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燕 《新闻天地》2008,(12):48-50
以《朋友》成名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曾经一首脍炙人口的《朋友》让臧天朔被人们熟知,更让他成为大家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10日某报以《名人狱中生活披露:黄光裕当护工臧天朔学书法》为题报道了歌手臧天朔,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原海淀区区长周良洛的狱中生活。所以报道见报后,许  相似文献   

3.
时尚人物     
《朋友》帮张东健赚大钱韩国男星张东健主演的江湖豪情片《朋友》,还未上演前一直让影评人贬得很惨。他们事先认为这部片子一定惨败而归。没想到,只十几天工夫,入剧院观看的观众就高达200万人次,大破韩国电影史纪录。依照现在的势头,有关人士估计《朋友》可望打破《共同警备区域JSA》而创下580万人到场热看的纪录。张东健主演的《朋友》,未上映时曾被影评人预  相似文献   

4.
一位青年朋友曾和我谈过这样的苦恼:他很爱看电影,看完电影后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可是一提笔又不知怎么写是好,心里空荡荡的。另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人对国产片上座率日趋下降有些看法,他写了一篇题为《国产片为什么吸引不了我们》,让我帮助看一看。他在文章中提到,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阿信》、《命运》不仅青年人喜欢,连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很喜欢,而我们的许多国产片却吸引不了我们,有的影片一场只有六、七个观众,  相似文献   

5.
应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机关报《共产主义者周报》(以下简称《周报》)前主编奥特曼同志的邀请,我于去年美国进修期满回国时,取道欧洲,在贝尔格莱德作了为时五天的短暂逗留。我的朋友奥特曼博士曾主持党报工作多年,所以他首先要我看一看《周报》。  相似文献   

6.
江湖海 《大观周刊》2011,(49):85-85
一位曾一起读小学的中年朋友给我讲了他的两件尘封旧事。让我沉思不已,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7.
喻乐 《传媒》2004,(1):8-8,15-17
一位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朋友让我向他讲述一下北京的报业发展史,我送给他三本书,分别是《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社长崔恩卿1998年所著的《报业经营论》、2002年主编的《老实交代》以及新浪网的“总编在线”合辑《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我告诉他:“你想了解北京报业市场,需要找到一个坐标,我认为崔老师最合适。”一个星期以后,朋友发来一封邮件,干叮万嘱一定要带他见见崔恩卿。  相似文献   

8.
自由撰稿人、摄影师.图书策划人、图书制作者……老蒋在出版圈有多种身份,熟悉他的朋友都称他“全才”。老蒋的大名蒋振东,曾借出版个人生活纪实(《一个人住的7年》征婚,并成功找到幸福伴侣的,正是他!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eseph Needhanl)博士(1900—1995)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在上世纪中叶,他以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闻名于世。李约瑟以西方人的眼光,发现并证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曾对世界近代科学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令世人对东方古代文明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0.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13):30-30
曾经帮《青年记者》向一个学者约一篇稿子,没想到他却“迂”得让人吃悚竟然以刊物不是“核心期刊”回绝了。这一方面说明他“核心”崇拜的毒中得很深,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对“青记”的不了解。其实,《青年记者》在我周围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的朋友和师长们眼里,  相似文献   

11.
程峰 《出版参考》2010,(3):12-12
很多论述植入式广告的文章,都把植入式广告的起源归结于电影。其实,这是个错觉。图书植入广告,才是植入式广告的始祖。巴尔扎克在写作《人间喜剧》时,里面就有裁缝店的植入式广告。巴尔扎克有一个叫布依松的裁缝朋友,他曾为巴尔扎克做了许多衣服,却不收钱。巴尔扎克为报答朋友,就把这位裁缝的姓名、住址原封不动地写进《人间喜剧》。  相似文献   

12.
人物写作是新闻乃至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家各有长短,论者自有千秋。沈从文先生的大家手笔为文学界后人所仰慕,他曾用心通读《史记》,从他对《史记》中人物描写的分析,可以给我们从事写作的朋友以启示。——编者中国历史一部分,属于情绪一部分的发展史,如从历史人物作较深入分析,我们会明白,它的成长大多就是和寂寞分不开的。东方思想的唯心  相似文献   

13.
编辑要勤于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羡林先生曾撰文呼吁编辑要多写文章。在《希望编辑多写文章》一文中说:“我向来非常支持和赞赏编辑们也能多写写文章。我的不少老编辑朋友写出的文章都很有特色,其结果让读者和编辑自己都会收益不浅。”在这里,季先生表达了他对当今的编辑不写或少写文章的现状的担忧以及呼吁  相似文献   

14.
去年圣诞节前夕,美国84岁的摄影大师阿特·舍创作的自传体话剧《你在哪里,吉米·斯杜沃特》在芝加哥美国大剧院上演,作为他的朋友我应邀观看了首场演出。阿特的经历传奇辉煌:他曾是美国室内网球全国冠军。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15.
肖三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为列宁守过灵,是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同学,是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的朋友,与周恩来出席过世界和平大会,同陈乔年一起第一次把《国际歌》翻译到中国.  相似文献   

16.
莫言在西方     
莫言是海外学界最熟知的中国作家之一,不可否认,对于莫言的获奖,众多海外译者、出版商、媒体和学者的"共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年届七十,瑞典汉学家罗得保还很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听到莫言的名字时的情景。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他朋友的家里住进了一位中国客人。罗得保曾在北京工作多年,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经常过去聊天。有一次问起中国最近有什么不错的作家,"莫言吧,他有本《红高粱》不错,"那位中国客人很简短地说。1990年,罗得保有机会再次来到中国。一到北京后,他就开始到处找莫言的小说。那位中国朋友所说的《红高粱》,还有一本《天堂蒜薹之歌》,当时也已经出版。他很  相似文献   

17.
今岁适值石煌远先生花甲,沅陵县政协以《我所认识的石煌远》为题在石先生的朋友中约稿,我便以《杯里能装洞庭水》凑了一个热闹。朋友们爱叫石煌远为老师,我则喜欢称他为先生。老师这个称谓太现代、太时尚,先生一词有经诗底蕴、藏游侠遗风,把石煌远叫先生可能更贴切。先生能喝酒,也爱喝酒,酒让我结识了先生。那一天(约摸是2003年的三四月份),常德市委副书记周用金同志吩咐我晚餐时陪他去接待一个文化界的朋友。路上,用金同志告诉我这位朋友是石  相似文献   

18.
延参法师,字明超,号糊涂山人。当代著名书画僧,政协委员。曾著书《苦心菩提》《问心集》《水月集》《念佛集》,2012年新书《宽怀人生》广获好评。一次,记者在王府井一家素食餐厅见到了延参法师。他正在出席弟子金石文的佛教音乐专辑发行式。许多人涌上台与他合影,他不紧不慢,全程保持着惯有的没有表情甚至有点呆的神态。接近半年的大红大紫,似乎没有改变他什么,反而让他把自己的"萌"态修炼得更加炉火纯青了。  相似文献   

19.
我不怕爬格子,就怕朋友要我帮忙发稿子。让你不帮不好,帮了也不好。每遇此类事情,有时常想,也怪某些编辑的不良风气。 但是,卞涛这位《钱江晚报》的年轻编辑却以他不失原则,又古道热肠的做法,让我敬佩不已。 杭州房地产业不景气。一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朋友要我请《晚报》搞房地产、投资版的编辑卞涛帮帮忙,在报纸上怎么给他们的公司宣传一下。并再三关照我,要找一家高档饭店,坐下来边吃边谈。这位朋友与我的私交令我难以回绝。 硬着头皮给卞涛打电话,不料卞涛十分爽快,只是提出一个条件:因为没时间上饭店,只能抽晚上时  相似文献   

20.
美学的启蒙     
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朋友出于鼓励我学点美学的愿望,去年就给我寄来了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等学术专著和“朱光潜研究丛书”。可是,他哪里知道,我一直把美学看成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视作畏途,不敢问津。尤其我作为五六十年代的过来人,知道那时美学界、学术界曾开展过对朱光潜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