多地参考它书进行校勘、补辑;四库馆办理的大典本,有不少经人录副而流播于外;抄成的《四库》大典本定本,也有可能未被收入《四库全书》。这些分析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大典本初辑及整理情况,更客观地评价〈四库全书〉开馆期间的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