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教育》2017,(5):50-60
倡导儿童参与儿童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儿童权利和儿童发展。本文从儿童参与儿童问题研究的领域和程度、研究设计与实施、推动策略等,探讨了儿童在儿童研究中的角色转变。儿童参与儿童问题的研究涉及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及其他与儿童利益相关的各个领域,各领域中儿童参与的程度存在差异。在推动儿童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应注意研究伦理、研究结构调整、儿童发展等问题。让儿童成为儿童问题研究的领导者关键策略在于,给予儿童研究技能指导,信任儿童能完成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游戏的现状促使我们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进行反思。儿童的生活世界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童真、童趣和童话般的世界。儿童游戏源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可是当前儿童游戏渐渐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存在形式,儿童游戏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相关观念的总和。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当前的教师儿童观更多是通过汲取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而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儿童观的科学性。儿童人类学为教师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提供了启示。从儿童人类学的两大研究主题即儿童的本质和儿童的发展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审视儿童的本质特性,研究儿童的生活情境,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来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4.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采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来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今基础教育正处于大视野、大格局、大规划的变革与转型之中,需要坚持以儿童学习者为中心,使儿童站在未来学校的制高点,引导儿童在发展核心素养中创造未来。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向着儿童"。"向着儿童"的第一要义就是聚焦儿童。"向着儿童"的核心要义是为了适合儿童。"向着儿童"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儿童。发展"新儿童"专业支撑的力量积淀,发展"新儿童"专业支撑的研修变革。  相似文献   

7.
儿童虐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危害儿童身体、社会性、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美国佐治亚州将儿童虐待分为忽视、躯体虐待、性侵犯、性剥削、情感或言语虐待五种类型,并通过举报、调查和评估、审理等程序防止或减轻儿童虐待产生伤害.基于佐治亚州的经验,我国应该通过制定关于儿童虐待问题的专门法律、成立专门的儿童虐待处理机构、健全儿童虐待案件的司法程序等手段保障儿童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儿童幸福是教育的内在目的。儿童幸福的实现有赖于从观念变革走向社会行动。对儿童存在的独特性、儿童表达的丰富性以及儿童参与的必要性等问题的思考是引导儿童过上幸福生活的可能性与迫切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儿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儿童观的问题。对于"儿童观"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经历了一个艰辛又充满激情的光辉历程。尤其在当今急剧变革的时代,儿童的生存和背景变得异常复杂,儿童观的深层危机已经对人类教育构成了威胁。儿童的教育需要正确的"儿童观"做强有力的基础。何时导正了对儿童的观念和行动,教育何时才会有希望和出路。这样看来,要建立正...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一般指智力超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和学习障碍儿童。在课堂学习情境中,对这几类特殊儿童应区别对待,采取与之相适合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确的概念界定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留守儿童”较之“流动儿童”概念更加复杂。“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总体的统计与分析,也关系到决策部门的判断与决策。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六类定义进行梳理与探讨,并试图剖析“留守儿童”的概念。笔者认为要以开阔的视野,从多个层面或多个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因此,本文从七个维度构建了留守儿童的概念。这对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准确把握全国留守儿童的总体状况,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秘密与儿童时代密切相关,然而,儿童时代秘密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常常被成人忽视和误解。由于受到成人文化对儿童秘密的冲击,来自学校、家庭的过度监督,儿童缺少自主体验秘密的时间与空间,当前儿童秘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为了"解救"儿童秘密,成人首先要走进儿童时代、尊重儿童秘密,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与儿童秘密的关系,为儿童创设自主体验秘密的时空,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秘密的教育作用,以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为一位曾经较长时间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文学家、思想家,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亦颇有见地:基于他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儿童观、父母观及其传统文化层面的考察,在儿童教育问题方面提出了要理解儿童、指导儿童和解放儿童的思想。他认为,应当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去理解儿童,从正确的儿童观出发去正确地指导儿童,从摈弃传统教育观出发去解放儿童。鲁迅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今天儿童教育中如何科学地认识儿童、正确地指导儿童、理性地解放儿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家的丰子恺已为人熟知,儿童崇拜者的丰子恺,少有人论及。可以从丰子恺的儿童教育观及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丰子恺作为一个儿童崇拜者在儿童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自创办起就关注和研究儿童,不仅培养了大批儿童福利人才,为学校周边儿童提供了具体服务,而且通过社会服务实践和创新性的区位儿童福利个案研究,提出了"儿童身心发展是天赋权利""儿童问题的本质是儿童社会问题""改善儿童环境推动儿童福利"等观点。这些对近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儿童本位意识的建构和儿童教养制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前解决儿童问题也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向儿童学习     
继卢梭“发现儿童”之后,后人更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理念。然而,儿童不仅应受到我们的重视和尊重,更值得我们学习。向儿童学习,不仅有理论上的依据,更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8.
儿童权利是指儿童依据其自身特性而享有的所有权利的总称,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国际文件中体现的儿童价值,经历了从最初的"儿童救济"到"儿童发展",再到"儿童赋权"三个阶段,呈现出儿童权利内容和主体扩大化、儿童权利保护文件专门化、执行机构明确化的特征。我国应吸取国际法以及世界各国在儿童权利保护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儿童立法、福利制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加强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儿童是什么——关于儿童观的隐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文化中选出四种关于"儿童是什么"的回答--儿童是花朵、儿童是太阳、儿童是小天使、儿童是小猫小狗,并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儿童观.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儿童观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洪雨露 《上海教育》2006,(4A):56-57
我的儿童教育观就是儿童的教育要儿童化;善于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善于将教育内容儿童化,善于采取具体,形象,直观的儿童化的教育方法,善于引导儿童自我教育与互相教育,善于发挥儿童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