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2.
搞了一段时间批评报道,捅了几个“马蜂窝”,在社会上有一些反响,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每当一篇批评报道见报,总是有人悄悄问:你曝出这个问题有什么背景?有的索性直截了当说:你的后台是谁? 起初听到这句话,只是一笑了之,听到的次数多了,逼得我不得不认真去思考。 说到“后台”、“靠山”,总是有一种微妙的含意。在国人眼里,人情世故、“关系网”、“保护伞”等等,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人们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的欠缺,导致舆论监督步履维艰,批评报道普遍存在调查采访难、稿子见报难、抓处理结果难。不光是周围不相干的人会想到稿子以外的东西,就是批评对象所在地方或部门的领导,第一反应往往是:为什么要拿我这里做“反面典型”,为什么要在我的地盘上开刀?紧跟着本能地会想:这篇批评报道有何意图,是不是有什么来头?最后才会回到事情本身,过问其中的是非曲直……  相似文献   

3.
在空前繁荣的科普书市场中 ,有一些短视的做法 :选题雷同是一种表现。“百科”、“大全”、“十万”、“千万”一哄而上 ,重复出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有的出版社本来想赚钱 ,结果适得其反。在市面上也有许多高质量印制精美的国外的科普作品 ,但是也有一些盲目的引进。引进是为了学习和研究 ,但是一味的引进 ,不发展自己国家的科普作者队伍 ,无异于竭泽而渔。近来国产卡通片“宝莲灯”“西游记”的成功 ,是不是给我们科普出版一些启发呢?过去 ,我们电视台的儿童节目被外国的卡通片占领 ,许多人大代表都呼吁这个问题。“宝莲灯”、“西游记”…  相似文献   

4.
近来,我们经常被人问道:“你幸不幸福?”或者我们更多地会扪心自问:“我自己真的幸福吗?”——在这个时代,幸福是如此被我们所需要,“幸福”这个词也经常会被如此突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或不够幸福。  相似文献   

5.
“你想知道清(亲)嘴的味道吗?”……“我说的是清嘴含片。”……“现在你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吧。” 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时,我感到十分愕然,如此敏感的话题竟然做成了广告,仔细捉摸,方才“领悟”,原来这个广告不过是虚晃一枪,利用了同音字的不同写法,来了个“文字游戏”,把观众戏弄了一番。可这仅是个“游戏”而已吗? 吃多少含片是不足以大惊小怪的,可如此“通俗易懂”的“清(亲)嘴含片”,叫孩子们吃了后,会怎样呢?是不是像广告词说的那样“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呢?也许我只是在杞人忧天,可时下这句广告词已成为…  相似文献   

6.
成长的财富──评“农村少年丛书”丛书彭云你是不是时常感到一些激动人心的东西与自己擦户而过?你是不是时常感到自己太容易被沮丧和失败所左右?也许我们太需要一种力量来重新支持和塑造自己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经历中如果受到适当的关注和鼓励,所迸发出的创造力有...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我参军后写了不少报道,络果都石沉大海,不见刊用。后来,我便在写报道的同时,也悄悄为地方报刊寄点文艺作品。没想到,我的作品除被几家文学杂志刊登外,有的还被出书选用。可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人议论我是“歪才”,甚至还受到领导的批评。于是我迷惆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呢?54682部队冯梦君冯梦君同志:世界上的事就这么奇怪,有时你“有。:栽花”,可就是“花不发”,而有时你“无心插柳“,反倒“柳成荫”。不过,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认识自己:是适合“栽花”,还是适合“插柳”。“栽花”是才,“插柳…  相似文献   

8.
不当嘴把式     
编辑自然是以编稿为主的.不像记者以写稿为主。那么,是否编辑只会改别人的稿子,或指导别人改稿子,就算合格了呢?不然。先听听一位作者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吧:“我尊敬每一位编辑,但不佩服每一位编辑。有的编辑不过是嘴把式,谈起别人的稿子头头是道,鸡蛋里也能找出骨头。可自己呢,却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你既然不会写,又有什么资格修改或指导我修改我的文章呢?”话虽尖刻了一些,然而对我们编辑来说,实属苦口良药。其实,从来都不会写文章的编辑是没有的,绝大多数编辑都有从写到编的经历,只不过有的人自当了编辑之后,手变做…  相似文献   

9.
“人生要有一种持守,不管落到什么地步,都要有自己的持守,不能够失去你自己。”叶嘉莹所持守的这个国家,到底知不知道这么多人的委曲与持守到底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现在文学创作的可喜现象之一,是写散文的人很多,作家们写散文,许多业余的青年作者,也运用散文这种文学形式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现在还有一个散文创作的好条件,那就是很多报纸的文艺副刊和文学期刊,为广大作者提供了发表散文的园地。作为散文的写作者,就要认真想一想这个“许多”了。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同类性的题材,许多作者在写,那就要在这个“许多”面前,想出你怎么写法的路子来。  相似文献   

11.
他关心的不是作品能不能发表、能不能得奖;他总是在想:这个东西应不应该批评?是不是可以促使它改进一下?这样想的人往往是倒霉的,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自《全国新闻系统测试复习提纲》公布之后,有的新闻单位或业务刊物,拟出一套“标准答案”或类似“标准答案”的东西,主观意图是好的,可效果就很难说了。我认为,没必要搞什么“标准答案”。因为,所谓“标准答案”,仅仅是“答案”作者个人(或一部分人)的观点和理解;特别是一些要让测试者发表自己见解的问题,怎么也好拟出“标准答案”呢?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3.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 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月飞 《军事记者》2005,(10):70-70
谁都不愿被人批评,更何况是被人不够正确的批评,难怪被批者又难受又不服。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领导、战友们虽不是圣人,但他们关爱友善的心是圣洁的,批评的目的是帮助而不是为难,因此当面临正确的批评意见时,应谦虚接受,切实改正;当受到不够正确客观的批评指责时,更应坦然面对,作为对自己的勉励和鞭策,没有必要出言不逊,发生争执,这只会让人对你“避而远之”。如果批评意见的确与客观事实出入较大,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将事情阐述清楚,这样的处理既说明了问题又让批评者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更显现出被批评者宽容冷静睿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李下 《中国编辑》2007,(2):89-90
编辑是干什么的?听有的人说,编辑就是“拉稿子的”。这话按说也没大错,作者的稿子,可不就是编辑们又是打电话,又是登门拜访,从人家那里“拉”来的么!如果你仅是十分崇拜作者,害怕得罪作者,一字不易地把该作者的稿子发表出来,你确实也就是个“拉稿子的”。  相似文献   

16.
自测修养     
你是不是真的很有修养呢?不妨将下面这个简单的自我测验做一次。每一个问题,你只要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就行了。 1.你对待售货员或饭店的女服务员是不是跟你对待  相似文献   

17.
筱青 《军事记者》2012,(8):67-67
前几天。《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并不起眼的小论文,其中关于“要理解好上级的意图”一说.引起了地方网站的狂热爆炒.自然是批评者多.支持者少。有的说这是“讨好上级的投机”.“是哈巴狗的献媚”等等。自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些批评,自不必在意,各有各的理解嘛。  相似文献   

18.
正确引导舆论,是党报的功能之一。但对这一功能的理解,有些地方却走了点调儿。某家日报因为近段时间接连发表了几篇揭露问题的报道,惹得一些人不自在,虽然所揭露的都是事实。上级因此批评报社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干嘛要写那些不好的东西呢?党报要正确引导舆论嘛!”言外之意,批评报道不能算“正确引导舆论”。类似的看法不鲜见。因为是上级的看法,报纸发表批评报道只好慎而又慎。结果慎来慎去,往往是最好不登,省却了报纸的麻烦,说不定还可博得个“正确引导舆论”的夸奖。  相似文献   

19.
职场体检     
这是一场关于前程的占卜。你所干的工作是否真正适合你?你是不是把最合适的人放到了最合适的岗位上? 我们常常这样问自己。有的人,会这样问自己一辈子,也有的人,为了寻找答案,选择了“职业体检”——做一场职业心理测评  相似文献   

20.
还有什么比看到“用户第一”这个短语更让人生气的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还因为我们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被这个说法轰炸了几十亿次。不过,从这个星期开始,你有可能需要对这种陈词监调刮目相看了,因为它有了新的含义,因为这次说话的人不一样了,媒体大亨、电视以及报刊杂志的高层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