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与一些通讯员交谈,他们常常叹息说:“写稿如登山,用稿象上天。编辑心好狠,红笔一勾(稿件)撂一边!”这句话,道出通讯员写稿难、上稿更难的苦衷,反映出一种“怨编辑”的心理状态。孰不知编辑也有难言之苦,他们天天面对一大堆来稿,颇为忧虑地说道:“好稿难见面,优稿更少见,天天登文山,能选几篇编?!”形象地语言,也道出了一种“编辑怨”的思想。“怨编辑”与“编辑怨”是久存新闻界而今又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心理,如不认真对待,“怨编辑”者将会丧失信心,弃文戒笔;“编辑怨”者将会不认  相似文献   

2.
倪缉熙在来稿《稿件失实与编辑责任》一文中说,看了本文标题,有人就会不以为然:“稿件都是记者或通讯员写的,编辑只是修改润色而已,会有什么责任呢?”其实正是编辑在修改润色的过程,使某些本来不失实的稿件失实了。出现上述情况,大约有两种原因,一是编辑烂开“补药”画蛇添足;二是编辑错给“泻药”致稿伤残。举例说明: 例一,1980年7月,笔者写了一篇《农垦二团  相似文献   

3.
审读稿件是编辑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可是,编辑审稿“审”些什么呢?眼下,我们似乎并不能找到一个现成的、理性的、权威性的答案,可同时,我们又不难轻易获得各种各样的回答。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编辑学理论建设的大大滞后,这也成为许多编辑工作者认...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的新分支——编辑心理学正在日益形成。它的研究对象是编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作者、编者及读者的心理活动变化及其规律。笔者结合自己的编辑实践,对编辑的阅稿心理活动作些分析和探索。一、喜悦心理。编辑每天都要翻阅大量来稿,一旦发现好稿,就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即便是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似乎是一种精神享受。因此通讯员写稿不要怕被埋没,只要“货”好,不怕没人要。  相似文献   

5.
刘希 《新闻爱好者》2006,(12S):67-67
“我的稿件写得不错啊,为什么上不了呢?”当了几年企业报编辑,常常有通讯员问我这样的问题,而作为编辑,我们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手拿自然来稿,开始觉得不错,但准备编的时候,却又因种种原因而舍弃。原因究竟在哪儿?在此,笔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将通讯员来稿中较易出现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局外人眼中,编辑是个高雅、潇洒的字眼。编辑人员以文为生,整日和文字打交道,塑造精神,铸造灵魂,确实高雅得很。而面对众多来稿,纵横捭阖,生杀予夺,也应该说是潇洒得很,风光得很。然而只有我们“围城”中人才深知,这只不过是一种外在的虚假的光轮。从编几近二十年,雕龙文心,苦心孤诣,笔底虽未生花,也赢得功底深厚、文笔老到之嘉名。高雅么?确也当得起;而潇洒呢?却未必。回首编辑生涯,策划,编稿,画版,校对,直到印刷发行,虽不能说是“一地鸡毛”,也忙忙碌碌,琐琐碎碎,“潇洒走一回”的心态,似乎从来没有过。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却颇多体味。…  相似文献   

7.
我是南昌陆军学院的新闻干事。记得初次来军报时,一些老新闻干事便来传经:“找编辑编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找版面编辑。因为编辑编的稿件太多了,而版面有限,不找版面编辑落实,最终会前功尽弃。”我想也是这个道理。院校组编辑姜宁了解我这个想法后,也许看到我这个“朽木”可雕也,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今后采写稿件,我给你制订一个标准,就是要写我们编辑不得不编发的稿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是编辑不得不编的稿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采写实践和编辑的不断开导,我逐渐开窍了,注意从报纸上学…  相似文献   

8.
杭州日报《旅游》专栏的编辑,在今年3月3日一则征稿启事中,立下了一条“军令状”:“来稿……采用与否,在稿到10天内一定答复。”我不禁为此叫好!有些报刊的编辑却不是这样。尽管案头稿件堆积如山,他们却迟迟不作处理。即使有些作者提出一些合理要求,诸如“如不采用,请速退回”,他们也不予理睬。久而久之,这就使一些作者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暗  相似文献   

9.
一篇稿件要想发表,遇到的第一关就是要使编辑能看得中、选得上。要求编辑对每一篇稿件都能看得完全准确,不漏掉一篇好稿,那是苛求。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还不是编辑人员的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编辑的作风问题。为此,特撰“取文六忌”,祈盼编辑同志引以为戒。第一,“以题取文”。编辑每天都要从大量来稿中筛选若干篇备用,这份劳动是辛苦的。有的编辑为了图轻松,面对一堆来稿总是先翻看标题,标题  相似文献   

10.
这篇“别议”提出的问题值得注意。本刊认为:作者将稿件投诸报刊的同时,实事上已将该稿件的修改权也授予了编者,除非他特别注明不许作任何修改。至于编者在不违背原稿旨意的情况下,如何修改得更好,则是另一问题。 ──编者 先说一宗官司: 一位作者向某报社投稿,经编辑修改后,来稿刊出。作者认为经修改后的稿件已改变了他的题旨,且有一处常识性错误,于是,他向法院起诉编辑侵权,要求编辑承担“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最后,法院判原告胜诉。 因为我也是编辑,十多年来“为他人作嫁衣裳”,体认其中苦哀。…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6月至今年1月,我在军报政工部学习了近8个月。期间,有幸目睹和参与了编辑选编“自然来稿”,使自己对以往有关“自然来稿”的种种猜测和说法有了正确的认识,也为今后如何搞好新闻报道矫正了视角,增强了信心。 (一) 令我意想不到的,首先是编辑企盼自然来稿的那股子急切劲儿。刚到政教组,我便接到一项任务:将每天的自然来稿(包括传真稿)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有关宣传分工,分发给各位编辑。乍接到这样的任务,我嘴上没讲,心里嘀咕:自然来稿,在你们编辑眼里还当回事?大概是“做做样子吧”。但接下来发生的情况,却不由…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才也有了各行各业的标准。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对其中的佼佼者,即所谓人才,自然也有业内的评说。何谓编辑人才呢?答案因人而异,概括言之,论述的重点似乎都离不开人的“头”、“眼”、“口”、“手”这四大感官。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词典里,“找茬”是个贬义词,是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这里说的“找茬”,就是编辑要善于发现问题。作为一名新闻编辑,每天要接触很多稿件,这些稿件对于作者来说是成品,可对于编辑来说大多数只是半成品,而编辑需要将这些形形色色的稿件加工整理成成品甚至精品,最后呈现在受众面前。就好比一名厨师要将各类菜加工成美味佳肴,才能上桌。这就要求编辑要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观众奉上精彩的视觉大餐。那么怎样去发现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地市党报的时事编辑,把好时事新闻报道的政治关和业务关并非易事,只有高素质的时事编辑才能胜任这一复杂的脑力劳动。时事编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素质之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时事编辑需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培养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和形成每日时事的编辑思想,才能当好新华社稿件的最终“把关人”,在编排稿件时做到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地宣传和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素质之二:要有严谨耐心的作风时事编辑…  相似文献   

15.
从大量的来稿中选择和发现最具新闻价值的稿件,并以最佳方式呈现给受众,是编辑的“再创作”过程,也是每个优秀编辑必备的素质。许多看似平淡的来稿经过编辑的精心“再创作”,新闻价值被挖掘出来,平淡就能化为神奇。几年前,笔就曾遇到过这样一篇来稿,原是:  相似文献   

16.
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地方报纸的时事编辑?笔者以为,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素质: 一、很强的政治敏感性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教育群众、宣传群众、鼓舞群众、团结群众,为完成党在各个时期内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有力武器。时事编辑每天处理的稿件主要是国内外大事,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时事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时事编辑必须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 时事编辑接触的都是新华社的稿件,诚然此类稿件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但由于受版面限制,也不是新华社发什么稿子,时事编辑就照登什么稿子。时事编辑对新华社稿件必须进行细选删节、精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该用哪些稿,不用哪些稿;哪些报道对本地的工作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哪些稿子要重点处理;删节稿  相似文献   

17.
“两种编辑”的观点,是在近些年的编辑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它认为的“两种编辑”,一种是《辞源》修订本所说的“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的编辑。这是“第一种编辑”。另一种编辑,论者对其基本内容的表述是:“依照一定的方针开发选题,选择和加工稿件以供复制向公众传播。”这是“第二种编辑”。论者以此为前提,进一步展开论述了编辑活动和著述活动、古代编辑和现代编辑、出版专业编辑和非出版专业编辑等的区别,提出了编辑学中的“编辑”,不应当是“第一种编辑”,而应当是“第二种编辑”,等等。“两种编辑”论的提出,深化了编辑学的研究,这是很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作者向出版社或编辑部交稿的方式已发生了变化,不单纯是纸质文稿,已有磁盘(软盘与光盘)稿、电子邮件稿等,这些稿件可统称为“电脑稿”。电脑稿的出现为出版社和编辑部带来了较多便利:可免去文字录入工作,降低成本;便于编辑审稿加工,减少差错;便于出版社对稿件的存储等。同时也对编辑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起来,编辑对“电脑稿”进行加工可分为以下步骤。一、检查与复制原稿作者交来的电脑稿有时分多个磁盘或多个邮件包,对此编辑首先要对磁盘或邮件进行检查。首要的是检查有无携带病毒,以免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损…  相似文献   

19.
“脱水”     
编辑改稿,可以说十次有十次都是把长稿改短、把冗稿改简;我称其为“脱水”——即挤掉这一类稿件中的水份是也。堆放在编辑案头的不少来稿(包括一些水平在发表线以上的来稿)水份太多,这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报刊上关于“短些,再短些”的呼吁也时有所见;不过呼吁归呼吁,给文章中掺“水”者却依然如故,照掺不误。缘何会如此?我以为这里面有一个作者的水平问题。不要以为短文章就一定比长文章好写。我是写短  相似文献   

20.
一些青年同志这么问:当编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这个问题似乎相当简单,说清楚却非易事。编辑的业务技能,最常见的有:鉴定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写作评论、“指导”作者(指向记者、通讯员提修改稿件的要求)、组织文章(根据版面需要组织急需稿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