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伍德与胡萨米在"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不正义"这个问题上的争论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焦点,这场争论从三个方面展开:(1)马克思的权利和正义标准;(2)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不正义;(3)马克思缘何谴责资本主义.研究表明,分析备执一端并不足以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有必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辩证综合.  相似文献   

2.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一股新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其关于剥削是否正义的争论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也造成了极大混乱.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伍德一派主张马克思反对正义,肯定资本主义剥削的正义性.而胡萨米一派则认为马克思赞成正义,批判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二者争论的实质在于没有理解马克思评价社会历史的两个尺度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批判,其目的一是为了揭露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本质,二是为了同庸俗社会主义的抽象正义观划清界限。马克思的批判有其伦理基础,但与那种抽象的正义观根本不同,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同时,还正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正义观经历了一个转变与重建的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从早期的法律正义转向经济正义,解构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并从经济基础、实现路径和价值目标等维度重建了科学的正义观,认为经济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本质内容,经济增长是实现正义的基本前提,公平分配是实现正义的根本路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正义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正义观的特色在于他把正义和人的解放相联系,并把分配正义作为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关注分配方式背后的生产方式,探讨生产方式与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这表明马克思的正义观并不是不讲分配正义,而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为目标的正义观。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辩证分析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分配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挖掘借鉴马克思有关正义论说的理论资源:正义观念的社会历史现实性、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生态正义的阶级维度、理想社会的生态正义意蕴,主张从强调自然内在价值的生物平等主义走向社会公平正义、从分配性正义走向生产性正义、从正义规范设计走向生态对正义运动实践的倡扬。这种生态正义论关涉当今社会在环境问题上公平正义的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丰富扩展了马克思正义观的生态视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的正义的两个原则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都适应。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参照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社会在财富分配及再分配中,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最少受惠者,满足其利益以控制贫富差距过大,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正义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A Theory of Justic)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现象所提出的独到见解,在著作中指出了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悬殊等不公正现象,全面展现了罗尔斯本人的正义观点。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正义二字是社会制度的正义,它用来形容一种公平的社会制度,公正的法律秩序,和被划分为不同阶级的人所能得到的分配公平。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是平等,他所提出的正义二原则充分诠释了罗尔斯正义观里的自由平等思想([1])。罗尔斯表达了他在道德中在社会中对正义的看法,对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生活在19世纪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所遭受的环境不公正,也即分配的不正义、承认的不正义、参与的不正义和能力的不正义等进行了深入揭批,由此开启了对资本主义进行环境正义批判的先河.对此议题的关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环境正义思想的研究,实践上对观照和反思我国经济建设中农民工所遭遇的环境不正义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个体对自因自足共同体的服从之古典共同体主义正义,也不同于作为权利中心的个体对共同体的本质征服之近代个体主义正义,马克思是在遵循辩证逻辑而不断生成的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重构中阐释正义的,具体而言,是在批判割裂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正义观的基础上阐释正义的.基于异化劳动所致的自我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高阶正义理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使正义成为一种不必要存在的过时的有限的现象,一种不再引人关注的理想,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超正义社会.由正义社会走向超正义社会有着现实的实现路径.但是,马克思在这方面的思考却存在着自身的限度,正因如此,马克思还提出了一种低阶正义理论作为高阶正义理论的补充,思考二者的关系,是推进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探讨社会正义问题时聚焦于马克思与正义关系问题的探讨并形成了“马克思反对正义”和“马克思赞成正义”两大基本论调。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无论持哪种观点都认为平等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之处,他们的目标是为了寻求一套可行性的能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正义方案。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对社会正义问题研究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正义理论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也存在着思维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的正义观念,西方学者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认为正义是一个法律概念,与特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资本主义就其自身而言是正义的;另一种则认为,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表明资本主义建立在强制劳动、偷窃和抢劫的基础上,是一种深刻的不正义.根据罗尔斯的解释,这两个观点是融贯的.前者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描述,后者才是马克思本人的观点,尽管他没有对此做出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伦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之一,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罗尔斯的正义观是一种分配的公正理论,他所提出的正义原则对于我国解决市场经济建设中所凸现的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于公正、平等、国家观念的批判分析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集中体现,文中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所提出的以劳动所有权理论为基础的分配正义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全面地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时下,政治哲学成为热门的哲学研究方向,对作为上个世纪以来最为宝贵的人类财富之一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中我们能够学习和了解他对于政治哲学中诸多概念的理解和阐释,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政治国家观建构与反建构,这对于我们的政治实践和理论建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维度.在研究当代中国公平正义问题时,应当对研究的方法论前提予以批判性考察.回顾并梳理马克思早期在正义观问题上,从法哲学运思路径到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的理论转型历程,可以提示我们:其一,研究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而决不能盲目追求话语的新异,忽视唯物史观在这一研究上的指导意义;其二,研究正义问题的出发点不是理性、人性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原则、观念、公理等,而是现实的物质生产实践.舍此,则不能准确地切中当代中国公平正义问题之实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正义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联。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义原则的恰当表述。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双层结构,其正义受到了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能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又能做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因而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正义是更高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8.
分配正义是基于正义的立场和视角对社会利益分配关系的伦理反思和价值追问,其核心内涵也是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嬗变的,人们对分配正义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的学科视野和价值立场。在当代中国,实践分配正义需遵循三个原则,即满足基本经济需求的"平等原则"、按劳分配的"应得原则"和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差别原则"。同时要警惕"粗陋的共产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权贵资本主义"的分配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9.
张蘋一  车恩利  王华 《文教资料》2008,23(17):79-80
马克思对技术本质的认识始于对"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研究.他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等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技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家、女性主义者南茜·弗雷泽致力于社会正义理论研究.她从客观、社会的视角审视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转向”,认为“承认政治”与“再分配政治”的“二元主义视角”(或者用“承认政治”取代“再分配政治”的做法)严重弱化了对新自由主义霸权的批判,是一种悲剧性的历史讽刺.因此,她提出一种整合“再分配正义”和“承认正义”的“参与平等”正义观.从社会正义到性别正义的前提是对女性主义社会性别问题的重新阐释,因而她提出一种“二维”视角的新社会性别观,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实现性别正义的“二维”路径.她的性别正义观为左派的政治斗争和女权主义等新社会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批判武器和实践指导.她的性别正义观更多是政治的,因此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